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倪海厦,美国经方中医,被喻为当代少见的“命、相、卜、山、医”五术兼备之旷世奇人。
(更多倪海厦的生平,详见:倪海厦传奇)
第一: 桂枝汤症---病人出现有汗,怕风吹,头痛,有点发烧,肌肉有些酸痛时,就可以服用它,如有咳嗽气喘时加些厚朴杏仁就可以了。
第二:麻黄汤症---病人出现极度怕冷,发烧,身体疼痛,完全无汗时,请立刻服用它。
第三:葛根汤症---中医的寒温之争在此,温病派认为伤寒家没有治温病方,所以只有他们的寒凉药物才可以治温病,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读通伤寒论导致的,而葛根汤就是经方中治疗温病的处方,病人出现项强,头痛,发热,有汗(更正一点:或是无汗都可以,我忽略掉这一点了),喉咙痛时,就可以立刻服用它,尤其小孩子几乎都是葛根汤症,因为小孩好动成性,在身体出汗发热时得到的感冒,因此就出现病得自温热,这就是葛根汤症了。
第四:麻杏甘石汤症---病人咳嗽不止,痰出黄粘,胃口尚好时,可以吃此方。
第五:大青龙汤症---病人出现怕冷,无汗,发烧,咳嗽重,咳出黄痰,身体痛,口渴重,喜喝冷水,没有胃口时,就吃大青龙汤,这就是SARS与禽流感的主要症状。
第六:小青龙汤症---病人有怕冷,无汗,发烧,咳嗽重,出白痰,无渴,身体痛,没有胃口时,就可以用它了。
第七:小柴胡汤症---病人忽冷忽热,加上呕心,胸胁苦满时,请服用此方,还有女子月经期来时正好得到感冒,就喝此药,如有咳嗽气喘时加些厚朴杏仁就可以了。
第八:大柴胡汤症---如果病人出现便秘,又有忽冷忽热,胸胁苦满时,兼有发烧此时请用大柴胡汤。
【治疗感冒发烧的简易图表】经方治疗感冒发烧只要对症下药,12小时内基本痊愈。不看广告看疗效,经方就是这么快!
※读表的方法:请由最上方之有汗无汗开始读起,再依症状分支往下走到对应方剂为止.
1. 服用科学中药的剂量,及方法为何
a.每日三次,早中晚餐饭前,空腹,温开水送服
b.若病情较重,可于睡前加服一次.
c.1 岁以下幼儿每次剂量 0.3 ~ 0.5 公克
1 ~ 3岁每次剂量 0.5 ~ 1.5 公克
3 ~ 6岁每次剂量 1.5 ~ 2 公克
6 ~ 10岁每次剂量 3 公克
10 ~ 14岁每次剂量 4 公克
14 岁以上成人每次剂量 5 公克
此剂量仅供参考, 请依体格及医师建议,酌量加减.
2.服用多久,仍然无效时应该停服
a.若对证, 多半24小时以内,病情改善, 如连续服用2日仍然无效时,应该转方或停服,并到诊所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浸泡胆巴或硫磺薰制(氧化硫)的中药,与防腐剂一样,都会严重损伤肝肾,请务必慎选药材.
3. 服药後, 退烧,不再恶寒身痛(表解), 但有後遗症,如咳嗽不癒,声哑怎麽办
a. 若是咳嗽不癒,表示此人平时即多有痰饮体质.
---如(寒性)白痰,则用苓甘姜味辛夏仁汤.
---如(热性)黄痰,则用千金苇茎汤.
《芦根、 冬瓜子、桃仁、苡仁》
b. 如(津亏)声哑,或乾咳无痰, 表示此人平时多晚睡, 贪食炸烤食物,或服抗生素,伤到津液,则用麦门冬汤.
4. 病症看起来像似表寒桂枝汤证(有汗,恶寒,口不渴) . 又有鼻流黄涕看似有热证的麻杏甘石汤证该如何选方
a.恭喜, 您已进入合方运用的殿堂. 请用桂枝汤加麻杏甘石汤但总剂量不变.
5. 月经期间感冒喉痛,可否用小柴胡汤合葛根汤
a. 正确答案, 但小柴胡汤量要大一些.
6. 严重之喉痛,如扁桃腺化脓, 可再加桔梗,玄参,石膏
7. 若服用水药,各方之参考剂量及使用法请详见後列之投影片,实际使用量请依合格中医师处方.小孩服用量依照与成人体重之比例.如60公斤成人需喝一碗,30公斤小孩则喝半碗.
张孟超敬笔2-20-2010
【桂枝汤处方】
桂枝9克(3钱)
白芍9克(3钱)
炙甘草6克(2钱)
生姜切片9克(3钱)
大枣擘(用手掰开)12枚
桂枝汤加葛根: 桂枝汤再加入-葛根9克(3钱),用法同桂枝汤.
桂枝汤加厚朴、杏仁:桂枝汤再加入-厚朴9克(3钱)、北杏仁9克(3钱) ,用法同桂枝汤.
※桂枝汤使用时机:有汗,怕冷 ,头痛,有点发烧,肌肉有些酸痛
※桂枝汤煮法及注意事项:
以上五味药,用七碗水煮成三碗.每次温服一碗.服完药後再喝一碗热稀饭,以帮助药力.
喝完药後以全身微微出汗为最佳.切记不可使病人流太多汗. 汗出後须擦乾,避免吹风受凉.
若微出汗後,病状消失,则可以停药,不用再服.若是两小时後汗仍不出,可服第二碗;再不出汗,每一小时到一小时半再服一碗…余此类推.半日内可喝完三碗.若是病情比较严重,可以早晚各服用一帖药(共六碗).
照顾者要在旁观察病人病情的变化.若是病状有改善,但仍未消除,可以继续服用桂枝汤.或是汗一直不出,可以连续服用到两、三帖药都可以.
服用桂枝汤者忌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辛辣)、酒、酪、臭恶等物
【葛根汤】
葛根12克(4钱)
麻黄9克(3钱)
生姜切片9克(3钱)
桂枝6克(2钱)
芍药6克(2钱)
炙甘草6克(2钱)
大枣擘(用手掰开) 12枚
【注意】:有做过心脏手术的病人不可以用麻黄,请改用荆芥五钱,防风三钱,浮萍三钱来取代麻黄.
※葛根汤使用时机:项强,头痛,发热,怕冷,无汗,喉咙痛.
※葛根汤煮法及注意事项:
以上七味药,以水十碗,先煮麻黄、葛根,等水量减少三碗,捞去浮在上层的白沫,再放入其他药材,煮成三碗.去滓,每次温服一碗.
喝完药後以全身微微出汗为最佳.切记不可使病人流太多汗,汗出後须擦乾,避免吹风受凉.和桂枝汤不同处是使用葛根汤时,不需要喝稀饭助药力.
若微出汗後,病状消失,则可以停药,不用再服.若是两小时後汗仍不出,可服第二碗;再不出汗,每一小时到一小时半再服一碗…余此类推.半日内可喝完三碗.若是病情比较严重,可以早晚各服用一帖药(共六碗).
照顾者要在旁观察病人病情的变化.若是病状有改善,但仍未消除,可以继续服用桂枝汤.或是汗一直不出,可以连续服用到两、三帖药都可以.
服用葛根汤者忌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辛辣)、酒、酪、臭恶等物。
【麻黄汤】
麻黄9克(3钱)
桂枝6克(2钱)
炙甘草3克(1钱)
杏仁12克(4钱)
【注意】:有做过心脏手术的病人不可以用麻黄,请改用荆芥五钱,防风三钱,浮萍三钱来取代麻黄.
※麻黄汤使用时机:头痛、 全身关节痛 、发高烧 、无汗, 非常怕冷.
※麻黄汤煮法及注意事项:
以上四味药,以水九碗,先煮麻黄,等水量减少二碗,捞去浮在上层的白沫,再放入其他药材,煮成三碗.去滓,每次温服一碗.汗出停後服.
和桂枝汤不同处是使用麻黄汤时,不需要喝稀饭助药力.
喝完药後以全身微微出汗为最佳.切记不可使病人流太多汗. 汗出後须擦乾,避免吹风受凉.
服用麻黄汤者忌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辛辣)、酒、酪、臭恶等物。
【小柴胡汤】
柴胡24克(8钱)
黄芩9克(3钱)
人参9克(3钱)
半夏9克(3钱)
炙甘草9克(3钱)
生姜切片9克(3钱)
大枣擘(用手掰开)12枚
※小柴胡汤使用时机:忽冷忽热 ,恶心,胸胁胀满感,无食欲 .
※小柴胡汤煮法及注意事项:
上述七味药,以水十二碗,煮成六碗,去滓,再煎成三碗,每次温服一碗.一天三次.
五苓散 猪苓9克(3钱) 泽泻15克(5钱) 白术9克(3钱) 茯苓9克(3钱) 桂枝6克(2钱)※五苓散使用时机: 发烧,头痛,口渴欲饮水, 但一喝就吐, 或有(拉肚子)水泻.
※五苓散使用法及注意事项:
将上述五味药材打成粉末,一次吃一平汤匙,原方是用很稀的米汤配着服下,不习惯者可以用温水送服,一天吃三次,吃完後多喝温热水,汗出则愈,还有小便也会增加.
【麻杏甘石汤处方】
麻黄12克(4钱)
杏仁9克(3钱)
炙甘草6克(2钱)
石膏,打碎用棉袋装,24克(8钱)
【注意】:有做过心脏手术的病人不可以用麻黄,请改用荆芥六钱,防风四钱,浮萍四钱来取代麻黄.
※麻杏甘石汤使用时机: 有汗, 咳嗽不止,痰出黄粘,胃口尚可 .
※麻杏甘石汤煮法及注意事项:
以上四味药,以水七碗,先煮麻黄,等水量减少二碗,捞去浮在上层的白沫,再放入其他药材,煮成三碗.去滓,每次温服一碗. 汗出後须擦乾,避免吹风受凉.
服用麻黄汤者忌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辛辣)、酒、酪、臭恶等物.
【小青龙汤】
麻黄9克(3钱)
桂枝9克(3钱)
白芍9克(3钱)
炙甘草9克(3钱)
干姜9克(3钱)
细辛6克(2钱)
半夏9克(3钱)
五味子9克(3钱)
【注意】:有做过心脏手术的病人不可以用麻黄,请改用荆芥五钱,防风三钱,浮萍三钱来取代麻黄.
※小青龙汤使用时机:怕冷、无汗,发烧,咳嗽重,出白痰, 口不渴,身体痛,没有胃口 ※小青龙汤煮法及注意事项:
1.以上八味药,以水十碗,先煮麻黄,等水量减少二碗,捞去浮在上层的白沫,再放入其他药材,煮成三碗.去滓,每次温服一碗.
2.喝完药後以全身微微出汗为最佳.切记不可使病人流太多汗.汗出後须擦乾,避免吹风受凉.
服用小青龙汤者忌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辛辣)、酒、酪、臭恶等物。
【大青龙汤】
麻黄9克(3钱)
杏仁15克(5钱)
石膏,打碎用袋装,18克(6钱)
炙甘草(5钱)桂枝15克(5钱)
生姜切片2片
大枣擘(用手掰开)12枚
【注意】:有做过心脏手术的病人不可以用麻黄,请改用荆芥五钱,防风三钱,浮萍三钱来取代麻黄.
※大青龙汤使用时机:怕冷,无汗,发烧咳嗽重,咳出黄痰,身体痛,口渴重,喜饮冷水,没有胃口.
这也是SARS、禽流感的主要证型之一.
※大青龙汤煮法及注意事项:
1.用六碗水大火快煮成二碗,汤成後立刻关火,待温时空腹喝第一碗.
2.如果一小时内汗出烧退咳止,就不需要喝第二碗.
3.如果三小时内无出汗,就再喝第二碗,汗出时就不用再喝了,
4.当身体出汗时须待静室中,等到出汗自然停止後,再出房间,
5.切不可以出汗时吹到风,如此病毒将无法排尽,还会再发的.
6.成人每次一碗,小孩每次半碗,婴儿每次四分之一碗.
7.记住:一旦汗出,就不用再喝第二碗了,因为已经好了,再喝恐怕伤到津液.
8.一般病人在服药後第二天中午时会很饿,胃口大开,这表示痊癒了.
服用大青龙汤者忌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辛辣)、酒、酪、臭恶等物
【白虎汤】
知母18克(6钱)
石膏打碎用棉袋装,
45克(1两半)
炙甘草6克(2钱)
粳米18克(6钱)
※白虎汤使用时机:发烧,怕热,大汗,口渴重,喜饮冷水.
※白虎汤煮法及注意事项:
以上四味药,以水十碗,煮米熟汤成,去滓.每次温服一碗,一日三次. 烧退停後服, 服过量易伤胃气.
【射干麻黄汤处方】
射干9克(3钱) 麻黄12克(4钱) 生姜切片12克(4钱) 细辛6克(2钱) 紫菀9克(3钱)款冬花9克(3钱) 大枣擘(用手掰开)7枚 半夏9克(3钱) 五味子9克(3钱)
【注意】:有做过心脏手术的病人不可以用麻黄,请改用荆芥六钱,防风四钱,浮萍四钱来取代麻黄.
※射干麻黄汤使用时机: 怕冷, 咳嗽,痰多而清稀,口不渴,喉咙痒而不舒服.
※射干麻黄汤煮法及注意事项:
以上九味药,以水十二碗,等水量减少二碗,捞去浮在上层的白沫,再放入其他药材,煮成三碗.去滓,每次温服一碗.
服用射干麻黄汤者忌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辛辣)、酒、酪、臭恶等物。
【苓甘姜味辛夏仁汤】
茯苓12克(4钱)
炙甘草9克(3钱)
干姜9克(3钱)
细辛6克(2钱)
半夏9克(3钱)
五味子9克(3钱)
杏仁9克(3钱)
※苓甘姜味辛夏仁汤使用时机:咳嗽,白痰, 无表证(恶寒、发热、身痛)时使用.
※苓甘姜味辛夏仁汤煮法及注意事项:
以上七味药,以水十碗,煮成三碗.去滓,每次温服半碗.一日三次.
服用苓甘姜味辛夏仁汤者忌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辛辣)、酒、酪、臭恶等物。
【千金苇茎汤】
苇茎45克 (1两半)
薏苡仁30克 (1两)
冬瓜子18克(6钱)
桃仁9克(3钱)
※千金苇茎汤使用时机: 咳嗽, 黄痰,不易喀出, 无表证(恶寒、发热、身痛)时使用.
常配合大青龙汤,麻杏甘石汤使用.
※千金苇茎汤煮法及注意事项:
以上四味药捣碎,以水六碗,煮取三碗,每次服一碗,分三次服用.
服用千金苇茎汤者忌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辛辣)、酒、酪、臭恶等物 现今药房买不到苇茎,多以芦根代替.
【麦门冬汤】
麦门冬 18克(6钱)
人参6克(2钱)
炙甘草 6克(2钱)
粳米9克(3钱)
大枣擘(用手掰开)12枚
半夏9克(3钱)
※麦门冬汤使用时机: 乾咳无痰, 声哑,无表证(恶寒、发热、身痛)时使用.
※麦门冬汤煮法及注意事项:
以上六味药,以水十二碗,煮取六碗,温服一碗,早中晚及睡前各一碗.
服用麦门冬汤者忌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辛辣)、酒、酪、臭恶等物
【麻黄附子细辛汤】处方
麻黄6克(2钱)
炮附子9克(3钱)
细辛6克(2钱)
※麻黄附子细辛汤使用时机:发烧/咳嗽/喉咙痛/鼻病,无汗,口不渴,怕冷,四肢冰冷,疲累.
※麻黄附子细辛汤煮法及注意事项:
以上三味药,以水十碗,先煮麻黄,待水量减少二碗,捞去浮在上层的白沫,再放入其他药材,煮成三碗,去滓,每次温服一碗,一天三次.
请务必使用不含胆巴的炮附子.胆巴就等於防腐剂,会造成肝肾功能异常.甚至衰竭,害人性命 .
辨别有无含胆巴之方法:以舌尖舔一下炮附子,若有咸味即是有胆巴.
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者忌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辛辣)、酒、酪、臭恶等物
感谢倪海厦恩师无私的教导、张孟浩的精心制作,及叶昭呈完美的slides show,才有此图表的诞生.
桂枝汤
桂枝 (去皮) 三两 芍药 三两 甘草 (炙) 二两 生姜 (切) 三两 大枣 (擘) 十二枚
【拆算现代剂量】 桂枝 (去皮) 45g 芍药 45g 甘草 (炙) 30g 生姜 (切) 45g 大枣 (擘) 12枚
【用法】上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之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注】又名阳旦汤。
【相关条文】
伤寒: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54】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56】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一云大便青),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57】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106】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164】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234】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240】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276】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372】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387】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金匮
【10.19】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
【17.36】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20.1】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
【21.8】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即桂枝汤)
麻黄汤
麻黄 (去节) 三两 桂枝 (去皮) 二两 甘草 (炙) 一两 杏仁 (去皮尖) 七十个
【拆算现代剂量】 麻黄 (去节) 45g 桂枝 (去皮) 30g 甘草 (炙) 15g 杏仁 (去皮尖) 28g
【用法】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相关条文】
伤寒: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6】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37】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46】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51】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52】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55】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232】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235】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葛根汤
葛根 四两 麻黄 (去节) 三两 桂枝 (去皮) 二两 生姜 (切) 三两 甘草 (炙) 二两 芍药 二两 大枣 (擘) 十二枚
【拆算现代剂量】 葛根 60g 麻黄 (去节) 45g 桂枝 (去皮) 30g 生姜 (切) 45g 甘草 (炙) 30g 芍药 30g 大枣 (擘) 12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药皆仿此。
【相关条文】
伤寒:
【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金匮
【2.12】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 (去节) 四两 杏仁 (去皮尖) 五十个 甘草 (炙) 二两 石膏 (碎,绵裹) 半斤
【拆算现代剂量】 麻黄 (去节) 60g 杏仁 (去皮尖) 20g 甘草 (炙) 30g 石膏 (碎,绵裹) 120g
【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黄耳杯。
【相关条文】
伤寒:
【63】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162】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大青龙汤
麻黄 (去节) 六两 桂枝 (去皮) 二两 甘草 (炙) 二两 杏仁 (去皮尖) 四十枚 生姜 (切) 三两 大枣 (擘) 十枚 石膏 (碎) 鸡子大
【拆算现代剂量】 麻黄 (去节) 90g 桂枝 (去皮) 30g 甘草 (炙) 30g 杏仁 (去皮尖) 16g 生姜 (切) 45g 大枣 (擘) 10枚 石膏 (碎) 40g
【用法】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相关条文】
伤寒:
【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金匮
【12.23】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小青龙汤
麻黄 (去节) 三两 芍药 三两 细辛 三两 干姜 三两 甘草 (炙) 三两 桂枝 (去皮) 三两 五味子 半升 半夏 (洗) 半升
【拆算现代剂量】 麻黄 (去节) 45g 芍药 45g 细辛 45g 干姜 45g 甘草 (炙) 45g 桂枝 (去皮) 45g 五味子 40g 半夏 (洗) 65g
【用法】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若渴者,去半夏,加括蒌根三两。
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
若嘻者,去麻黄,加附子 (炮) 一枚。
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
若喘者去麻黄,加杏仁 (去皮尖) 半升。
【注】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臣亿等谨按:小青龙汤大要治水。又按《本草》,荛花下十二水,若水去,利则止也。 又按《千金》,形肿者应内麻黄,乃内杏仁者,以麻黄发其阳故也。以此证之,岂非仲景意也。
【相关条文】
伤寒: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金匮
【12.23】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12.35】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22.7】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大柴胡汤
柴胡 半斤 黄芩 三两 芍药 三两 半夏 (洗) 半升 生姜 (切) 五两 枳实 (炙) 四枚 大黄 二两 大枣 (擘) 十二枚
【拆算现代剂量】 柴胡 120g 黄芩 45g 芍药 45g 半夏 (洗) 65g 生姜 (切) 75g 枳实 (炙) 60g 大黄 30g 大枣 (擘) 12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注】宋本无大黄,但有注:一方用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另《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中有大黄二两。
【相关条文】
伤寒:
【94】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一作微),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一作尺脉实),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一云,用大柴胡汤)。
【10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一云:呕止小安),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136】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165】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鞕,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217】汗(汗一作卧)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一云大柴胡汤)
【253】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21】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一云大柴胡汤)金匮
【10.12】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小柴胡汤
柴胡 半斤 黄芩 三两 人参 三两 半夏 (洗) 半升 甘草 (炙) 三两 生姜 (切) 三两 大枣 (擘) 十二枚
【拆算现代剂量】 柴胡 120g 黄芩 45g 人参 45g 半夏 (洗) 65g 甘草 (炙) 45g 生姜 (切) 45g 大枣 (擘) 12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
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
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
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
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
若欬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相关条文】
伤寒:
【37】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欬者,小柴胡汤主之。
【97】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抟,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一云:脏腑相违,其病必下,胁鬲中痛),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99】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100】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10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10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一云:呕止小安),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104】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144】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148】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鞕,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14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229】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230】阳明病,胁下鞕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231】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266】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鞕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379】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394】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一作紧),以下解之。金匮
【15.21】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必小柴胡汤)
【17.15】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21.2】产妇郁冒,其脉微弱,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
【22.1】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