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了一篇文章谁是老师最后一课的3个问题,感觉还是挺有现实代表性的,今天和大家分享下第一个问题,以及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
“第一个问题,世界上第一高峰是哪座山?”同学们哄堂大笑:“珠穆朗玛峰!”老师追问:“第二高峰呢?”同学们面面相觑,无人应声。老师在黑板上写:“屈居第二与默默无闻毫无区别。”
![](https://img.haomeiwen.com/i24027308/c16d5cfa567cfa23.jpg)
诚然,咋一看这个问题,老师的原意是鼓励同学们去争夺第一,永争第一,要有舍我其谁的勇气,因为,这个世界唯有第一才会被人铭记,只有第一才能更好的展示自己,或者从发展的角度来说,第一会获得更多的资源来进行自我的发展。
从现实竞争中而言,品牌定位也非常符合第一的象征,唯有第一才能在用户,客户心中建立完美的定位,才能更好地销售推广您的产品,用户定位,还真需要追求第一,第二,第三往往知道的人不多,尤其是最终消费者,也许他们采购什么,需要什么,知道的就是第一位的,而自然采购的也是排名第一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4027308/202357ce13613c96.png)
可,说实话,笔者不知道这个最后一课的学校是大学,高中,还是什么名牌的学校,这个第一,说实话,真的很难很难,老师不应该给孩子唐突的灌输这样的理念。
就拿我们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过程而言,也许你小学是第一,可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初中,也许还能保持第一,但高中,大学,哪怕踏入了社会,这个第一又有谁能一直保持呢?
社会分工很细,同样社会分工也非常卷,现在的竞争可谓白日化到极点,第一的争取真的是肉眼可见的激烈,试问谁又能秉持本性的去争取这个第一呢,而这个第一的获得,又需要付出,也许可能丧失一些本性的东西呢,第一诚可贵,奈何非本性哦
![](https://img.haomeiwen.com/i24027308/3a7c86e83089a608.jpg)
一个班级50个人,一个公司100个人,一个集团1000个人,也许各个行业就只有1个第一,那么第二呢,第三呢,难道他们就一定比第一差么,比第一不行么,生活难道仅仅就是不断争取第一的过程么?显然不是如此,我们不应该丢失向上之心,但,如果都以第一为目标,说实话,还是很危险的哦。
拿找另一半来举例,如果我们都是要找最美的,第一漂亮的,那不是要有很多很多的光棍了么,在男女相爱的事上,找到最合适的才是正选,而这个最合适却不是第一,第二,有可能还是倒数第一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4027308/7babda3ae0033d58.jpg)
正如老师所说,屈居第二与默默无闻毫无区别,笔者很是不认同这句话,屈居第二,是代表了努力,代表了付出,代表了许许多多的工作而得到的第二,相比于默默无闻的无所为,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屈居第二,其实是为了后面的第一打好基础,唯有第三,第二,才有可能第一,谁都不可能一步登天,第一的获得,正是前期的积累,不断的坚持和努力,才能获得的,而这个第一后面的第二,第三就是你走向第一的一步步台阶,一次次争取,一回回生命的历程。第一很光荣,但获得该光荣的是背后的持之以恒的努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24027308/8b7d01596519b849.jpg)
我们再看看默默无闻,事实上,我们大部分普通民众,真的可以说是默默无闻的,尤其是那些工作在一线的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而最多的是为了也许是那么多的第一获得者的生活环境而去工作的无名者,他们显然是无闻的,连第二,第三都排不上,可是又是无缺的,不能没有他们呀,默默无闻的工作,付出,不在乎名,利,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这样的默默,在思想境界上来说,可能能排个第一,第二了。
勇攀高峰没有错,但只求第一,可能就不怎么合适了,我们需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在有限的范围内,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这种不去攀比,不去竞争的自我成就,就是第一了,所以,你可以不知道第二高峰是哪个,但一定要知道自己的高峰,知道自己的能力,这样,你也就是那个第一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4027308/c0336d5ce7658277.jpg)
把自己做到最好,至于谁是第一,第一又如何,真的就没那么重要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