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过暑汤秋已至

作者: 木子端端 | 来源:发表于2023-08-11 13:12 被阅读0次

都说三伏天由于出汗多伤了胃阴液影响胃口,我感觉也是,夏天食欲不如秋冬。

南方人有暑天多喝汤的习惯,而祖籍北方人的我也已经入乡随俗,尽管在喝汤方面远不如南方人那么讲究精细。

昨天读到一篇文章说,宋美龄活了106岁,而她的知己张学良也活过了100岁,因为宋美龄枕边放着一本黄帝内经,而她又把这本书介绍给张学良。看起来简单又有趣,尽管我现在无需考究这些,不过健康是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情的基础,且肯定跟好的饮食习惯和好的心理状态有关系。

有道是“食在广州”,我发现广州人深刻领悟了养生之“药食同源”,煲汤放点“药材”,既简单又营养快捷。

因着南方气候炎热,全年有半年是要开空调的。由于身体水分和营养容易流失,所以南方人善用饮汤来调节。这里的人煲什么汤都喜欢放一把薏米,小小的薏米嚼之无味却特具祛湿功效。

今年三伏天据说属“母伏”,虽则有“公伏热死牛,母伏凉飕飕”之说,可南方的伏天仍旧异常炎热。不知为何,感觉广州比临近市县要热且容易出汗,也许高楼密集,“温室效应”造成的吧。水分流失加重了身体火气,容易导致上火,而炎热出汗、空调的环境造成湿气,按南方人的说法,这时候就要补充点清热下火去湿的汤水。

初伏头天室外温度高达40℃,天太热实在不想自己动手,酝酿好到外面找个餐馆喝薏米汤的结果没找着,便随意吃了个快餐,再来一碗红萝卜土豆龙骨汤,明显感觉暑气顿减。

午餐

昨天一个群有人吐槽“湘雅医院某科室主任月薪十万,难怪老百姓看不起病”。见怪不怪了,这都是病人的钱堆起来的。我联想到同事阿华,前段时间可能压力大,熬夜上火,脸上长了几颗痘,之前去过一次痘,没多久又长出来了,她想这回要找主任亲自操作,然后挂了医院皮肤科主任的号,花了1000多块钱(200元去一颗)。然而不到半个月,祛痘的地方又长出痘来了,令她懊恼不已。所以,平时注意补充点去燥养颜汤水就好了。

下午茶:烤鸡翅薯条配冷柠

立秋了,草木渐萎,炎炎暑退,清风习习,早晚微凉,不觉初秋夜渐长,你们那里秋凉了么?

相关文章

  • 【秋已至而暑未退】

    连日秋来无好风,知君栖处亦相同。未成一事身皆汗,小扇轻罗写我衷。 #飞云##未名# 2016.8.23

  • 秋雨

    暑消渐清凉, 疏雨扰佳梦, 恍然秋已至, 静卧听雨声。

  • 暑消秋至

    清风抚叶奏仙乐 蝉言暑热 鸟迎秋日丰收节 暑气未消 秋叶来 夏有蝉鸣百花开 秋有国香闹枝头 农人忙 燕归巢 又是秋...

  • 三伏天•秋老虎

    夏末已至暑未了,天干物燥似火炉。 龙王东宫偷避暑,浅秋如虎无雨露。

  • 秋,已至

    秋风,又一次,把季节送到了暮年。一些惶恐,渐次浓了起来——别离,忘记。 好怕:哪一次你离开后,会把我忘记。肝肠寸断...

  • 秋已至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终于熬过了快热化了人的三伏天,就这样悄悄地迎来了秋。立秋有三候:...

  • 秋已至

    我是展鹏教育的大邢老师,这是我加入日记星球的第107篇原创日记。 站在季节的路口,静静回望,看一枚叶飘落,看一朵花...

  • 秋已至

    季末凶猛的台风,卷走了孱弱的酷暑 玫瑰的嫩蕊,在晶莹的露珠里欢唱 微凉的晨曦,穿过纱一般的薄云 枫叶泛起了一抹红晕...

  • 秋已至

    秋已至, 秋雨涨秋池, 潇潇秋雨著凉意, 纷纷秋叶随风起, 白露为霜, 夜渐长, 徜徉月色若思乡, 莫忘加衣裳。

  • 秋已至

    立秋已一月有余,本以为立秋之后,天气会逐渐凉爽起来,谁知今年的立秋后,一度经历了“三伏”中的末伏和处暑后的“秋老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喝过暑汤秋已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zsx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