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中国式家庭教育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兰海:我认为中国家长最大的问题是比较自以为是。父母的自以为是体现在:一是对于孩子的自以为是,我什么都是对的;再有一种是对于教育者的自以为是,第三是对于社会的自以为是,非常的不谦卑。当你面对一个生命的时候,我们应该非常的谦卑,我们不能狂妄。比如我刚刚在回答你的问题的时候我提出了非常多的假设,会有很多人会想当然的作出判断,我认为这就是不谦卑的表现,因为回答是与否是容易的,但想到你的回答对于一个家庭的影响(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观察,包括方方面面
记者:在节目中,常常出现尖叫、暴躁的孩子,家长要么愤怒,要么无奈,但您一直处于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心态去面对问题,作为家长,如何能够从这种情绪中跳出来?如何学会去观察?
兰海:从观察的角度来说,我们是有专业的方法的,比如说当孩子出现某个行为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获得的信息是他是偶然行为还是长期行为,第二是这个行为是家庭环境产生的还是非家庭环境也存在,首先要对行为做一个判断。经常性,偶然性,所发生行为的周围环境,哪些人文环境,物理环境,心理环境发生了变化,才会有所激发。对于父母来讲,没有父母能够做到把自己抽离出来,这太难了,而且我认为这不太可能做到,关键是父母需要理智的做一些分析。
关键期,你能把握住吗?
记者:对于向您寻求援助的家庭中,一定是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育儿方面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形成,哪些时间段是关键?父母应该如何重视这些关键期?
兰海:当孩子问题首次发生的时候,一定是最好的机会,让你去找原因是什么。第二个是老师或者教育机构老师反映的时候,一定要借助老师老师帮你去改变,需要重视。比如孩子第一次吃手是紧张,一个月之后还吃手,这就是一种习惯,事件发生的前十天是最佳的纠正期,之后可能会有些困难,所以还需要靠父母的细心程度和父母和老师的沟通是不是充分,老师是否跟你传达。你会发现,越谦虚的父母,越容易从老师那里得到反馈。
长大了,相处却越来越重要
记者:父母的陪伴如果画成一个线图的话,孩子对父母的依赖程度您认为是一个怎样的线?
兰海:孩子在不同时段的时候对父母的依赖是不一样的,小的时候需要的是时间,随着青春期你会发现他不再想跟你在一起,他有朋友,这时候他会更强调你对他的精神上和思想上的支持。如果画线,那么“时间”这条线会越来越低,但是“含金量”这条线会越来越高。
我要做最可爱的人
记者:电视上的兰海是个睿智的人,在生活中有没有犯过迷糊,犯过低级失误?
兰海:有啊,比如丢东西,手机不断的摔,不会做饭。对于我来说,在孩子面前,当一个老师不再在意你在孩子面前是否有权威性的时候,实际上,你是个最可爱的人。真实是最有力量的,如果你是个虚伪的,孩子在你这里是获得不了什么的。
扫一扫随时咨询教育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