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田的几个县行走,不管在装修豪华的大饭店,还是在平易近人的小餐馆;不管你是吃早餐,还是吃夜宵;不管你点几百元的“国王抓饭”,还是十几元的拉面;不管你是吃几个包子,还是吃几串烤肉;店家都会给你一个精致的碗,递上一壶温热的茶,给人一种平等而温馨的感觉。这红色的茶水,是维吾尔族人热情好客的标志,也是新疆美食热气腾腾、新疆餐饮人气氤氲的底色。
在民丰的一个修理厂修车,看到不管什么车,关键的就在于发动机舱里的那些“器官”、“管线”和“液体”,其余的,不管多漂亮或威风,都只是壳壳而已。这和人一样,不管得多么高大威猛,有着多么华丽的包装,贴着多么耀眼的标签,决定其生命长度的是其只要的五脏六腑,制约其生活深度的是其脑部褶皱里的那一点点思维。
在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公路中,遇到一对值守水井房的河南夫妻,在这漫漫大漠中已经孤独地守了八年。翻越中国最美公路独库公路后,在独山子的泥火山下又遇到一个开早餐店的河南妇女,她的小店要转让了。问原因,说冬天太冷,想回南方过冬。这让我重新对河南人发生思考:这个在几千年的农业时代一直处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族群,在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似乎已被挤到了边缘。地少人多的历史背景没有多少改变,吃苦耐劳依然是维持生计的唯一手段。据说,仅仅在地广人稀得新疆谋生的河南人就有几百万,他们得忍受远离家乡的寂寥,也得忍受十月后即将来临的风雪之寒。我从来没有对河南人的偏见,相反,无论从历史渊源出发,还是从现实基础思考,我都一直向这个数以亿记的族群致以最真诚的敬意!他们可是来自我们真正的“中国老家”的亲人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