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就是说话的艺术放大版,你喜欢听我说话吗,我喜欢听你说话吗。其实人原本如果不需要搞钱可能一句话都不想说,只记得刷手机吃喝拉撒就可以了。就是因为还要折腾个几十年,一说几十年就仿佛显得特别短。我以前总是在思考,我的未来,你的未来,无论是谁,都不知道结束在哪,开始也完全不知道。我不能美化它,也不会去丑化,我不喜欢让读者开心,当然,我也不想让读者缺乏防御。这就是最本真的将心比心,写作者的格局也好局限也好,但是这个就是我。谁不知道都是研究别人的写出自己的,不看了也就不会去靠近了同频了。
今天看新闻告一段落。如果不是最近可能真的不会去看。我是真的不喜欢捧场这回事,如芒在刺。刚才刷微博讲说,不笑就显得严肃就解决了百分之五十被认为软弱的诟病。并没有人觉得我软弱,我前期是创造关系,然后再承认我并不想,我只觉得多余且蠢。
然后我看新闻的时候就想,为了钱杀人可不可能。根本是可能的,否则谁不都有点不快乐的童年,就崩溃了就能干出点不能理解的事儿了。我是一开始想到男性叙事,也就是当初我研究样文的一种感受,就我个体,我的感受是如果我不研究是我永远都不会去看的文本类型。我当时想投稿期刊来的,我没长性,就是说我还有退路,就懒得孤注一掷。又一边对自己有某种强迫性的要求,我现在就不往任何专栏投稿,投稿也好征文也罢,其实我挺容易突然悲观以至于丧的,刚才新闻告一段落。我的表述也有自我觉察后的突然醒来,自己踩自己也没什么用。昨天梦见他,觉得无话可说,长篇这两天没继续,忽然觉得兴趣不大,还有更有趣的文本,我在读一本比较长的,木心的「文学回忆录」大概是这个名字,陈丹青的整理吧。刚刚开始,希望能够就此看见不同的风景。缺乏的不是看过的地方,而是看风景的心情。我喜欢的是每次我写完文章内心那种焕然一新的感受,别的,指指点点也木有用。我也不在乎。我也时刻想办法让自己少在乎,我是两样都必须要的人,我不是只要一种就行,这注定大不同。离开的都是必然,梳理是分离过程并非回头。
无论左边还是右边,就请一路向前,亲爱的自己,我自己决定清理掉感受不妥的事实。中间当然是好的,介入其实还是为了更为稳固,对他人利用并非绝对的不妥。
只是当我看到男性叙事本身,而我的女性叙事,经验谈,得到的从来都不是「就文中事件而言」我需要的是你说一下具体的内容。你们不说是怕自己绕进去,我才会和人说,你看,不同的理解一个文本会出现千树万树梨花开。可是这个也没什么用,大家都想让别人忍不住说了有点领悟,自己坚持住不说,我也试过,那样的话我可能会喝酒喝死,我才不要。
我必须还要写我认可的东西无论那具体是什么。无论怎样。赚钱是衡量的标准,但是对我而言表达本身的速度,就已经是结论,不需要归纳它。我期待的不在这个范畴中的任何一种,我是个没有目的性的人。虽然有,不过是情感倾向,所以,要么全部撤销。
从来就是这种结构。
说出来觉得放心,它是我呼吸出来的废气也是外挂大脑。我和自己对话我也知道你们想看什么,我啥都不想看。
找到喜欢的东西读到非信不可的时候再写。提前说没用,制造焦虑。提前说很大程度就是给当事人造成预期,那本身就是不好的东西,但是如果无视也就是无视。
说服别人是疲惫的,是饮鸩止渴的,后来我们做的事情都会验证最初的绝对不会转变。只能是让它更具有普适性,相对的适配的变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