孩子,天生就有探索世界的欲望,满满的好奇心就是最好的学习动力。
他会对着一窝蚂蚁看上半天,他会在一小堆泥沙中玩半天,他会脚踩在雨后的小水洼中,欢跳着不停研究溅起的水花……
这一些的乐在其中,你是否会怕蚂蚁咬了他而不让他玩?你是否会因为泥沙的不洁净而打断他的玩耍?你是否会因为弄湿衣裤而将他从水洼中揪出?……
我们总希望我们孩子有专注投入的品质,可是却总在孩子沉浸时打断孩子的投入,一次次破坏他专注的养成。
这些打断与破坏,大概率源于我们没有一颗专注投入的心,不能深层次得融入事物,不能深层次跟事物连接,也很少体验过那种专注而忘时的时刻,很少体验过心流的感觉。
我们很难给出我们没有的东西,我们的心力散乱时,就会很难容忍孩子做出不符合我们标准的行为。
心力散乱时,恐惧担忧就多,也就是当你不能凝聚于当下时,也容易不让别人凝聚于当下。
孩子吃零食不想吃饭,吃饭挑食,家长就会情绪爆炸;辅导作业不顺心时,愤怒的火气,会让孩子更加不知所措;孩子有点厌学,全家阴云密布……
不得安宁的孩子,哪里来的专注?
主体性,是一个凝聚性的自我,是一个人稳稳存在的内核。
而经常被打断,被安排,被不允许,被情绪对待,就很难养成孩子的主体性自我。
拥有内聚性自我是种什么感觉呢?完整而美好——我是好的、完整的,有这个“完整而美好”的稳稳内核,不需要为自我的被干扰、被破坏,和重组去耗费心力。就可以心无旁骛去经历、去体验,去吸收新的经验来丰富和强大自我。
有明确的界限感——我是主体,事物是在我之外的客体。我可以去观察客体、了解它,去做事情,在体验中慢慢累积逻辑性。我可以选择做与不做,我可以承担不做的结果;我也可以享受做的过程,同时结果如何,即使不受我掌控,也不影响我本身的存在。
在主体的我,与外界的所有客体之间,有明显的屏障,它们不能完全穿越我的屏障来影响我,但我可以穿越我的屏障去与外界的客体深度链接,并享受深度链接带来的丰富体验。
还是仙界中“结界”这个词最贴切,拥有稳稳主体性内核的人,就像拥有一个如影随形的透明结界一样,我可以自由出入,同时外界事物不经我的允许,无法入内。
这种感觉,想想就很不错。你是不是想有一个这样的结界?你是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有一个这样,如影随形的结界?那就从不打扰孩子的专注开始,不动不动用情绪去破坏、干扰和耗费他开始,让他多多在安宁的体验中,整合成一个凝聚性的自我,拥有一个稳稳的内核开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