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从昆山到南浔,发现了几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关于喝酒的规矩。
笔者是北方人,中原地带的酒文化熏了几十年,酒桌礼仪早已深入骨髓,形成自然。不管是酒前还是酒后,礼数绝不会变。甚至有的时候,在酒后,礼数更加周全。
自从到了南方后,明显的地域差异就显现出来了,很是不适应,有些时候会令我觉得简直不可思议。
第一、南方的饭局一般比较早。
不说午饭是十一点开始了,晚上的饭局也会比较早。这令我这个北方人非常不适应。早饭还没有消化,午饭就开始了,午饭还在胃里蠕动,晚饭就开始了。
我突然意识到为什么南方人瘦的多的原因了,因为不饿,所以吃的比较少。晚餐吃得少,脂肪就难以堆积。
第二、吃饭的时候,会主动去劝尊贵的客人离场。
这是我最想不通的事情,在北方,尊重的客人一般是掌控全局的。开始和结束,都由他说了算,没有他的指令,这顿饭几乎就算是白瞎了。
可是南方不一样,吃的差不多的时候,请客的人会自认为客人已经吃好、喝好了,会主动提出来要先送客人回去休息。而且客人并不生气,不管他是否酒上已经尽兴了。这在北方绝对是大不敬或者是大忌。
第三、喝酒敬酒一般不离桌,不起身。
这一点笔者很难适应,因为在北方,最尊重的敬酒方法是,走到尊贵的客人面前,端酒、敬酒,而且敬酒的时候,要躬身碰对方酒杯的下沿,表示对客人的最大尊敬。不仅如此,还要依次敬酒桌上的所有人,都按照对最尊贵客人的礼法,走一圈。
这还没完,每个人都要进行一圈的敬酒动作,气氛才能逐渐达到顶峰。所以说,不会喝酒的人,在北方最好一滴不沾,否则这几圈下来,东倒西歪的标准场景,一定跑不了。
而南方很有意思,不能站起来喝酒,不管是敬哪个客人还是逐个敬桌上的所有人,都是坐着不动的。还有句非常有意思的俚语:“屁股一抬,一切重来!”
就是说,如果你站起来敬酒或者喝酒,是不算数的,要坐下重新喝一杯才可以。就这一点,笔者经常吃亏,总是觉得对方不尊敬自己的同时,还喝了罚酒。我站着他坐着,我却被大家一致认为,喝了白喝。
有时候酒酣耳热的时候,更是容易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当然也能很好的调动酒桌上的气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北的地域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和习俗。酒文化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在我们汉朝的时候,如果有人敬酒,被敬酒的人不避席,也就是没有站起来,那是非常不恭敬的。
不知道那时的南方是如何喝酒的,如果有知道的朋友,请在评论区里面明示笔者。
文化的魅力,就在于此,一杯酒和屁股相连,确实好笑又代表民俗。
这就是为什么那句话如此流行,此生无悔生华夏,精华都在历史和传承中,散发着醉人的魅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