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的追问

道的追问

作者: 马勒第九 | 来源:发表于2018-09-16 19:41 被阅读3次

    (一)形而上学之道

    我以前一直不明白什么茶道,为什么有茶道?还有花道、武士道、寿司道、天妇罗道,和其他各种道。我一直纳闷为什么没有咖啡道、啤酒道、拳击道、纹身道、球鞋道,等等。我最不理解的是,为什么喝茶要用心,经过那么多仪式规矩,然后你就能体会宇宙和人生的奥秘了。在品尝感受茶的汤色、温度、浓淡之间,我不知道如何能够明白:经济的周期波动、大脑的运作模式、天体的运行规律、凿岩爆破原理,以及如何职场晋升、写好一篇文章、成功减肥30斤……

    我真的不明白,直到有一天读到吕思勉的《理学刚要》。读懂了宋明理学,你也就理解了这些道是从哪里来的。中国人讲求实用的经世致用,并不关心不可知的鬼神以及宇宙。但是佛教的侵入使得儒家要面对这样的两个难题:宇宙的本源是什么,我如何在世界中自处。于是宋明理学就发展出了儒家的宇宙观及其人生观。

    我简单总结如下:

    我与万物一体,万物皆备于我。

    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不好的理论也比没有理论强,能自圆其说、逻辑自洽在当时的环境下就很适用。我来解释一下。世界是由气组成的,气的运动就产生了万物和人。我和世界万物是相通的,归根结底都是源于气的运动。我知道了关于气的终极真理,也就知道了宇宙的所有奥秘。我知道了宇宙的所有奥秘,也就知道了人世间的运作之道,因为宇宙和人间之事是相互对应的。

    就像测序了人体某一组织的DNA序列,就能知道这个人的生物特征。就像知道了相对论和牛顿三大定律,就能知道宇宙和地球的运动规律。通过格物就能致知,知道了天地之气的运动规律,也能知道了如何修身、以及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法。那么如何格物致知呢,需要正心诚意。为何正心诚意就能格物致知呢?因为”太极而无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反正就是这个道理了,不要深究为什么,没有科学认证,逻辑上讲得通就行。

    那么茶道就能讲得通了,其他的道也是。喝茶要心要正,意要诚,不是因为“锄禾日当午、粒粒皆辛苦”,而是因为你要通过觉察各种微妙的变化,来体会天地之大道。知道了天地之大道,那么你在人世间也能翻云覆雨、泰然自处了。

    王阳明格竹子太用力,格出病来了。喝茶太用力,晚上容易睡不着。宋明理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形而上学。形而上学讨论五个相互联系的问题,分别是:存在者是什么?存在者如何存在。人是什么?价值是什么?真理是什么?

    这五个问题决定了人的三观,是一个时代的背景板。无论一个人懂不懂哲学,他必定已经嵌入了这个形而上学体系,只是并不自知。对存在者的解释决定了最高价值以及真理,也决定了人在此价值观之下如何自处。

    前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是一元的,无论儒家、西方,还是伊斯兰等等,追求自身价值是现代人的事业。在地球村的现代社会,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使传统价值观脱落,只留下一些文化符号。对茶的研究,成为食品科学的一个分支,和文化保存的心理建设。作为儒家的世界观体现的茶道,是当今多元价值中的一种。

    我爱尼采的权利意志,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古希腊的“无蔽之真理”,爱海德格尔的存在,福柯的权利,巴特的符号,也爱儒家的仁义、道家无为、佛家的无我。 

    (二)博大精深之道

    我相信形而上学,我知道形而上学的无用,和它的无用之用。当哲学从科学之母变成一门学科的科学之时,形而上学变失去了它对世界的统治之力,形而上学的终结也意味着它的完成。科学对存在者之存在领域的开启,便是形而上学。比如经济学对人的假设,人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比如投资理论是市场有效性的假设,市场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比如资源开发和利用对自然的假设,自然是孕育人类的母亲还是人类汲取资源的对象。这一切底层的逻辑都设计到形而上学的五个问题。形而上学开启了科学的研究领域,而科学又遗忘了形而上学之根。

    在过往几千年了,技术不发达,人们无法认识这个世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化,有越来越有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去认识这个世界。世界越来越复杂,分科也越来越细。你无法通过一个假设推论出整个世界,就像以前人类所做的那样。你也无法精通所有的门类,来总结归纳出这个世界,除了少数几个通识大家。况且很多人并不愿意了解这个世界,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不就蛮好。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怀疑人生时,才会去发问这个世界。

    博才能大,精才能深。要想真正认识这个世界,必须达到博大精深才行。每一门学问都有自己的知识,只了解一门学问是不可能了解整个世界的,相反有些思维会窄化你的认识。比如投资,这是最难的,要懂得宏观,知道世界政治经济的走势;要懂得行业,不同行业的相对状况和每个行业的格局;要懂得企业,企业的经营之道;要懂得市场和人性,还要克服人性的弱点。所以博才能大。当只是如此还不够,你还要精通很多们实操才行。所谓10000小时定律,就是要选练出丰富的微观体感,达到熟能生巧。所以精才能深。

    一个人只能精深那么几样,但可以通晓很多样技艺。所谓二八定律是说,你花20%的时间就可以掌握一个领域80%的知识,你还要花80%的时间去掌握剩余20%的知识。那容易掌握的80%是常识,那难以掌握的20%是精髓。那么不同门类之间的学问是相通的嘛?有相通之处,也有毫不关联的地方,关键是要树立一种自信和保持开放的思想。我把文艺批评的理论应用在音乐史的研究之中,但是撸铁之道于瑜伽毫无用处。我想自己都是无轨设备专家了,做个专业的保险经纪人和理财规划师又有很难,虽然两个领域毫无关联。

    刚开始进入一个领域,你会感到信息过载,满眼都是新知。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了解了常识,你会感觉其实不过如此、大同小异。你看一个资料,会一目十行,三下五去二地找到要点。这时你会感到了无新意,你期待新的知识。在持续的关注之下,总会发现惊喜,让你眼前一亮,你会发现有意思的新视角。极度开放的你,不会拒绝新事物,也不会对此不加思辨地接受。随着新视角的不断增多,你的认知完成了升级。

    在我翻看《穷查理宝典》时,我觉得我所谓的“博大精深之道”正是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而他的“反向思维模型”和瑞·达利欧的“反思”有异曲同工之妙,达利欧是反思自己是否会犯错,而芒格认为大众和市场会犯错。一种观点就像一盏灯,总有灯下黑的地方,你所站的位置用于“观”看的“点”,就是你的盲点。解决之道是跳出自我,用多元视角去观看这个世界。

    当然还有第二种,即前面被扬弃的形而上学,也即元认知。用理性去考察事物“是其所是”的本质及其存在方式,这是科学生存的根茎。而此在,即人与世界的关联,是覆盖根系的土壤。没有了人的存在,虽然世界在唯物主义者看来依然存在,然而却失去了“意义“。

    当然还有第三种,即所谓的“谱系学”,深入到事物的实相里去,深入到不同观点的根基上去,只描述、不阐释。这是“历史的考古学”,适用于人文科学,它并不批判形而上学认知根基是否牢固,而是直面历史的真相如何被不断粉饰、遗忘和改写。“谱系学”研究的是:认识的根基在哪,认知如何改变、为何改变。福柯,发扬了尼采的谱系学。

    形而上学,是科学之根,是认知的源点。谱系学,是人文学科的考古学。错根复杂、千丝万缕、源远流长的现实世界,需要博大精深才能深入历史的表层,把认知的谱系给捋清楚。 

    (三)安身立命之道

    有些人懂得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何故?王阳明会说,知行要合一,那不是真知。我认为其实也是真知,不过知和行是两回事,认知失调是常有的事。比如人人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是很多人还是吸烟,或是戒不了。“吸烟有害健康”是知识,可以教授,但是感受到吸烟的危害需要经验,需要亲自感受。我爸年轻时吸烟很凶,十几年也没戒成功,后来咳嗽的时候咳出血了,然后就戒了。

    知易行难,懂得各种道是为了过好这一生。之所以过不好,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不过是随波逐流,并没有将自己的人生当作重大决策去研究。我们的前半生是环境的产物,你的基因、家庭、成长环境共同早就了你,甚至努不努力也是性格决定的。罗永浩就是天生努力,蒙牛的广告里梅西说:“我不是天生强大,我只是天生要强”。

    环境对你造成的影响会变成生理的反应,会刻在你的基因里,并且遗传下去。你很难自知,即使知道了也很难改变,因为认知和改变都是痛苦的。在柏拉图的洞穴比喻里,适应了影子的人很难接受真正理念的太阳之光,而被解放的人也是很难回到洞穴的黑暗里去,更难的是依旧和那些习惯于影子的人相处。这有点暗合《一代宗师》里的“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认识自己很难,认识世界更难,最难的是和他人相处。

    人的大脑里有很多快捷方式,这是进化的结果,是人类在残酷的生存斗争中刻在基因里的,是条件反射。但环境变了,那时有利于生存的反应,现在又不利于生存。比如糖和脂肪,凡是好吃的都是高热量的食物。在生产能力低的年代大脑会告诉你“这是好吃的”,而在现代社会这些食物是有害健康的。但是人依然能够利用“理性思维”去克服、去训练自己的“动物思维”。

    一开始很难,能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很不容易,因为你会拒接承认,因为惯性会使你维持现状。还是那句话,人是环境的产物,当你不断遇到挫折就会思变,你会在长期的好处和短期的舒服之间做抉择。长痛还是短痛,理性思维会做抉择。伟大的心胸是被委屈撑大的,你之所以没有长大是因为环境还惯着你。当你站在自我的边界时,内心是充满恐惧和痛苦的。那个边界曾经保护着你,但同时也束缚着你。当你跨越雷池一步时,你会变得更强大,就像《骇客帝国》里尼奥通过意识使勺子变弯。

    为什么要改变?因为社会在剧变,你不改变就会被淘汰,适者生存。变还是不变,这不是好与不好、厉害与不厉害的问题,是生存的根本问题。

    我们从小读书,读了二十多年然后工作,刚工作时在努力适应。这之前我们都是被养活、被照顾,被教育地充满各种理想,似乎忘记了一个事实: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社会对他的需要,取决于他创造的价值,价值就是被需要。直播的价值在于被宅男腐女们需要,马拉多纳的价值在于他是世界杯名片,虽然直播内容超级无聊,虽然球王的举止言论很不雅。我们不光是为理想活着,我们是要创造价值。世界是精神性的,也是生产性的。请问你的工作创造了多少价值?

    安身是指如何在社会上生存,立命是指人的精神依托在哪里。儒家社会有三纲五常的人间秩序,基督教社会有世俗和天堂的分野,现代中国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今社会,最高价值的脱落使人追求自我的价值。正如尼采所说,只有强者才能够追求价值,超人追求“强力意志”。弱者忠于内心,而内心是一层层从低级到高级裹挟在一起的多元政体。人是从猴子到超人之间的一根桥梁。人要进化成超人,用理性思维控制住自己的动物思维。这是我的立命之道。

    王朔说,成功不就是赚了点钱让那些傻叉知道嘛。我说,成功是赚了钱让你有更多的选择,让你可以不再向傻叉们低头,能够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意愿有大小,钱要有多少。钱从来不是第一位的,但却是第二位的,是约束你的条件。赚钱和运气有大相关,和能力有小相关。这就好比股市,许多好的企业也随着市场浮沉。但是人可以主动创造好运气,成功有它的运气动力学。

    世界上人总是多的,物质总是稀缺的,解决分配问题就要有一个标准。按出生、才智、还是按资历、或者其他行政手段进行分配,都会造成竞争的浪费,唯有价高者得之才能使社会的总财富增加。没有所谓的公平,采用任何标准都会有歧视。不可能追求社会的绝对公平,而是要爬到食物链的顶端。这是我的安身之道。

    人是环境的产物,身之所安、心之所安。环境在变动,你也会看到更多的可能性,那么你的心也要随之改变。从舒适区走出去很不容易,但会使你更强大。有时是环境所迫,有时是天生要强。不管怎样,保持开放的头脑、积极的心态、努力勤奋,会使你把握命运的绳索,而不是随波逐流。安身立命之道,在于主动把握自己的命运,无论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

    后记:我居然把同一篇文章写了三遍,而且还不带重样的。前两遍字里行间透露出无奈,那是因为我没找到方向。本来还会有第四段《百姓日用之道》,不过那个属于艺术论范畴,而且我也没有想好。那就这么着,以后想出来了再做一个补遗。好久没有写纯学术的文章了,『马勒艺术史』还是『马勒艺术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的追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apf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