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难

作者: 金达摩 | 来源:发表于2024-03-11 09:04 被阅读0次

相较于二十年前,实体书店数量少的可怜,主要原因是网络冲击,一般民营实体书店购书能打七五折已经很可观了,如果是大型新华书店,很少打折,另外一个,实体书店地理位置相对固定,对于大部分人,很难在家门口有一家像样的书店。网购不同,在信誉比较好的网络平台,如果能抓住某些时机,半价甚或于半价以下的正版图书比比皆是,且能发货到家,便宜又方便。

现在图书出版业发达,商品流通手段多样,只要不是太过于偏门的书籍基本都可以买到,且价格相对便宜。其实古来图书就是高消费品,古人读书更是不易。

2007年前后,在镇江一个旧书摊上看到半部《金瓶梅》,每张纸沿书脊对折后油印为一张,繁体竖排,看样子应该是清末时期个人私自印刷的,问老板,下半部遗失了。可以想见的是,彼时读书是多难的一件事。

古人读书没有教材,一般是先生在上面讲,学生在底下记,知道一个字的读音后,随手写下来,便产生了大量错字、脱文(就是少写的字)和衍文(就是多写的字),再向后世传下去,便作为通假字使用了。

宋代开始出版业发达起来,产生了大量图书,这和宋代风气有关,有宋一代尚读书,且无论出身贵贱,均可通过读书步入仕途,从而侧身士大夫行列,宋代皇帝也是时人读书的典范,宋代时出现了一部著名类书《太平御览》,全书1000卷,之所以称为太平御览是因成书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宋太宗赵光义每日三卷,期年读完,宋代的卷不同于现代书籍的卷,现代的一卷应该理解为一部分,页数不固定,宋时一卷相对较为固定,按现代一般书籍印刷出来大约75页左右,皇帝日理万机,还要每天抽出时间读200页书,可见其用功之勤,有人便提醒宋太宗不要太累,宋太宗说:“开卷有益,朕不知倦也。”开卷有益作为成语流传下来了,在皇帝等贵族阶层带动下,宋代人更注重读书。

但是出版业发达也不过是相对以前,其实也发达不到哪里去,清代有位著名学者段玉裁,被誉为说文四大家之首,钱嘉学者的中坚人物,你可能没听说过此人,他是龚自珍的姥爷,戴震的学生,据《国朝汉学师承记》记录,其《说文》研究就传承于戴东原。段玉裁作为大学者,当年想买一部《十三经注疏》,可惜没人售卖,只得等,终于等到有人出手该书了,手里又没有闲钱,那个时代,农耕自然经济,没有哪家能拿出大把的银子,不得已,段玉裁卖掉了十亩地,才够得这套书。可见读书之难。

其实出版业真正发达起来,也就是最近这三四十年的事,出版业不发达怎么办呢?只得抄书,记得小时候,很多老人手里还有不计其数的手抄本,梁任公说过,抄书是读书人必备的基本功,你可以试试,抄一遍胜读十遍。

出版业不发达时的读书手段,现代一样管用。

相关文章

  • 读书之难

    初读书,看花是花,看叶是叶。走进去,花已经不是花,花可以是风雨,叶不是叶,叶可以是坚守。再进,花又是花,凌寒傲放馨...

  • “读书”之难

    今天看到新闻推送,一家火热的私立小学涉嫌违规招生,同时被教育局要求停止面试招生的还有几所知名的私立中学。 数轮的入...

  • 读书之难

    今年的10个人生目标里有一个是写50篇读书笔记,但是一月过了一半,一篇都没写! 但是每天都有读书,确切地说是听书。...

  • 读透一本书,难,但也不难

    噫吁嚱,难乎深哉!学道之难,难在明层次!——题记 1. 学习之难 当我们走出校门,开始尝试通过读书达成自我成长的时...

  • 书,总是用来读的

    读书有目的吗? 读书必有读的好,譬如能识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 读书...

  • 读书||《周易》(3)创业之难

    屯卦是《周易》的第三卦,也算是人的第一卦。乾为天,坤为地,天地过后,就是人。 屯卦,象征阴阳天地初交而生命在艰难中...

  • 韩非子《说难》篇

    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

  • 韩非子《说难》——说话是门艺术,你能了解对方的想法吗?

    《说难》曰: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难也;又非吾辩之难能明吾意也;又非吾敢横失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

  • 所学(知识库)

    *韩非子说:“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在知...

  • 木头花开启发录024

    1. 韩非子说:“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之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zlm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