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商业经济趣知识
深度思考|金诚暴雷启示录

深度思考|金诚暴雷启示录

作者: 09bb3191178e | 来源:发表于2019-05-05 16:01 被阅读36次

在杭州财富管理行业,金诚财富一定是傲视群雄者;

自去年旗下基金公司公然拒绝浙江证监会调查以来,整个金诚就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熬过了18年的网贷暴雷潮,熬过了团贷网,熬过了鑫合汇;4月28日,金诚和它的传奇般的创始人终于熬不住了。

来自拱墅警方通报:4月27日,根据浙江省证监局移送线索及群众报案,杭州公安局拱墅区分局依法立案侦查金诚财富集团有限公司涉嫌非法集资案。4月28日,杭州公安局拱墅区分局依法对金诚集团实际控制人韦某及相关涉案人员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潮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金诚财富终究是暴雷了,被誉为“藏身杭州金融圈最大的毒瘤”,终于被摘除了;700亿规模的金诚就此倒下,留下了一地鸡毛和无数唏嘘。

暴雷的金诚除了让监管和警方倍感压力以外,那些投资于金诚旗下私募理财产品的投资人更是彻夜难眠。从去年拒绝证监会的现场检查就能看出一些猫腻,而此后金诚的走向更是一步步证实了投资者的判断:暴雷是肯定的,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所以,金诚的暴雷更像是一块石头落地,而不是如团贷网那样让人倍感意外。

事发之后,各路新闻和财经媒体争相报道了此事。内容主要聚焦于韦杰其人,金诚近年来的发展,项目违规和去年的调查事件。数据详实,内容丰富,如果继续写这方面的东西,就没有任何意义了。秉承一直以来的初心,为投资子提供专业、靠谱的分析,本文试着从金诚事件中总结几点启示,旨在为投资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事实上你会发现: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关于金融,关于投资,关于风险,核心的只有那么多。永葆对风险的敬畏,坚守常识,透过表象直达本质,才能在财富投资领域做到宠辱不惊,笑看云卷云舒。

本文结合金诚发展历程,结合近期热点和自身的专业储备,为投资者总结了几点启示。不仅针对于金诚还有其他投资领域,道理都是相通的。对于投资者而言,暴雷从来都是很痛苦的shiq事情;然事已至此,除了接受别无他法。

只希望投资者能够通过此次事件,学习到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让自己不再入下一个坑。人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同一点地方连续犯多次错误,投资领域尤其如此。

启示一:高调的大多没有好下场

高调的创始人

关注或者投资金诚的人,都知道它传奇般的创始人-韦杰,80后浙江东阳人,前几年可谓是浙江金融圈的一个奇迹。这让笔者想起另一个东阳人-郭广昌。同为东阳人,一个是商业巨擘;另一个则是商业巨骗;复星集团已经成为了一流的投资集团,而金城集团也是一流的“骗子”集团。

那个关于韦杰赚了11位数字却依然淡定的让员工开会的段子,相信读者已经被看了无数遍。正是这位80后的浙大律师(水分很大),摇身一变成为了所谓的“实干家”。在2017年的杭州广厦体育馆,韦杰全球演唱会让它一下子声名鹊起。(演唱会的门票,是强制员工购买的,所以没有黄牛)

也就是那一年,金诚开始真正进入到普通投资者和老百姓的视野当中;而韦杰本人的头衔更是数不胜数,每个荣誉都能甩普通80后的几条街,吴英在他面前可谓是“小巫见大巫”。

来看看关于他的介绍吧:经济界实干家,中国梦践行者,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深耕金融,凭借其缔造的“新型城镇化下的金融产业链”,获2015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先后荣登华尔街日报、福布斯、时尚芭莎、胡润百富等国内外顶尖媒体。

简直是亮瞎我的双眼,不说了揉一会眼睛。

高速发展的金诚

公开资料显示,金诚集团成立于2008年,起初就是一家很普通的财富管理机构。而旗下的金诚财富是其核心业务,拥有1家基金销售公司金观诚,同时拥有新余观悦、新余观复、金诚资管、金转源、金仲兴和观复6家经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

按照业内的说法,金诚只是一家理财公司,资金端有一些,但是没有那么夸张。恰好赶上地方大力发展PPP项目,能找到钱的金诚得到了青睐。在通过金诚自己的渲染和炒作,终于在2015年前后爆发。然后就是所谓5700亿的订单和那一堆头衔。

截止2018年初,累计管理资产规模超700亿。成为了整个杭州乃至浙江领域财富管理行业的龙头;以管理资产规模来论,估计没有几家第三方敢和金诚一较高下。

高调的背后都是风险

然而,这一切仅仅只是表象。

笔者在与投资者的交谈当中,经常会向投资者传输这样一个观念:选择一家财富管理公司,有一个很实用的判断标准-创始人的高调程度。一般而言,一家财富管理公司的创始人越高调,宣传越华丽,发展速度越快,这种公司死的就越快。产品风险越高,越要远离。

远有钱宝网的张雷,近有的草根的金中栲,团贷网的唐军再到金城的韦杰。纵观他们的宣传,每一个无不出现在各大媒体,而且都是相当华丽,大有世界500强的姿态。适度宣传有助于公司提升知名度,有利于建立认知和信任,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过度宣就非常有问题了。

道理很简单,宣传是要花钱的。尤其是如此大规模的宣传,都是钱烧出来的。但是钱从哪里来呢?在会计报表中,这个属于“三费”,而一家企业市场营销费用奇高,是有问题的。因为它极大侵蚀利润,而三方财富公司本身就不是多赚钱的行业。

毫无疑问,这个钱就是投资买单了。

唐军化200万拍下S大佬的午餐,又花费5000万竞争广告。它有这么多钱么?这些钱从哪里来呢?恐怕不是创始人的钱,而是公司的钱;直白一点就是投资者的钱。在金诚2018年的全球环游宣传会上,众多明星的登台和演出;细微一算都是千万级别,这些钱那里来的?

所以,一家金融公司越是高调,越有问题;真正的实力公司,从不靠广告支撑;比如掌握核心科技的格力,比如让国人骄傲的华为。

启示二:金融是一件严肃且专业的事情

金融不是互联网

金融是一件非常非常严肃的事情,和互联网行业的逻辑是完全不一样的。互联网讲求的是“用户至上”,“体验优先”,秉承的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理念。对于金融行业来说,风险控制永远是第一位的。

尤其是经济进入到新常态以来,经济增速从过去的两位数的增长下降到个位数,而作为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金融机构,其规模的增长自然也受经济增长的制约。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近几年告别了高速增长;即使这样,众多银行的不良率依然居高不下,银行也倍感压力山大。

对于互联网金融平台而言,其业务和放贷规模前几年呈现的是爆发式的增长。尤其是网贷平台,成家量和待收余额更是增速惊人。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放出去的钱都用来引流和获客,最终形成规模跑通商业模式。

对于金融行业而言,放出去的贷款最后都是风险,风险何时爆发没有人知道。尤其是在宏观经济下行时期,借款人的违约风险更大。此外,很多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风控几乎是形同虚设。所谓的大数据风控系统,不过是花拳绣腿。一群互联网从业人员做风控,是不可能做得好的。

金融行业,风险控制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任何一笔业务,任何一笔贷款,首先考虑的一定是这笔贷款的风险和回收的可能性而不是产生的收益。金诚的理财产品,本质上还是债权类;既然是债权类就要考虑交易对手的违约风险。而不是金诚公司有多牛,跟多少政府有合作,这些都是虚的。毕竟利润可以造假,公司也可以进行包装,然而风险和损失却是真实的。

金诚成立时间不长,是一家财富管理公司;凭借着创始人敏锐的嗅觉,搭上了这一趟列车。看到风口是一回事,能不能抓得住是另外一回事。现实中,PPP项目运营时间较长,风险较大;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反复评估,但是金诚似乎只在乎规模而不对项目进行审核,700亿的资产管理规模看似很大,实则脆弱不堪

启示三:跨界做金融,只是看起来很美

现在都流行跨界,但是跨界只是看起来很美好,尤其是金融行业。

草根投资的金中栲,金诚的韦杰都是法律出身。尤其是韦杰,曾经在宣称法律专业出身的他,对金融风险有更好的把控。原话不太记得了,大概是这个意思吧。其实,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谬论。事实上,法律学得再好,跟金融没有多大联系

更何况,韦杰本人并没有多少从业经历,一个80后律师而已。律师行业,靠的不是发明而是多少年的积累和沉淀。而且韦杰浙大法学硕士这一说法都有很大的水分在里面,据分析不过是远程教育,跟全日制有根本的区别;一个学历都敢造假的人,指望他对风险有敬畏和把控,这不是扯淡么?

毫无疑问,韦杰不可能对整个宏观经济甚至是微观个体的风险有所把握;即使是银行总部首席风险官,有着二三十年从业经验,也很难保证经手的项目不出风险。更何况一个毫无金融背景的80后呢?积淀太少,毫无专业度可言,可信度几乎为零。

投资行业尤其如此,牛市的时候大家都是“股神”,熊市的时候都不发声。没有经历过几个牛熊周期,是不可能建立对风险的敬畏,对市场的深刻理解的。那些投资大师,如巴菲特、查理等,哪一个不是浸染市场多年?而这些没有金融背景的人,做着做着要么风险一堆,要么就偏离了初心。

这也是为什么笔者反复强调的:选择理财产品,选择金融机构一定是选择接受国家监管的正规持牌金融机构;比如银行、公募基金、保险、信托和券商等等。这些是属于中国金融体系的正规军,无论其风险,公司运营还是从业人员素质与第三方有本质的区别。

启示四:投资理财要回归常识

金诚的理财产品,看起来很高大上,8-12%的年化收益率,加上所谓的政府项目背书。使得很多投资者趋之若鹜,事实上都不知道项目是个什么东西。很多投资者表示,看不懂金诚的理财产品;其实仔细一看不过是一个层层嵌套,现在已经不允许了。

对于普通投资则而言,更建议用常识去判断,因为这比用专业知识判断更能为普通投资者所接受。下面就以金诚为例;说说常识在金融投资中有多大的作用:

常识1:收益率的常识

还记得银保监会郭主席的讲话么?

努力通过多种方式让人民群众认识到,在打击非法集资过程中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一旦发现承诺高回报的理财产品和投资公司,就要相互提醒、积极举报,让各种金融诈骗和不断变异的庞氏骗局无所遁形。”

按照收益来判断一个产品的风险是最简单、最粗暴也是比较可靠的一种方式。这段话是郭主席在2018上海陆家嘴金融峰会上说的,至今依然振聋发聩,掷地有声,值得投资所有者借鉴。为什么?就是因为高收益对应高风险,对于债权类类理财产品;收益率跟借款人的违约风险成正比,借款人越是优质,利率自然低;反之亦然。所以高收益是对借款人高风险的补偿,即使这样,依然不能否认其高违约风险。

常识2:千亿订单

金诚存在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夸大宣传,号称5700亿的订单,这一数字经常出现在金诚的各类宣传当中,被很多投资者视为金诚实力的象征。但稍微推敲一下,5700亿的订单不仅毫无根据而且不符合常识。

为什么?那几年PPP项目的总体市场也就在几万亿的规模,5700亿的占比绝对不是一个财富管理公司所能够达到体量;5700亿的发行规模,差不多是一家中小型股份制的发行规模,以金诚的地位和实力是远远不可能到达的。

正如一家上市公司董事长所说的那样,宣称有5700亿元订单,肯定不可能。这5700亿元订单无据可查,大多数PPP项目均停留在框架协议或口头约定层面,尚未正式立项,更未进入动工阶段。

而这就是金诚集团的操作手法,即使不存在这些项目;但是这并不妨碍金诚集团借此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渲染拿单能力,并以PPP项目名义发行基金

对于这种谎言,用常识自然戳穿了;常识的魅力,就在于此。

常识3:PPP项目

说道这里,相信很多人对于金诚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金诚最风光的几年时间里,其反复宣称自己是做的是全新的城镇化商业模式。其实这个就是PPP模式,属于新型城镇化;而新型城镇化在历年的政府文件当中都有提及,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清。只是因为这些与普通百姓相隔甚远,除了少数渠道之外,普通投资者是很难参与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去的。

金诚聪明就在于,抓住了这一信息不对称。所谓的PPP就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字面意识就是公私合作或者叫做公私合营,最简单的定义是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投融资项目。具体就不在这里进行展开了,PPP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和文件,普通投资者是没有这个精力和动力去了解的。

PPP项目操作主要流程包括项目识别、项目准备、项目采购、项目执行、项目移交等五大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遵循着严格的步骤和法规,单单是项目准备这一项,就有七个步骤。所以金诚的那一套东西,基本就是自卖自夸,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十分可笑。在金诚一路高歌的时候,确实有很多质疑声出现,但是很快就被金诚压下去了。而这些质疑的声音和渠道,本身也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

总结:从上面三点就可以看到,回归常识是有多重要和必要。能够守卫常识,就能真正防范风险。在金融市场上,风险和收益都永远是相对的,这是颠扑不破的常识;金融行业风险永远是第一位的。

启示四:多方求证,不听信一面之词

投资理财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毕竟与钱有关的事情都不是小事情,更何况对于金诚这种销售的私募产品;都是动辄百万的门槛,100万可投资资金,恐怕对于大部分家庭而言都不是一个小数目吧。

然而现实是,很多投资者都是60岁以上的老大爷老大妈,这些人平时买菜都是能是能省则省,但是这种投资完全就是听信企业一面之词,看规模,看宣传,看收益率就决定买个几百万的。稍微细心的投资者,只要擦亮双眼,多方打听交叉验证是绝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的

证据一:虚假的小镇项目

以太湖人鱼小镇为例,公开资料显示,这个小镇由金诚和无锡市下属区政府共同打造。据称,这个小镇是以互动型VR游戏为主题的超级乐园,计划总投资200亿元,总用地面积1258亩、总建筑面积约160万方。看起来似乎不错,但是实际上呢?

在财政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中心的PPP项目库中,根本并没有查询到人鱼小镇项目。而我们知道,PPP项目都是要入库的;只有入库才能保证这个项目是经过财政部门审核的,最重要的是入库的项目是纳入到预算的,这才是后面还款的根本保证。而人鱼小镇没有入库,结果呢?这个项目最后不仅不了了之,而且涉嫌自融。同样的例子还有江苏的龙虾小镇,是被点名的

证据之二:韦杰不是浙大人

再来看韦杰,关于他的宣传中,除了80后和法律专业可信以外,其他的要么极度夸大,要么就是虚假信息。据透露,韦杰的浙大法律学士学位,实则是通过3年远程学习课程取得。而所谓的金诚财富集团有限公司,其实是一家香港私人股份有限公司,但由于全资出资浙江诚泽金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因此才对外宣称总部位于杭州。信息都造假的人,谈其他的都是扯淡。

证据之三:奇葩到极致的公司

再说说金诚,这是一家很神奇的公司。表面上看到金诚风风光光,韦杰似乎是所谓的人杰,但是从内部员工来看,就不是这么回事了。来看一下金诚员工的日常吧,你就知道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了:

1.每天做太古操,一个姿势保持五分钟;

2.韦杰的演讲是强制全体员工自费买门票,交通费用自理;回家基本凌晨,第二点一定要准时上班打卡;

3.所有人对于韦杰都是噤如寒蝉,生怕冒犯韦杰;据说有两个员工因为没给他打招呼,就被开除了

4.还有学习什么韦总讲话,精神分享,各种神奇的价值观。

对不起,我写不下去了;多方验证,就看得出金诚伎俩不算拙劣,但是绝对算不上高明。稍微动一下脑子,十分钟就可以pass这样的投资公司。

启示5:看不懂的不要投资

投资理财的三大铁则:1.要用自己的闲钱,而不是用保命钱、救命钱去投资;2.看不透的底层结构不投,看不懂没什么不光彩的,就算是巴菲特也看不懂很多金融产品;3.投资要分散化,这个就不多说了。

其实,金诚所宣传的PPP项目;是一件专业性很高的事情,绝对不是金诚一家财富管理公司所能驾驭的。大肆宣传PPP以及拉地方政府作为背书,坑了多少人!下面就从专业的角度来给读者讲讲,PPP项目那些特点,哪些风险?

两个关键特点

PPP项目的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个是利益共享,一个是提高效率。利益共享就是政府不以分红为第一目的,还会对企业的高额利润进行控制;提高效率指的就是。,用PPP 模式的项目,必须符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公共服务的要求。

这两点特点什么意思?那就是PPP项目的利润低,成本要求低;我们来看看金诚宣传的收益率是多少?8-12%,远超平均利润!PPP项目融资有两块,一个是资本金的融资;另外一个就是项目贷款。资本金一般由项目建设公司出资,银行原则上不予贷款;而项目贷款上则由银行承担,而且PPP项目期限较长,少则8~10年,多则10-20年。

不仅如此,贷款利率还不能太高,毕竟这都是成本;而金诚给的收益然是不符合逻辑和常理的,而是多来的部分从谁那里来?就是不断的设立资金池,以旧换新,部分给早期投资者,另外的都被挪作了它用。这个分析有很多,就不在这里赘述了。

项目风险识别

PPP项目有很多风险,每一个风险都对项目本身产生巨大的不确定性。涉及面之光,流程之复杂,程度之繁琐,绝不是金诚能轻易自然的。

一般而言,PPP项目涉及到这些风险:

1.法律变更风险,由于PPP 项目涉及的法律法规比较多,加之我国PPP 项目还处在起步阶段,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很容易出现这方面的风险;一旦法律法规变更,还要重新签订合同;

2.审批延误风险,主要是项目审批程序复杂,时间成本过高,会给项目运营带来相当大的风险。以水利水电为例,经常出现成本收益倒挂的现象,很多公用项目常年亏损,如何支持高收益率?

3.融资风险,最主要的就是资金筹措困难,正是因为这一点,金诚得到了一些青睐,但是融资风险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4.市场收益不足风险,指的项目运营之后,收益达不到预期或者收不回投资的风险。此外,还有市场需求变化凤霞,信用风险等等。

此外,PPP项目在建设运营期限之内;是不允许回购的,但是金诚却说能够回购,这是硬伤。现实中,银行对于P[PPP项目都是精挑细选,反复论证;银行资金成本低;而金诚这么高的收益,这么方便的赎回条款。骗谁呢?只能是那些无知得到投资者了。

补充一点

写完所有的启示之后,很多投资者才会发现原来自己犯的错误是如此简单和低级,根本就不复杂。当然,也会有很多人说这是马后炮;暴雷之后都是分析,之前集体沉默。

因为背后太多秘密了,很多项目在暴雷之前都有蛛丝马迹,但是要么就是被公司和谐;而且很多投资者不会相信,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投资出问题。金诚如此,那些网贷如团贷网、草根投资都是如此,套路都是一样的。

兼职VS全职

对于在正规金融机构(持牌金融机构,银行、信托、租赁、券商等)工作的人而言,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有自己的考核和KPI。而且在当前严监管的情况下,工作压力都很大,完全不输互联网的996,对于很多金融机构的人而言,基本是7*24小时待命;闲暇时间,除了休息就是休息。

所以用来科普的时间少之又少,但是对于骗子公司呢?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忽悠和诈骗。骗子公司用在诈骗的时间,远高于我们科普的时间里,所以那么多人能够信任骗子公司,主要就是他们更深入人心。用一句流行的话语来说

我们是兼职传播科学和正确的投资理念,而别人却是全职传播伪科学。

投资者教育是一项繁复且浩大的工程,笔者只希望有限的时间内以自己有限的专业知识,为投资者多科普一点理财知识。无奈自己也有工作压力和业绩考核,不可能做到全职全天候的传播这些正确的投资理念。即使金诚过去了,投资者还是会再次进入一个坑。

毕竟,在利益面前再多的劝说都是无意义的。

写在最后

对于投资者而言,比起这些启示,他们更关心的是钱能否收回?

按照韦杰本人的说法,目前存续金诚规模在170个亿左右,而且能保证及时兑付。而媒体通过核算,金诚整个净资产也不过100亿,而且存续规模究竟是170多亿还是更多,没有人能明确。

所以投资者下一步的动作,就是及时关注警方的消息,不信谣,不传谣,不参与各类非法活动。按照警方公布的信息及时登记报案,再收集证据同时要能够形成合力,共同帮助警方早日破案,这才是最重要的。

早在前几年,笔者所在的学校还曾举行过金诚的招聘会。参加面试的同学,普遍反映看不懂金诚的模式,然而金诚宣传却是夸张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还好金诚初试就把我刷下来了,从此跟金诚无缘。后来,有两个同学陆续在被金诚所录取,合同上的年薪(据说20-30万)让刚刚毕业的我们无比羡慕,然而不到一年时间,这几个同学皆从此离开。那个时候,似乎就验证了我的判断。直到今天金诚的暴雷,终于坐实了这一判断。

一个口若悬河的创始人,一个大搞个人崇拜的公司,一个敢公然拒绝证监会的公司,走向毁灭是没有悬念的

可以说,金诚不仅坑了一大波高净值投资者,而且也坑了那些为其效力员工。怎么说?很多财富管理公司,是明确不要金诚员工的,这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最后要强调一点:那些为金诚感到遗憾和为其呐喊的人(爆雷之后),不是别有用心就是无知透顶。金诚已经被警方定性非法集资,就是最有利的证据。你们不相信警方,难道还要相信韦杰们么?呵呵

对于投资理财,要选择正规金融机构,选择靠谱的理财顾问,选择自己看得懂的产品去投资这是最核心的内容。

大道至简就是这个道理,只不过人性太脆弱,都经不起利益的诱惑和考验罢了。

从警方发布消息至今,已经过去了一周的时间。不知在狱中的韦杰,心理作何感想。从万众瞩目到阶下囚,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而那些金诚的辉煌往事,终将汇入历史的涓涓细流,

仿佛如南柯一梦,不曾发生。

而运河依旧向东流,几百年不曾改变。

【裕道人,专注投资理财之道,覆盖银行、券商、信托、海外理财、不良资产和互联网金融,讲投资者听得懂的知识,提供专业、靠谱、易懂和靠谱的分析,为投资者保驾护航是不变的初心。原创不易,欢迎您的点赞、评论和转发】

微信公众号:裕道人

相关文章

  • 深度思考|金诚暴雷启示录

    在杭州财富管理行业,金诚财富一定是傲视群雄者; 自去年旗下基金公司公然拒绝浙江证监会调查以来,整个金诚就一直处于舆...

  • 今日摘抄

    【金句】: 思考的深度,就是成功的深度 【感悟】: 在生活中,人与人的差距,在思考的深度。 有些人见微能知萌,有些...

  • 《深度思考》,一只笔改变思维方式

    书名:《深度思考,如何有效利用注意力做出理性决策》 作者:川上浩司 翻译:金磊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深度思考...

  • 诚兑宝|资产管理项目|全国招商加盟

    诚兑宝|资产管理项目|全国招商加盟 保本理财项目收益低,信托等项目起点周期长,p2p网络项目重重暴雷。 诚兑宝,资...

  • 深度思考-概念篇

    目录 1.深度思考是什么 2.为什么需要深度思考 3.如何深度思考 4.总结 1、深度思考是什么 深度思考就是不断...

  • 一个私宅设计师的沉思录day5

    今天周日,照常早起看《积极思考就是力量》,跟着读经计划读了启示录,哥林多后书,箴言,诗篇等章节; 金句:多收的也没...

  • 建国70周年献礼|1-2千亿窟窿,建国以来最大的雷,背景超乎所有

    近日有先锋集团员工爆料本期导读: 一家千亿级头部平台暴雷,牵出了身后庞大而又神秘的金控帝国。 先锋系暴雷背后的民营...

  • 深度思考比勤奋更重要

    深度思考比勤奋更重要 深度思考比勤奋更重要,深度思考决定人生,是的,深度思考决定人生。理解这句话需要明确几个概念,...

  • 世界观

    作者:Muggle 1.从启示录思考神学 《启示录》是博伟电影公司发行的奇幻冒险动作电影,由梅尔·吉布森执导,达莉...

  • (摘要)DOK,知识的深度,思考的深度

    Depth of Knowledge(知识的深度)这个概念,简称DOK。 思考的深度:“有深度的思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深度思考|金诚暴雷启示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zlh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