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黄地掐丝珐琅彩葫芦瓶

黄地掐丝珐琅彩葫芦瓶

作者: LAIK陈 | 来源:发表于2017-10-16 20:14 被阅读0次

瓷胎画珐琅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彩瓷器。从康熙的色浓庄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时的精密繁复的雍荣华贵,使珐琅,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集中西风韵于一身,画尽了皇家身份的高贵与荣华。乾隆珐琅彩瓷是清代康、雍、乾三代珐琅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巅峰之作。

该件器物釉色莹润,器型优美规整,以黄釉为地,(黄釉明清时期为皇家所用)嵌祥云纹铜丝作为装饰,点缀出高雅缥缈感。器型为葫芦型,线条流畅优美,底足落有款识“大清乾龙御制”,另有:“大清弘历皇帝登基万寿无疆遵義府上品佳酿”、“窖藏、宫廷、贡酒”等留字。该件器物纽盖完整,施蓝釉,釉色深沉明净,透宝石光泽。

瓷胎画珐琅的创烧,与康熙皇帝对画珐琅的喜爱有密切关系。康熙十九年(1680年),朝廷在紫禁城内武英殿附近设置珐琅作,主要生产铜胎掐丝珐琅和錾胎珐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政府收复台湾,废除海禁,欧洲的金属胎画珐琅器作为贵重工艺品,由来华的传教士带入广州,并进贡内廷。这些舶来的画珐琅器以它精细的彩绘技法和华丽的装饰风格,而深受皇宫贵族和广州地方官员和土庶的喜爱。由当时欧洲传教士的私人信件得知,康熙皇帝对这种洋玩意儿也很感兴趣,并力图使中国的珐琅工匠掌握这门技术,于是广州和北京内廷珐琅作的工匠分别在两地试烧画珐琅,经过大约10年的时间,成功地烧制出了我国的金属胎画珐琅器。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以后,随着广州和欧洲的画珐琅器制作匠师进入内廷,参与指导造办处珐琅器的生产,甚至亲自操作,画珐琅器的生产遂呈现繁荣景象。康熙五十五年,经广州巡抚杨琳推荐,广东画珐琅匠师潘淳、杨士章,并有西洋人三名,法蓝(珐琅)匠二名,徒弟二名,进入内廷。康熙五十七年,奏准武英殿珐琅作改归养心殿,增设监造一人,显示出康熙皇帝对珐琅器生产的重视。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法国画珐琅艺术家陈忠信被召至内廷指导画珐琅器的生产。在中外匠师的共同努力下,宫廷造办处珐琅作很快熟练掌握了金属胎画珐琅烧制技术,并烧造出一大批具有浓郁宫廷韵味的金属胎画珐琅器。同时,造办处珐琅作还尝试着将这种技法移植到瓷胎上,于是便产生了瓷胎画珐琅,即今人所称的“珐琅彩”。

注解: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相关文章

  • 黄地掐丝珐琅彩葫芦瓶

    瓷胎画珐琅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彩瓷器。从康熙的色浓庄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时的精...

  • 珐琅彩螭龙纹葫芦瓶 福禄大吉

    珐琅彩螭龙纹葫芦瓶 福禄大吉 葫芦瓶自唐以来因其谐音“福禄”,且器形像“吉”字,故又名“大吉瓶”,寓意大吉大利,为...

  • 掐丝珐琅制作工艺及清代发展

    清初宫内设立珐琅作,专门研发珐琅器。康熙时期掐丝珐琅的风格,沿袭明代规范,掐丝细密釉色不及。当时的珐琅器制作...

  • 掐丝珐琅

    掐丝珐琅,宫廷遗脉。这门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手艺,没有随大清王朝覆灭。虽然经过苟延残喘的岁月,但是在林徽因先生的努力下...

  • 明.《永乐年制》瓷胎薄胎掐丝珐琅彩牵牛花纹斗笠碗 赏析

    表面烧有珐琅釉的金属器叫珐琅器,掐丝珐琅器是珐琅器的一个品种。据考古发现,掐丝珐琅器最早诞生于古希腊,大约...

  • 走一波儿日常掐丝珐琅作业

    以上是我们日常作业的一种——掐丝珐琅画。 掐丝珐琅画脱胎于景泰蓝工艺,将宫廷御用珐琅技法移植到画板上,用金属丝及釉...

  • {纪伯伦秋拍}瓷器精品推荐

    雍正御制珐琅彩福禄寿包袱式葫芦瓶 口径:2cm底径:8.5cm 高:24cm 葫芦瓶自唐以来,因其谐音"福禄",为...

  • 珐琅彩工艺——《遇》

    什么是珐琅彩呢? 珐琅彩,兴起于明代时期,是在铜胎上以蓝为背景色,然后掐以铜丝,再点蓝(填上红、黄、蓝、绿、白等色...

  • 珐琅彩工艺——《遇》

    什么是珐琅彩呢? 珐琅彩,兴起于明代时期,是在铜胎上以蓝为背景色,然后掐以铜丝,再点蓝(填上红、黄、蓝、绿、白等色...

  • 掐丝珐琅2018年的市场怎么样

    铜胎掐丝珐琅龙纹铺首尊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地掐丝珐琅彩葫芦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zul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