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22年最后一个月时间,想把今年读过的,需要学习的书再重温一遍,但是读了《借东西的小人》这本书后,就有点刹不住车了。
对于喜好的东西尤其是书,向来是没什么抵抗力的,而且也没有约束自己一定要读某些书,远离某些书的规定与习惯。索性就把一套五本都读完了,心里也就不再想了。
从昨天晚上到今天终于读完了《借东西的小人漂流记》,真心地说从目前读的三本中,感觉这本是翻译得读起来最舒服的一本。
其实,买的时候有担心翻译的问题,就像以前读过的某一本书,感觉像去看人家新娶的娘子,满脸好奇看到的却是新娘子的裹脚布,虽不臭,却一圈一圈繁琐的要命。一整段一整段读下来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只有抛开书,闭上眼回想一下,才恍然大悟知道什么意思,其实用我们的汉语也就几句话的事。
在翻译界应该是有两种主张的,一种主张原汁原味翻译过来,称之为不失真。另一种,则按要翻译成的语言习惯成文,与原文有所不同。
我是喜欢读后者这类翻译风格作品的,就比如说把外国作品翻译成汉字,那就是给懂汉字的人看的,自然是按汉字的规则。喜欢著作原文风格或者要研究的,自然是懂得一些原文文字的,去读原文就好了,没必要边读别人的翻译边挑刺。
但是买书前,看不到一部分文字或者不读上一章,是不能知道翻译到底是哪种风格的。所以买这套书,根本没查翻译风格之类的,就是想让孩子们读来玩玩,增加一些有趣的想象力。
但因为各种问题,两个孩子都不怎么爱看,大宝无事会拿起来读一读,读了一本多,可以看出并不像她读其它书那么急切。小宝还不能自已读,只能读给她听,但显然每次到读故事时间,她并没有像以前听故事时那么热情。一般给她读故事每次20-30页,她喜欢听的故事每次都会要求再读几页,给她读这套书时,每次都问还有多少页没读。第一本还没读一半,看她积极性不高,因为我已经看完了,再读一遍也感觉头大,干脆就不给她读了。
这套书故事情节比较简单,第一本主要写了小人一家在地板下的家庭生活,后因为被发现,不得不选择离开,另寻住所。第二本主要写了,这一家人离开地板下的住所到野外寻找住所,最终没找到要投靠的亲戚,住在野外发现的一只矮帮靴子里,在这里从夏天住到冬天,最后被一个人类“白眼”发现,被另一个小人斯皮勒带来的人类救下,带回自己住所的故事。
第三本,也就是这本漂流记,主要写了这个住所的人类要离开这个房子,所以小人一家也要另寻住所,因为没有人类,房子里就没有水,没有灯光,没有取暖煮饭的火炉,没有日常需要的吃食。且没有人类后,房间会招老鼠、猫等,对小人来说很危险的小动物。小人一家从洗衣房地板上的地漏连接的下水管道中来到野外,住到一个被搁浅在小河中的破水壶里,因为下雨,雨水上涨,导致水壶顺流而下被漂走,停在一个深水地方时,再次被人类“白眼”发现,险些被抓到,又一次被斯皮勒救下的故事。
故事虽然情节有些简单,但因为是一个特殊的“世界”,所以大部分文字用小人的视角来展现这个世界的大,和小人眼中不一样的体会,比如他们看一座人类的小房子,就像是一座宏伟庄严的教堂,深不可测的房顶,房间内巨大的人类轰鸣般的声响等。
就是这些细碎繁琐的景观描写和情绪体验的表达,让人无条件沉浸在一个似乎真实存在的小人世界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