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完大学有学问”的我更注重“理智”而不是代表情感的“感觉”,我倾向认为理智使人“强大”,感觉使人“弱小”。
我想这背后可能是“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背景的原因吧。
疫情三年更注重自我修炼的我在最近意识到“感觉”被低估了,原因是:
1.有感觉是生命力的体现。
理解“有感觉”可以借助“没感觉”,没感觉就是没有“电”,甚至是“麻木”,没有激情,没有热情,也就是没有生命的原始能量了。
三脑模型情绪是驱动人行动的燃料,代表理性的新皮层-视觉脑200万年,而情绪脑为5000万年,所以相比理性“感觉”更加强大。
2.有感觉是有心流的体现。
心流是一种愉悦和专注的体现,这样的状态有如神助,工作绩效容易达到极致的水平,内心极度满足。
而这不是理智的感受,更是一种感受和感觉的体验。
3.有感觉是知行合一的体现。
学了那么多道理不能做到,最重要的本质因是没体验到,也就是没“感觉”,《论语》《中庸》《道德经》《心经》《传习录》....说的道理都能看似明白,但是“没感觉”就等于没学到。
看到了吧,知行合一也需要“有感觉”!
没感觉就是知道做不到,没感觉就不是知行合一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