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此,我要打发你去见法老,使你可以将我的百姓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摩西对神说:「我是甚麽人,竟能去见法老,将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呢?」
真神於火烧荆棘中呼召摩西,并赋予神圣的使命,然而摩西的回应,却是令人琢磨再三。
以前,约四十岁在埃及时,神尚未选召他,他即自觉有责任照顾同胞,何乃当今神真正托付他时,他却推却?!
今就以本段经史为基准,来思考有关基督徒事奉的观点。
通常我们会鼓励信徒,领受恩典之後,要懂得报恩、感恩;有机会的话,要尽一己之力服事神。
基本上而言,话是不错;然而更好的层次是作「有功效的事奉」,免得错失良机,徒然无功!
不但不能造就人,反倒败坏主名,拖累主的形象。
还记得当主耶稣与祂的三个心爱门徒,从山上变貌下来的时候,所遇的窘境否?!
有一个身为人父的,带着他的儿子,向耶稣诉苦:「我求过你的门徒,把鬼赶出去,他们却是不能。」(路九40)
唉!可怜的孩子,从小就被鬼凌迟,生不如死;可怜的父亲,为了独生子,心受煎熬,求告无门;可怜的门徒,面对眼前陷於苦境中的父子,竟帮不上一点忙;唉!算是可怜的世代,到处是一片愁云惨雾……
难道,耶稣的门徒,没机会彰显神名神荣吗?
唉呀!愈说愈惭愧……
再思经文如何说的:「我求过你的门徒,……他们却是不能。」
送上门的机会,帮助人的机会,彰显神荣的机会;只因门徒的力有所未逮(没有能力),而未竟全功。
因此,我们更该担心,缺乏强而有力的事奉,更甚於事奉的机会。
记住,当主耶稣的名声传开之後,往往祂所到之处,那些难民(受苦受难之人)皆是蜂拥而至的……(参:太十五29-31)
後来使徒时代门徒的工作也一样:
主藉使徒的手在民间行了许多神蹟奇事;……信而归主的人越发增添,……甚至有人将病人抬到街上,放在床上或褥子上,指望彼得过来的时候,或者得他的影儿照在甚麽人身上。还有许多人,带着病人和被污鬼缠磨的,……从耶路撒冷四围的城邑来,全都得了医治(徒五12-16)。
具备事奉的能力後,就不用担心没有服事的机会;当我们有主所赐的能力後,处处是工场,而且是左右逢源,彰显神荣。
至於如何可达到有功效的事奉,笔者认为最基本的条件,要受「差遣」;有差遣,则有所印证(自己知道,别人也看得出来)。
主耶稣刚出来传道时,祂读了一段圣经,那也是祂身分与工作的表达:
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祂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报告神悦纳人的禧年(路四16-21;赛六一1-3)。
後来,主设立七十个人,差遣他们两个两个的出去工作;那七十个人回来後欢欢喜喜地说:「主啊,因名,就是鬼也服了我们。」(路十1-20)
你看,因着主的差遣,他们的顺服,主的同在,主名的权柄;工作大有果效。
旧约二例
1.以利沙
他拾起以利亚身上掉下来的外衣,回去站在约但河边。他用以利亚身上掉下来的外衣打水,说:「耶和华以利亚的神在哪里呢?」打水之後,水也左右分开,以利沙就过来了。住耶利哥的先知门徒从对面看见他,就说:「感动以利亚的灵感动以利沙了。」他们就来迎接他……(王下二13-15)
因着以利沙的锲而不舍,执意跟老师到底,至终老师升天,他拾得外衣,此时他已知道他能继承以利亚先知的职分。待他用外衣打水,过约但河,其余的门徒看见了,也开始相信他承续了这宝贵的职分。
所以,以利沙的先知角色与伟大事工,是经过印证、考验的;其工作果效亦是众人看得出来的。
2.米该雅
真先知米该雅,对自己的角色,有着绝对的肯定(自己知道);但别人不一定认同;惟有当他的预言应验时,大家才会悔不当初。
基拿拿的儿子西底家前来,打米该雅的脸,说:「耶和华的灵从哪里离开我与你说话呢?」
米该雅说:「你进严密的屋子藏躲的那日,就必看见了。」
王如此说,把这个人下在监里,使他受苦,吃不饱喝不足,等候我平平安安的回来。
米该雅说:「你若能平平安安的回来,那就是耶和华藉我说这话了……」(王上二十二24-28)
米该雅的预言,百分之百应验,符合了先知的条件,也通过了考验。
旧约的先知,需要真神差遣与印证,新约时代的使徒们,亦然!我们呢,值此末世,耶稣再临前的艰难时刻,作主工,事奉神,难道不更需要蒙主差遣,圣灵同工,神奇妙大能印证,显出大有果效的事奉吗?
抑或是,只展现三脚猫的把戏,讲道无力,工作无趣,打着事奉神的神圣旗号,就足以慰平生了?!
因此,当摩西面对神的托付,所作的推辞「我是甚麽人,竟能去见法老,将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呢?」我觉得有重新省思的必要;至少,他不敢随便接受这项艰难的工作,也不敢随意承诺神的托付。
古人不是有云:「轻诺必寡信」吗?!(老子63章)
意即太随便承诺的人,往往是缺少信用的人。诸君想想你的周遭,很容易答应你要求的人,通常是敷衍了事的!
敢与不敢
借用中国古代贤哲老子的观念(老子73章):
勇於 敢则杀
勇於不敢则活
此处的「勇」是指「血气之勇」
杀:则是「死」
活:乃是「生」
所以,意思是:若逞血气之勇(敢仗恃血气之勇),必然是死路一条。如果不敢靠赖血气之勇,则必更谨慎;可以有生的转机。
诚哉,斯言!
然一般人通常是「好勇斗狠」,「输人不输阵」,皆是同样心理在作祟,又有哪几个人愿意表现自己「不敢」呢!
基督徒择善固执,有时候是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有些时候,却又必须表现「勇於不敢」的情操哩!
兹就圣经举些例子作对比与参考:
「勇於敢」之例
1.米利暗与亚伦毁谤摩西(民十二章)
* 为了此事,神亲自出面,并警告二人「你们毁谤我的仆人摩西,为何不惧怕呢?」耶和华就向他们二人发怒而去。
*原因:嫉妒→血气→毁谤→不惧→得罪神→受罚
2.彼得夸口(太二十六35、75)
*即便会与主同死,他都敢;他自己是这般认为,可是他不知道那是他的血气之勇,所以他信誓旦旦的决志。
*爬得高,跌得重。
真正状况:耶稣被捉时,彼得三次否认主。
「勇於不敢」之例
1.约瑟(创三十九9)
* 在波提乏家作管家时,主母要诱惑他,他因尊重神及主人,不敢接受诱惑,「我怎能作这大恶得罪神呢?」
* 他宁愿被诬赖,丢掉饭碗及大好前程,且被下监,付出这麽大的代价,他的不愿及不敢,其实是算勇的表现。所以虽暂被下监,却不失真神同在眷顾,反有日後拔升为宰相之「生机」。
2.大卫(撒上二十四6,二十六11)
*扫罗到处追杀大卫,都未得手,反而有两次的机会,大卫可以轻易地解决掉扫罗;但大卫尊重对方是神的受膏者,所以他「不敢伸手害他」。
*大卫因尊重神,故也尊重神的受膏者;「不敢」害对方。此种「不敢」乃排斥了众人的意见,及人性报复的自私性,实乃真属灵且成熟的勇所具的辉光。
耶稣曾讲过盖楼的道理:
你们哪一个要盖一座楼,不先坐下算计花费,能盖成不能呢?恐怕安了地基,不能成功,看见的人都笑话他,说:「这个人开了工,却不能完工。」(路十四28-30)
最初,主的本意当是提醒人,要成为主的门徒,要有背十字架的决心和勇气;事先估量,若是不行的话,则这条信仰之路想走到终点,大概没办法了。
我们在这盖楼的比喻中,也可掌握到一人生重点;即事先算计花费,估量自己的力量如何,也估量当有的花费(即环境的需求)。
所以;至少要考虑两个问题;对自我及环境的认识。
请回想摩西的话:
「我是甚麽人」:他考虑自我,包括现今的状况。
「竟能去见法老……将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工作及环境。
换句话说,现在的他,对自我及环境认识得够清楚的。
他觉得以他的自我认知,与对埃及环境的了解;当他将自己与埃及作一冲突的临界点时,他不可能有那种「抗压的能力」的。
摩西的「敢与不敢」
──过去与现在
1.过去的「敢」──初生之犊
他以为弟兄必明白神是藉他的手搭救他们(徒七23-25);那时他四十岁,他对神有使命感,对同胞有爱护心;他敢打死埃及人,表达他的宣泄之情。
可是这种勇敢,是血气之勇,这种使命虽是自觉的,但神还未差派他出去;是他「自以为是的」;因此,他所作的,顶多是打死埃及人,并把他藏在沙土里(何其肤浅),事後还要「逃」(出二11-15)。
真的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难道神在冥冥中花那麽大的预备工夫,只为了他能打死一个埃及人吗?
* 或许他自认可以拯救同胞,是建基在自己拥有的好条件;诸如他是王子,又有学问口才、爱心及一切才能……。那又陷溺在靠恃自己能力的窠臼中……
*其实「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物都有定时。」(传三1)
时机还未成熟,摩西也还未琢磨成大器;他就这般地跳出来,焉能成功呢?
2.现在的「不敢」──成熟内敛
经过旷野四十年的风霜熬练,他现在有一个家庭,一群羊;其他大概一无所有了。他的理性更成熟、更实际,也更内敛了。
以前自夸的那些条件,在四十岁那当儿都不管用,何况现今更一无所有,他还能拿什麽去与法老抗衡?!
* 现在,他已知道「人的无用」及自己的「一无所有」。所以他不敢接受神的托付。
在摩西身上,我们发现当人自觉一无所有,不敢恃己,不凭血气之勇时,神才真正用他做大事。
有些人看起来很勇敢,好像可以委以重任,其实他们就像「荆轲刺秦王」故事中的那个副手秦舞阳般,看似魁武,从小作小混混,杀人不眨眼,结果一见秦王,吓得直打哆嗦,成不了大事。
当然,从前的摩西「太急躁」,现在的摩西又「太迟缓」;这两极端,真神都不喜欢。
神不喜欢祂的仆人,还未装备好,就毛毛躁躁地投入战场;也不喜悦祂的仆人,只因自己无能,而限制生命之可能,而逃避责任。
或许,当神选召他时,他已经比年轻时实际多了,所以他会考虑现在自己的状况,难道目前还有可夸的,可炫耀的吗?!声望(出三11)、信息(出三13)、权威(出四1)、口才(出四10)、机智(出四13),或成就(出五23)吗?简直一无是处!
虽似谦卑、实际;然而考虑的焦点,仍停留在那个「自我」!
当然,我们不能太苛求他,因为连神刚开始时,也不忍责备他;只安慰他「必与他同在」(出四12)。
毕竟,以八十高龄之岁数,要去开创人生另一新局,实在太难了。更何况米甸旷野四十年之晨昏,与群羊为伍的耗损,又有几个人能维持昂扬的斗志,如天地一沙鸥,不断地冲刺、飞翔、翻滚,以达至最完美的身心如一的最高境界?!
我们应该感动於此时此刻,摩西以此高龄,最後竟然肩负起神给他的使命。
人生七十古来稀。
摩西八十岁,真正涉足於神所给予的事工中;我想这种现象,对於今日沐浴在主恩典中的年长信徒而言,它是鼓励,也是挑战。
您,年长者,自认年老发白无用了吗?!您还斟酌着神要不要用你?!
您敢不敢接受这般挑战呢?!如果事奉的工作还需您的参与,您要让摩西专美於前吗?!
记住了,生活中的风霜,它会助我们对人更深具同情;苦难时的熬练,将培育我们对事更臻成熟的判断……
这些惟有经无情风月的摧残,才得结实累累,呈智慧结晶……
想摩西所思想的问题──理性的
通常我们对於魔西在此处所提的质疑,往往直觉地认为他在推卸责任,故意推辞,而予百般批判。
平心而论,摩西既是一个经历顺逆还境而造就的器皿,不论在心智或灵性上,应该都历练得非常成熟;因此,在面临神托负重任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会考虑一些必要的因素,也无可厚非。
所以,我们在责备他一再推辞之前,不妨换个角度,以理性的态度看看,他所考虑的,是否也值得要事奉神的人作一些参考,或许今後对事工就会有更美好的成就,也未可知!
1.基本认识
摩西对神说「我是甚麽人,竟能去见法老,将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呢?」(出三11)
在本节中,我认为有三项:
(1)认识自我 (我是谁)
(2)认识环境 (去埃及)
(3)认识工作 (救同胞)
事奉神之前是最基本的三项认知,在此展现无疑;自己目前的状况、条件及恩赐,可能承担否?!要去的环境了解否?!是容易或艰难?!要去完成的工作,性质如何?!凡此种种皆在考虑之内。
笔者认为这三项认知,交织成一很严密的网子般,构筑成我们内心一片很坚强的张力,足够我们去承受事奉时所遭的压力。
*例:过去曾有教会弟兄,热心爱主,想奉献己身当传道,结果到神学院生活了一天,觉得身心太紧张无法承受,只好回家去了;殊属可惜!此乃对自我及工作皆认识不深之故。
如果,摩西也知道神给亚伯兰的应许:「你的後裔必寄居别人的地,又服事那地的人;那地的人要苦待他们四百年。并且他们所要服事的那国,我要惩罚,後来他们必带着许多财物,从那里出来。」(创十五13-14);他可能更不敢有所谓的「雄心大志」;因为要完成神所应许的「历史上的使命」,岂有那麽简单?!
而且,他本身在埃及长大,对埃及帝国的一切力量,实在太了解了;凭他?要领同胞出埃及,真的是痴心妄想了。後来,事情演变,的确照他所预估的,若非神的帮助,还算出不了埃及呢?
你看,对於这个质疑,神非但没责备他,反而给予肯定的鼓励与印证。
神说:我必与你同在……(出三12)
因此,去承担大使命之前,最好先评估一下自己,认清自我(恩赐、决心、状况、健康……),及所要面对的环境,还有所要参与的工作性质,是容易或艰难……
如果能这麽慎重考虑,事奉的结果必然是不差的,这也正是重视圣工的态度。
主耶稣岂不教导门徒:
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所以你们要灵巧如蛇……(太十16)。
我们就像「羊」(自我认知)──驯良
要去的环境如「狼群」(环境认知)──危险
有了两方面的认知,才知道该采取什麽态度或策略,去完成那几近不可能的任务。
还记得以斯帖的故事吗?(斯四章)
当时犹大人面临被剿灭的危机……
末底改期望以斯帖以王后之尊,施以援手,但以斯帖在参与之前,却对整个情势,很有概念,并不随便插手……
请看她的困境:(对自我及环境的认知)
王的一切臣仆和各省的人民都知道有一个定例:若不蒙召,擅入内院见王的,无论男女必被治死;除非王向他伸出金杖,不得存活。现在我没有蒙召进去见王已经三十日了(斯四11)。
因为有了这种的认知,她才不冒冒失失地行动。
更甚地,既知定要她帮忙(末底改晓以大义),她不敢推辞。但请看她如何慎重地进行所欲做的工作。
以斯帖吩咐人:
招聚书删城所有的犹大人,为我禁食三昼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宫女也要这样禁食。然後我违例进去见王,我若死就死罢!(斯四16)
正因为她知道局势紧迫,自己又无能为力(三十日未蒙召见),若冒然见王必遭治死(环境险恶),想救同胞算是难上加难(工作不易);惟有以必死决心,加上犹大人全体的禁食祷告,或许能得出一条解套之路……
扪心自问,我们有几个人,在参与事奉之前,如她有这诸般认识,又加上刻苦己心的禁食祷告,祈求神的带领?
恐怕,多数人都轻忽这态度,而随随便便地投入圣工行列……
2.认识真神
摩西说:「他们若问我说:『祂叫甚麽名字?』我要对他们说甚麽呢?」(出三13)
换言之,摩西在问神「祢是谁?甚麽名字?」
盖名字即「本质」;常言道「人如其名」,所以名字即说明了那人是怎样的一个人。而神也一样,神的名字也显示祂的本质;认识神的名字,也相对地要认识神的本质和祂的一切。
「我要对他们说甚麽」──
你对神的认识有多少,就能说多少;认识有多深,就能说多深……认识愈深,则事奉愈好。
神告诉摩西
「我是自有永有的……」(出三14-15)
神启示了祂的名字和本质……
至此,你还认为摩西在推辞吗?!难道被神差派的仆人,不该知道他主人的一切吗?不然的话,他怎麽去介绍他的主人呢?
想当年,亚伯拉罕的老仆人,要为以撒娶亲,进到拉班家里,也是先介绍他的主人的:「我是亚伯拉罕的仆人。耶和华大大的赐福给我主人,使他昌大……」(创二十四32-49)
我们的基本信仰,岂不也是从认识真神开始吗?!举凡神的名字、本质、性情、能力、救恩……等,皆在我们学习的课程之内。
认识愈深,灵交愈深,事奉必愈坚定,果效亦必更佳。
3.要求印证
摩西回答说:「他们必不信我,也不听我的话,必说:『耶和华并没有向你显现。』」耶和华对摩西说:「你手里是甚麽?……」(出四1-9)
摩西对事情的判断,并非一厢情愿地往好的方面想;凡事总有正反两面嘛!不是好就是坏,这是必然的现象。因此较客观的态度,最好是将可能的情况,都考虑进来,免得措手不及。
摩西会提出这个问题,还真是一针见血!至少有两个理由:①四十年前,他贵为埃及王子,想拯救同胞,当时同胞都不接纳他了,何况是现在?!②四十年来,摩西隐身匿迹,如今突然出现,还说带来神谕,神曾向他显现……,谁会相信?!
如果,今天有个人告诉你,神曾向他显现,且叫他来传神谕,你信吗?
凭空出现的一个人,居然大言不惭,你骗谁呀?
最好拿出证据吧!
所以,摩西只是了解状况,面对问题的可能,提出他的担心罢了!
神针对问题,给他印证;而印证的方法,是三个神蹟(也是体验),目的就是「叫他们信耶和华──他们祖宗的神……,向你显现了。」(出四5)
神蹟,是神的作为,凭人力是行不出来的。
在此,神给摩西三个体验,即「杖变蛇」、「手长大麻疯」、「水变血」,来印证、增加他的信心;也让他能向同胞证明,神的确向他显现。(其中第三件神蹟,并未当场测试)
我们发现「神蹟」的重要,它表明神的能力和祂的作为。它的出现也可证实神仆人们所传言语的真实性。
使徒时代的教会,耶稣的门徒,当年的经验岂不也是如出一辙吗?!
门徒出去,到处宣传福音,主和他们同工,用神蹟随着,证实所传的道(可十六20)。
在摩西的故事里,我们观察到一个现象,那就是要去传扬神的救恩、作为、能力的人,他必须自己先有体验,尔後,才能去传达这超然的信息。
如果,自己都体会不出神的作为,他如何去传扬神大能的作为呢?!
如果,他不能证明神曾向他显现,如何宣示神差派他来作此工呢?!
因此,信仰需要体验;「神的话」须有神大能的印证。
今日,教会在不信的罪恶世代中,传扬神的话,也必要有神蹟奇事随着;证实所传的道是真的,也证实教会,是主所差遣的(玛四5-6)。
如果,在现今的传道事工上,我们觉察人微言轻,别人根本不相信,那我们需要好好恳求主,赐予神同在的权柄,行神蹟的能力……
该是好好祷告的时候了……
该是迫切祈求行神蹟的大权柄的时候了,於此末世人心顽梗悖逆之际……
4.口才
摩西说:「我素日不是能言的人,就是从仆人说话以後,也是这样……。」(出四10)
乍看之下,摩西表明着他没有口才(当然他确有此意),但弦外之音,更表示着从神开始与他对话,包括同在的应许,及神蹟的体验後,他似乎不觉得自身有任何改变,或者像是灵力倍增,功力百倍般,有「异样的感觉」……
真神依然解决他的难题,神对他说「谁造人的口呢?……岂不是我耶和华吗?」
神又催促
现在去罢,我必赐你口才,指教你所当说的话(出四11-12)。
口才是神所赐的,要说甚麽话,也是神所指教的(太十19-20);根本不需要担心。
要紧的是:①把握现在,不要再拖延了。②去罢;用行动去执行吧!不要单单耍嘴皮子,用行动去证明吧!
更重要的,当你一行动时,神必赐你恩赐,指教你该如何……
你若一根指头都不动(太二十三1-4),讲那麽多,又有什麽用呢?!真神绝不会把恩赐给这种人,也不会与他同工的!
想要事奉主的人啊!不要只求异样的感觉;实际去作罢,当你的脚一踏进湍急的约但河水中时,刹时,你必看见神的荣耀……
5.祢愿意打发谁,就打发谁去罢──摩西(出四13)
难怪神生气了;之前,神那麽有耐性为他解决难题,想不到最後他竟是这般态度,好像「心不甘,情不愿」的回应。这次,是整个与神对话中,唯一惹起神发怒的一次。
所以,这里的回应,的确不该!人有时候,真的是「敬酒不吃吃罚酒」,太不识相了。
其实,吃亏的是摩西自己,因着他这里推辞的态度,所以,神後来用亚伦来替摩西发言(出四14-16)。实在可惜!
所以,事奉神时,谦虚的态度是必要的,但不要作无意义的推辞!
结语
末了,想用两段经文作参考!
①「诗二十7」
有人靠车,有人靠马,但我们要题到耶和华──我们神的名。
②「林後六10」
似乎忧愁,却是常常快乐的;
似乎贫穷,却是叫许多人富足的;
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
此诚为事奉神的人,生命的体验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