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了八万四千法门,以驯服和舒缓负面的情绪,佛教里有无数的禅坐方法。我发现,有三种禅坐方法在现代世界中特别有效,每一个人都可以运用和受益。
这三种方法是:使用一个对象、念咒和“观”呼唤。
使用一个对象
第一种方法是把心轻轻地放在一个对象上。你可以使用一个自然美丽的对象,让自己产生特别的灵感,譬如一朵花或一颗水晶。然而,具体表现真理的东西,诸如佛像、基督像,特别是你的上师的像,会更有威力。
上师活生生地把你和真理联结在一起;由于你和上师的师徒关系,只要看着他的脸,你的自性就会与灵感、真理联结在一起。
对现在这个艰苦时代的众生最有慈悲心、最多加持的是莲花生大士,他拥有一切诸佛的慈悲和智慧。他有一项德行就是任何人祈求他,他都能够立刻给予加持;而且不论祈求什么,他都有能力当下就满足我们的愿望。
因此,你可以把照片放在与你眼睛等高的地方,轻轻地把你的注意力放在莲花生大士的脸上,特别是他的眼神。他的眼神非常深邃宁静,几乎就要从照片中迸出,把你带进毫无攀缘的觉察境界——禅定境界。然后,很安详地把你的心交给莲花生大士。
第二种方法念咒。
是把心和咒声结合在一起,这在藏传佛教中很普遍(苏菲派、基督正教和印度教也常用)。咒的定义是心的保护者。凡是保护人心免于堕入负面心态或不受凡夫心控制的,都称为咒。
原来咒是这样的。
当你觉得紧张、无所适从或情感脆弱时,具启发性地念咒,可以借由转化能量和气氛,完全改变你的心境。
咒是声音的精华,以声音的形式来表现真理。每一个音都涵摄精神力,浓缩了真理,散发出诸佛的语加持力。
心乘坐在呼吸的微细能量——气上,经过全身,也净化了全身的微细永轮。因此,当你念咒时,你就是以咒的能量加在你的呼吸和能量上,等于是直接锻炼你的心和精密的身体。
“念咒的效果让我非常惊讶:在几分钟之内,我感到精力充沛,周遭的气氛改变了,全体听众似乎又变得神采奕奕而迷人。这种经验一次又一次发生在我的身上,所以我知道它绝不是偶然的“奇迹”。
第三种方法很古老,在一切佛教宗派中都常用。那就是轻松而专注地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
呼吸就是生命,它是我们生命最基本的表现。
当你禅坐时,要像平常一样,自然地呼吸。将觉察轻轻地放在呼气上。当你呼气时,只是随着呼出的气息。每次呼气,就是放下一切执著。想象你的气融入遍满的真理。由于执著消失了,每次呼气完,再呼气之前,你将发现一个自然的间隙。
安住在那个间隙中,在那个开放的空间。当你自然地吸气时,不要把注意力特别放在吸气上,而要继续把心安住在那个已经打开的间隙上。
当你在练习时,千万不要在心中做任何的说明、分析或想些废话。不要把你心中持续不停的评论(“现在我正吸气,现在我正呼气”)误以为是专注,重要的是纯然的当下。
不要把注意力太放在呼吸上。大师总是忠告我们,练习止的禅修时,不要固定在一点上。这就是为什么我建议只把四分之一的注意力专注在呼吸上就够了。
然后你会发现,只有专注是不够的。当你该观照呼吸时,过了一两分钟,你会发现自己在足球场上玩或是在自己主演的影片中。所以另外四分之一的注意力应该用来持续而警觉地觉察、监督和检验你是否还在专注呼吸。其他二分之一的注意力,就安住在宽阔中。
四分之一专注呼吸,四分之一警觉地觉察,二分之一安住在宽阔中。
当你呼吸越来越专心时,你将发现自己越来越处在当下,已经把散乱的心收摄回自身,成为一个整体。
这时候,不要再“观”呼吸,让自己逐渐与呼吸结合为一,就好像你正在变成呼吸一般。慢慢地,呼吸本身、呼吸者和呼吸的动作合而为一,二元对立的隔离都消失了。
你将发现,这个非常简单的专注过程会过滤你的思想和情绪。然后,你就好像蜕皮一般,因某种东西被剥落而自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