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了一本《治愈童年》,给了我不少启发。比如,通过写出自己喜欢的人和讨厌的人,来觉察自己的子人格。
![](https://img.haomeiwen.com/i23979109/7e09eb7be608c28e.jpg)
说到喜欢的人,我只想到了一个虚拟人物——魏无羡。为什么喜欢?可能是因为他侠义、聪明、偶尔任性,懂得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关键时刻可以为了大家而牺牲小我。
而讨厌的人嘛,想来想去只勉强想到一位同事,就叫她X吧,其实几年前我们还挺要好,中午一起吃饭散步,下班一起走,可以说,在部门里我们的关系最亲近。后来,Z来了,我们三个便总是同出同进。
没过多久,Z升职,成了我和X的上级,本来以为,我们的关系应该不会改变。但是后来经历了一些不开心的事。X提出加薪不成, 工作态度很消极,作为上级的Z,就说了她几句,慢慢X和我们就渐渐疏远了。
刚开始,我偶尔碰到X,还会和她搭搭话,不过她不是单音节的“嗯”,就是沉默,好像对我不太友好的样子。渐渐的,我便和她没话了,就算看到了,也形同陌路。
倒不是对我一个,X好像对所有人都不再热情,早上上班,头总是耷拉着头,面无表情。
就算是这样,也不是什么深仇大恨,那我为什么会讨厌她?我到底讨厌她什么?懒惰?工作不配合?对人不理不睬,态度不好?
不知道为什么,自从和我们疏远了以后,我越看X越不顺眼。看到她上班时间刷手机,觉得不顺眼,看到她工作没交代,也看不惯。但扪心自问,为什么另一个同事天天刷手机,我也从来没有对他不满呢?同一件事,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我都会有不同的感觉。
不知道为什么X让我这么生气。后来慢慢开始明白,我可能还是在乎X的,对她的“不告而别”,我的内心还是受到了伤害。毕竟,我们之前是无话不谈的。怎么一下子就不理我们了呢?
正因为如此,我的内心才会像孩子那样,充满了对她的愤怒而不自知。其实,也并不是她的行为有多么令人讨厌,而是我对她这个人有了敌意,所以才看什么都不顺眼。
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爱,哪有恨?没有对某人的在意,怎么会关注ta的一言一行,进而讨厌ta呢?
说了这么多,其实《治愈童年》这本书里让我们回答喜欢的人和讨厌的人,用意是为了让读者在这两者身上找到我们的子人格。这两人身上,会有我自己的特质,这些不同的特质就是我不同的子人格。不过,只是我的一部分而已。
细数一下,魏无羡身上的侠义、聪明,已经具有牺牲精神,这些都很准。而同事X身上的懒惰,高冷,工作态度不好,也都存在于我的身上。
所以,喜欢也好,讨厌也好,不用一味吹捧或者贬低。正如一个人身上,肯定同时具备了好和不足之处。这些明明都是再正常不过的,我怎么会想不通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