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皮囊》,一篇《阿小和阿小》让我感触颇深。
一个阿小是住在作者房子前面的,渔村土生土长的阿小;一个阿小是父母在香港做生意,暂住在渔村的阿小。
前一个阿小与作者一样,穿拖鞋,流鼻涕,灰头土脸;后一个阿小穿白衬衫,吊带裤,一口白牙。
因为作者成绩好,被香港阿小寄住的阿姨家请去给他补习功课。阿小在他面前极尽自己的优越感,邀请他玩自己的玩具:香港来的拼图,香港来的唱片,香港来的遥控飞机;给他讲在香港的哥哥的故事:我哥哥很牛的,他像电视里那样,骑着摩托车,带着一个女的飙车。但是到了我爸的公司,又换了一身西装,可帅气了;还会对着村里其它小孩轻蔑地吼:你们吵什么吵,野孩子……
作者渐渐反感香港阿小的傲慢,开始疏远他。
不知什么时候,渔村阿小成了香港阿小的朋友。渐渐开始改变:平常几乎不说话的他,极尽全力地夸奖香港阿小的恐龙;跑到小镇新开的工业区,逼迫外地的打工仔学狗叫;偷偷溜进父母房间,偷几百块钱,不知道干什么去了……
“我知道这个阿小生病了,他从香港阿小那传染了‘香港病’。我几次在路上碰到他,他说话的腔调、梳着的发型都很香港阿小。连笑的时候嘴角微微的上撇,都模仿得那么入微。”
后来,香港阿小被接去香港了。渔村阿小退了学,不想当渔民,离家出走一个月,饿得皮包骨头回来,每天骑着摩托车高速沿海岸奔跑。终于有一天摔倒了,整个人从飞速奔跑的摩托车上飞出去,头上凹进去一块,所幸奇迹般地抢救回来了。
从此渔村阿小安心做了渔民。
小时候,我们总是会对自己不熟悉的,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以为外面的一切都是好的,就像我们崇拜电视里的高楼大夏,以及游走在高楼大夏里的人。
由此便会滋生出各种问题,以为那里的一切都是好的:穿耳洞是好的,留长发是好的,骑摩托是好的,打人是好的,甚至,吸毒都是好的。
殊不知,外面的世界只是另一个地方的世界而已。那里的人们,一样吃喝拉撒,一样为生活奔波,一样有各种各样的烦恼。
那些遥远的地方,其实并不如我们想像得那般美好。只是因为离得远,所以我们觉得好。
想起前两天看的《北鸢》里的一句话,叶师娘让文笙去听“英国文学与欧洲历史”,说:听不听得懂在其次,让他知道外面世界的大,也是好的。
是的,外面的世界很大,只有多出去看一看,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
只有多出去走一走,才不至于一味向往外面,而忽略了家乡。
只有多出去走一走,才不至于以后出去了没有眼界,被人笑称“乡巴佬”,从而生出自卑。
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人们,都与我们过着一样的生活,一样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是扮演的角色,可能与我们不同而已。
多读书吧,多出去走走吧,更多见识了,才知道世界很大,而我,并不稀奇。
简宝玉读书挑战打卡-《皮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