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个时日,就是2018年了,临近年末,总会有一个年度“流行语”“热词”的汇总,之前就在王尼玛的微博他整理了2017年的“流行语”,“为XXX疯狂打call”“扎心了,老铁”“你的良心不会痛么”纷纷入榜。在每每用这些词语调侃着气氛的时候,嬉笑怒骂的时候,烟火散尽的背后,什么都没有留下,就像现在的我,一点也想不起来去年入选的“流行词”。
流行语是对我们感知力和表达力的阉割
这几年的流行语带有一个显著的标签,就是过度简化,有“不明觉厉”“十动然拒”这样将一个长句缩短的流行语,也有“Low”“Diss”这种包含很多含义的流行词。其中有一个词语“直男”,意指男生不解风情,头脑木讷,这个词让我印象特别的深刻,今年几乎充斥在目光所及的几乎有的媒体界面,而经常被冠名的这个词语的人,大部分是理工男,到后来就几乎变成了理工男的代名词,再到现在我们心中一时半会想不到别的词语来形容理工男,事实上,他们严谨的思维逻辑,井井有条的计划能力似乎根本不值一提。渐渐的男人就变成只有暖男、高富帅、直男等几种屈指可数的分类。不是画家的我只识得那么几种基础的颜色,殊不知绿色有纯绿、豆绿、橄榄绿等,只学普通话的我一直以为说话只有平仄四声,殊不知粤语有九个声调。而这些流行语就是潜移默化对我们感知力的阉割。
我记得曾经微博的有个桥段说,诗人看到,夕阳下的湖面,飞过成群的的鸟儿的美景,会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我只会说“卧槽,好多鸟,太TM好看了”。各大媒体,严肃官方的、自媒体的、娱乐的各大媒体,几乎没有没用过网络流行语的。而在一个词盛行的期间,不用反而变成了异类,在泛滥的时刻依然坚持再用,是否也意味着一种贫乏。这些过度简化的流行语,实际上是对我们的感知力和表达力的双重阉割。
网络流行语的泛滥的背后,实际是我们语言的匮乏。高知教育同样没有解决这样的问题,现代社会人才的划分变得越来越细,人们专注自己的擅长的领域,在自己的田地里精耕细作,希望早日脱离现状。此刻特别理解我大学校长在开学时说的一句话:“我去我们学生的宿舍,我都会看一看孩子们书架上面的书,看看他们都在看些什么,而每一年,我都 会告诉我的孩子们,书架上面的“有用”之书,你们要看,而老校长,希望在这些“有用”之书之间,看到几本无用之书,你们还这么小,不宜这么急切的追着功利跑”。我在学生生涯,也一直抱着专业书,英语书啃个不停。年少时背过的唐诗宋词记起来的寥寥无几,古典文学更是从上大学之后基本没碰过,我不知道我学它是为了什么,我们的父母用的少,我们的老师用的少,我们的朋友用的少。到现在,年终总结可以洋洋洒洒写上万字,可写一篇抒情的、记叙的文章,却变得很难。随着年纪的增长,我就有一个很深刻的感受,很多事情渐渐变得明白,但是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去表达出来,内心思绪万千,提笔却无从下手,言语如鲠在喉,欲言又止,提笔放下的那一刻,我已经随着语言的简化,变成感知和表达的简化,并开始焦虑。
技术变革带来流行语病毒式的扩散
流行语的病毒式的扩散,源自于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变革,让流行语传染变得超乎寻常的容易。有人甚至怀疑,流行语的产生是否有当年有像中关村一样,为了维持杀毒软件行业,定期向市场投放病毒的行为。为了某种目的,特意去制造流行,而随着流行语的速生速死,越来越有这样的感觉,每一个词的渊源总带着某种特殊的意味在里面。当年的“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就是一个策划公司策划的文案。电影的炒作,媒体的的寻求关注,流量已经是兵家必争之物,在这个时间的战场上,谁主导了流行几乎可以得到统治的地位,而跟随着流行让你可以分得一杯羹。但是这种极度简化的流行语,病毒式的扩散,对一个民族来说,尤其是青少年来说,实际上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糟糕的地方来源于我们只会用这些词来表达我们原本很复杂的情感,并形成一种口头习惯,语言的丰富多彩的可能性逐渐被变差了,文化上和思想上的多样性也变差了。
而流行本身又是一个将大众的多元趣味单一化的过程,本质也是一种简化的过程,利用各种营销手段,让大众喜欢上一种趣味,给大家提供了一本指南书,根本不用去思考。当下流行的刷屏,动不动就十万加的爆文,漏洞百出的各种转发,而更可怕的事情是,高知教育原本应该是带来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但技术的进步远超过这个高知教育应该带来的效果,反而趋向于一种趣味,并引以为傲。如果你没有跟上这些流行的步伐,仿佛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当大家都在讨论和交流一件事情,但朋友圈的刷屏的都是一个词的时候,而你都不知道得时候,就会产生焦虑和恐慌感,制造恐慌和焦虑,这也是当下,营销的手段之一,只有加入这个据说是最潮的流行中,融入人潮中,你才是安全的。
选择什么样的语言就是选择什么样的人生。
阶级固化这个词,我想大家并不陌生,在吴伯凡老师简述的课程中谈到一本简述美国贫富差距的书中提到,所谓的阶级固化,一直追更溯源,是从早年间的词汇固化开始的。原因是词汇会影响语言,而语言会影响思维,思维决定你的行为,而行为决定你的结果。持续使用某一种语言,就意味着你走向什么样的人生。我们在与人沟通的时候,有的人会让人如沐春风,而有的人却让人躲避三分,当一个人只用“我X,牛X,傻X”就表达他的喜怒哀乐的时候,他的本身几乎已经没有什么乐趣可言了。我们生活找那个着这些简化的流行语,哲学上就是一种简化的暴政,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一种趣味。语言是一种牢房,选择什么样的语言,就是选择语言给你设置的思维和牢房,语言的匮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终极的匮乏。借用梁冬老师一句话,内在的语言构成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构成世界的囚笼,也构成我们人生的可能性和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