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01-张 莲
中国名画绘本《桃花源记》(明/仇英 绘 曾孜荣 编著),著称“会讲故事的中国画”。在一次特殊的讲座上,听曾老师把中国名画与他理解的桃花源记,结合得完美无缺……真是意犹未尽,虽然那是年前几个月的事情了,但我仍然记忆犹新。“这样的美景让渔人即赞叹又惊讶,他继续往前划船,想看看林子的尽头有什么……”曾老师带有磁性的嗓音和他抑扬顿挫的语调,不紧不慢的说着故事,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突然感概:中国名画这么有意思……
身为探究艺术品的设计师,深感惭愧,思前想后,归根结底还是对“文言文”的理解程度不够。曾老师引用苏东坡说的话,做了很好的诠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自古相互依存。曾老师认为:只有对这两方面都有所了解,孩子才能真正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因为数千年的中华文明有两大基石:一是记载在经史子集中的汉字;另一个就是中国绘画中传承下来的华夏图像。
研读整个绘本,包括曾老师在后面通过两个方面来介绍仇英生平及他在“青绿山水”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一,了解中国画,二,走进艺术。绘本让我有两大收获:不能孤立的看画或古文化,通过资料印证画家想表达的意图。再者就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提早理解古文化中的含义。绘画语言就是最好的媒介。由此我还悟出以下几点启发。
一,绘本可以帮助孩子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换。人类先有形象思维,而后才有抽象思维。具体到某一体,也同样遵循这样的一条规律,先发展形象思维,而后才逐渐产生抽象思维,乃至达到两种思维的完美结合。
二,绘本是绘画语言与古文化之间的桥梁。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学习古代经典文化与读懂传统中国画变得通俗易懂。便于更深刻理解民族文化的精髓。
三,增强艺术修养的提升。托尔斯泰认为,艺术即情感交流。他说:真正的艺术是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情感,在唤起这种情感之后,用动作、色彩、音响和语言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这种情感,使别人也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
松居直先生,在《绘本之力》讨论的最后一句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松居直说:“今后,对绘本的文章的钻研,要超过对绘画的钻研,否则,就无法肩负起将日语传递给下一代这一重大责任。我之所以说这是重大责任,是因为美好的日语会在孩子们的内心,培养起对自我的认同。”这句话令我深思,这不就是说只有对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熟悉与理解,才能对自我的认同。国家在语文方面的重视程度,就是体现在这个重大意义上。阅读推广人的责任和义务,不仅仅停留在给孩子们讲故事那么简单,而是让孩子们通过这个窗口,了解更远更宽广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