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适应
1. 我们的孩子不笨、不傻、不懒。所谓的懒,本质上来看,其实是大脑节能机制的第一原则在起作用。事实上,这是任何人都天然俱备的倾向。
2. 教练的重点,不是责备或者惩罚节能第一原则的应用,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切机会激活节能第二原则更多更广应用。
3. 一方面,也许教练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把一切可能感觉枯燥无聊的重复变成生动有趣的活动;但是,更重要的另外一方面是尽量尽早的让学生也就是自己的孩子们适应单调枯燥无聊。
4. 重复最有效。可问题在于说重复的本质它就是单调的,枯燥的,无聊的。与此同时,任何时候都一样,任何有意义的任务之中,99%都是由这种单调枯燥无聊的重复构成的。做事就是如此的,成事更是如此。
5. 对于单调枯燥无聊的理解,格外的影响有效经验的积累,进而影响整个大脑的能力,这背后同样是对短期与长期是否一致的甄别。积累过程,短期来看当然单调枯燥无聊,但长期来看,积累一旦完成,那就效果非凡。也许我们可以对抗单调枯燥无聊,但是,其实更有效的从来都是叫平静的接受或者是默默的适应。
6. 建立无关的额外关联,事实上妨碍建立真正有效且巩固的关联。建立了一些乱七八糟的关联,它不仅无益甚至有害。与此同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最浪费时间和生命的就是回避困难。困难的地方总是在关键的地方,所以,回避困难的意味着说永远达不成目标,永远解决不了问题,无论显得多努力,无论显得多有趣,反正那就是没用。
7. 你要明白无论干什么事,单调枯燥无聊就是困难的组成部分之一,根本没有办法回避它。如果说这个单调枯燥无聊,本来就是最普遍最常见的困难,并且是困难之中最为关键的部分,那么你回避它是肯定没有用的,甚至连对抗它都是在浪费时间,因为你无论怎么对抗它还是在那里。所以,最佳策略其实就是干脆逆来顺受,平静的接受,默默的适应。
8. 大多数人想象不到的是,当你在逆来顺受一段时间之后,一切的感受会渐渐反过来:单调,竟然意味着简单有效;枯燥,竟然意味着没有意外和相对安全;无聊,竟然意味着注意力更容易集中,专注度更容易提高。于是,在这种情况下,积累就自然发生了,然后渐入佳境,然后就所谓的曲径通幽,一不小心就成了大多数人绝对不可能成为的所谓专家。绝大多数人压根就受不了的,所谓的单调枯燥无聊,就这样构成了专家们的护城河。
9. 有一个标准可以将人们分为两人,一部分是绝大多数,一部分是极少数,这个标准就是:你就看这个人有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有作品的人他们不仅不讨厌单调枯燥无聊,他们竟然还很享受单调枯燥无聊。因为这些单调枯燥无聊构成他们创作作品的过程当中,以及他们为了作品所付出的99%。
10. 在面对那个单调枯燥无聊的任务的时候,为人父母的教练要知道的是,最初的时候,鼓励都不一定起作用的(毕竟对方是小孩子),最常用最有效的方式,竟然是看起来很扯淡的四个字——连哄带骗。
11. 有效监督的第一原则并不是人们以为的严格,而是——要求少。这三个字很重要,要求少,这是最底层的第一原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