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
唐代:韦庄
为儒逢世乱,吾道欲何之。学剑已应晚,归山今又迟。
故人三载别,明月两乡悲。惆怅沧江上,星星鬓有丝。
晚唐著名词人韦庄,虽然才气逼人,可惜生不逢时,他的前半生基本上是在参加考试、名落孙山、江湖漂泊这样的循环中度过的。空余一腔热血,可惜却怀才不遇,天长日久,也只能自怨自艾,这首诗应该就是这种心情的一种最为直接地表达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3123227/243dbf2fde33cbcc.jpg)
诗题为《寓言》,这可不是带有讽刺劝诫性质的一种文学体裁,而是指有所隐含、寄予心声的语言文字。
一开始,诗人就直接写出自己的遭遇,作为一名读书人,人生的目标当然是通过科举考试一举金榜题名,从而踏上仕途、兼济天下;但是战火纷飞、政局动荡的乱世,使得作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失望。当一个人的追求总是无法实现的时候,失落、消沉也是在所难免的了。
“学剑已应晚,归山今又迟”,学习剑术,去做一名侠客、勇士,晚了;归隐山林,成为一名隐士、高人,迟了。人生大约都是如此:年轻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可是现实往往是那样的残酷;当人生已经走过大半,在多次碰壁之后,我们理想、信念、追求、向往也只有无奈地向现实低头;可是,美好年华已过,青春不再,蹉跎了岁月之后,再想改变,大多是不太可能的了。淡淡的两句,写尽了中年人的心酸无奈,在现实之中,理想的实现、目标的完成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于是,漂泊之外的作者这时想起故人的离别,看到同样照着家乡和异乡的明月,只能感慨万千。“三载别”是虚写离别之长,而“两乡悲”不仅与上一句对仗工整,而且巧妙地写出了对月而遥遥思乡的情景。
家,永远是疗治内心创伤的最佳场所,客观环境的影响常常让我们无法回去,但是,有的时候,也是我们自己不愿意回去吧。
不知道这时的作者究竟是为了什么没有回家,我们只知道,鬓发斑白的作者,惆怅地站在江边,看着滚滚江水东流,他的内心的哀伤大约也和这江水一样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