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老师:吴国盛
听课入口:https://url.cn/5C44cD4
学习章节:3讲
学习时长:28分钟
完成学员:胡雪明

1、柏拉图的“洞穴隐喻”对今天的我们是否有意义?为什么?
答:何为“洞穴隐喻”,苏格拉底描述了一个地下洞穴住所,洞里有一条宽阔的通道通向地面。这个山洞里居住着终生被关押在那里的囚犯。他们被捆绑着大腿和脖子坐在那里,以致他们只能朝前看到洞穴的墙壁,而不能转身回头顾望。因此,他们永远看不到背后的出口,也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出口。他们也不能看到自己和其他囚犯。他们唯一能看到的是他们面对的墙壁。他们的住所被身后远方高处燃烧的火炬照亮。囚犯只能看见这唯一的亮光,照亮着墙壁。但是看不见光源。在墙上他们只能看见光影。

洞穴隐喻旨在阐明哲学教育,作为思想解放过程的必由之路,其意义所在。哲学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从物质世界,到纯粹的精神世界的升华。前者是感官能认知的、可逝的物质世界,可以比作地下的洞穴,而后者则是不变的本体(存在)世界。阐明了柏拉图的存在论和认识论的中心思想。我们身处自己感官所在的世界,只有站在更高的维度去思考,think outside of the box,抽象出来去思考,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
2、请你结合课程谈一谈,柏拉图对近代科学的影响?
答: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牛顿,这些近代科学的先驱者们统统都是利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这个世界,把各种质的多样性,还原为一种量的差异,而且用数学来描述量的差异。而他们都是都是铁杆柏拉图主义者,致力于把质还原为量,把这个世界数学化。相对而言,亚里士多德不是数学化,根据范畴的逻辑,来构造这个世界的体系。整个近代科学,都是建立在柏拉图主义的数学化的思路之上。
具体来说,哥白尼在其《天体运行论》中通过前人的数据观测结果,进行哲学思考与数学计算,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天文学体系。这是现代天文学的起步点。
开普勒根据第谷所观察与收集的天文资料,基于布拉赫的行星位置资料,开普勒发现行星的移动遵守三条相当简单的定律。而开普勒的三条行星运动定律改变了整个天文学,彻底摧毁了托勒密复杂的宇宙体系。
伽利略通过做实验证明,感受到引力的物体并不是呈等速运动,而是呈加速度运动;物体只要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就会保持其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不变。他认为选择得当的数学证明可以用来探索任何牵涉到定量性的问题。
牛顿在其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阐述了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力学和天文学的基础,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3、为什么那些智慧的哲学思想都诞生于公元前,如孔子、柏拉图,后面的两千多年里不再有如此闪耀的思想?
答:参考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写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的轴心时代这一哲学命题,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等。在此之前属于人类文明的儿童时期,宗教神话统治着人类的思想,后来进入轴心时代,古希腊的哲学家在希腊海边思考的时候,印度的哲学家在恒河岸边打坐,中国的哲学家在黄河岸边散步。他们各有分工:希腊哲学家主要是考虑人和物的关系,印度哲学家主要是考虑人和神的关系,中国哲学家主要是考虑人和人的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