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河南濮阳,我是本地人。老公祖籍山西黎城。婆婆去世三周年了,此次奔波几百里山西之行,是给婆婆过三年。时间过得真快,好似白驹过隙,不觉已经三周年了。 虽然这个婆婆生前对我们不是太好,但她毕竟是长辈,无论她怎么做,怎么对我们,我从不和她计较,我们也从没红过脸。我爸妈常嘱咐我: “婆婆是长辈,无论对与错都记得不要计较。”我一直铭记父母的嘱咐。她生前,我们对她再好她也总看不上我们。因为她是我的晚婆婆,她有从前夫那带来的儿子,又与公公生了一个女儿,她把关怀与爱全部倾注于她的一双儿女,我老公从小到大饱受后妈的冷脸,冷言冷语。故此,我们结婚后无论我对晚婆婆再好,她对我从不贴心,对我儿子也没有对她的孙子好,导致我儿子从小就不愿回爷爷奶奶家。那时的家庭关系好别扭,晚婆婆有颗永远暖不热的心。
说起我的亲婆婆也真够可怜的,生我老公的亲兄弟时得了产后风去世,年仅二十六岁。几十年前国民普遍生活水平很低,生活质量较差,当时只给亲婆婆买了口薄棺材收敛,运送到山西老家埋葬,把新生儿送给山西公公的表哥家抚养,因公公工作繁忙没时间照顾两个儿子,只带着我老公与晚婆婆结婚,组成了复杂的家庭(两人各带一个儿子,后又生了一个女儿)。看官们,这家庭是不是很复杂呢……
晚婆婆去世一年多,我公公胃癌也走了,亲婆婆长眠于老家地下几十年,终于等到了与公公合墓的好日子,我老公率领晚婆婆带来的弟弟和他的亲弟弟,还有晚婆婆与公公生的妹妹,在山西老家给三位老人举办了合葬仪式。是非对错,上一辈老人盖棺定论,在老家已成为佳话,说我们做儿女的办得好。好与不好怎么说呢,外人愿意怎么评论就怎么评论吧,也只能这么做。亲婆婆等了几十年终有结果,晚婆婆就是不满意,不愿与人同侍一夫,那也没办法,当年她找的就是死老婆、带孩子的男人,应该早预料这种结局。三人同穴,墓是很大的。
这次给晚婆婆过三周年,路程虽远,我们兄弟姊妹四个全部举家出动,告慰三位老人,让三老满意,我们走山坡,过隧道,去尽我们做儿女的孝心,去完成老人的心愿。想想人活着真不容易,如果路是开阔的,坦途的,谁有愿意走岔路,走弯路,走艰难的路呢……什么都不说了,如果三老在天有灵护佑子孙吧……
此次山西之行,思虑更多,醒悟更深,走正确的路,做正确的事,不辜负老人心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