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巧儿
1
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情感,在儿女们长大成人远走高飞后,往往会因为时代和科技的变化,变成一种云共享的情感。
相类似的情感,还有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
在古代,没有计划生育,繁衍后代是人生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因此古人的兄弟姐妹很多。
在古代,兄弟对兄长的尊称,一般称呼为:家兄、昆玉、昆仲。姐妹之间的称呼则一般为“姊”或者“妹”。
在古代,通信不发达,车马很慢,想寄快件,只能飞鸽传书,或者在紧急快件上写上“马上飞递”四字,然后才进行八百里加急处理。
从前的兄弟姐妹,一旦离开家乡谋生,往往因为经济和路途遥远,很多年才能见一面,
于是,唐朝诗人贺知章赋诗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2
古代的兄弟姐妹情,最著名之一,王安石和妹妹长安君。
王文淑是王安石的妹妹,和哥哥一样,自幼也是才华横溢,兄妹情深。
然而,兄妹成年后,各自分飞。王安石仕途漫漫,王文淑随夫工部侍郎张奎远宦并被封为长安县君,兄妹间聚少离多。
公元嘉祐五年(1060),四十岁的王安石和妹妹在分别三年后再次重逢。
但是,兄妹俩的叙旧之情才刚拉开,王安石又被派出使辽国。
王安石这一去,路途更远,归期无定数,兄妹重逢日期更为漫长,于是王安石写下《示长安君》赠予妹妹,以抒发自己对兄妹之情的深厚情怀。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王安石的铁汉柔情,成就了古今对兄弟姐妹情的一番佳话。我想,王文淑一定会对如此哥哥颇为自豪的。
3
父亲少年外出谋生,退休后才回到老家。
父亲有两位大姐,一位是同父异母,一位是同母同父。
大姑定居偏僻小村,小姑在外市。
由于大姑离得比较近,大姑生前,父亲每个月都要我们陪着他去探望大姑,有时候我没空陪他去,他会执拗地搭乘公交车再转搭摩托车进村探望大姑,否则总会念叨不已。
父亲少年外出谋生,是小姑携带着出来的。应该说,父亲和小姑的感情更深,也是看着小姑的儿女们长大的。
表哥表姐们定居在各地,一年难见一面,但是,每次表哥表姐们打电话说要来探望父亲时,父亲必定会激动的好几晚睡不着,血压升高。
但父亲情感内敛,在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我从来没有听到父亲说起过对两位大姐的情意,直至我成年后,经历了各种情感包括姐妹间的复杂情感后,才懂得和理解父亲的姐弟情。
4
现在的独生子女们,童年和少年时代,很难体会到亲兄弟姐妹间的复杂情感,估计会对王安石的兄妹情深不太感冒。
但当他们成年后,有了独立的思考能力,经历和目睹过更多的人间疾苦后,在回望父母、爷爷奶奶那一辈的兄弟姐妹情时,相信会对王安石的兄妹情有一番更深层次的理解了。
网友继任说:
舅爷从兰州到东北探望瘫痪的奶奶时,皆为古稀之年。舅爷回去的那天,姐弟俩都明白以后再见也许就是永别了,于是抱头痛哭了很久。那一天,奶奶哭湿了枕巾;那一路,舅爷哭湿了衣衫。几年后舅爷就去世了,又过了两年奶奶也去世了。
网友熊说:
我大爷爷十几岁背井离乡,我公公过世时,我大爷爷五十多年第一次回家乡,坐了五天的车回来,回到时我公公已经出殡了,我大爷爷就在坟前守了三天哭了三天……
网友白子说:
我爸和他大姐相互看对方不顺眼将近一辈子了,在生之年互无交集,但在我父亲最后的一个月,大姑来看他,我父亲第一句话就是:姐,你来了!
网友MAGIC说:
父亲和叔叔平时不待见,都是一个钱字。但当我父亲知道我叔叔进了重症监护室并成了植物人后,我父亲就坚持每天两趟地去医院看望我叔叔。而且,此后,我父亲只要一提到我叔叔的后事,就嘴角一撇,满脸舍不得和流泪。现在,我也有了两个儿子,很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两兄弟能相互雪中送炭,心中有对方。
5
有的人,兄弟姐妹之间的缘份很浅薄,可以为了一件非常琐碎的事情或者为了争父母那一点点的小家产大打出手,也从来没有想过彼此提携互助。
我见过一对兄弟,见面就相互嘲讽,背后也相互诋毁,在他们身上完全看不到亲情的温馨和希望,有的只是失望和无比的讨厌。
然而,当你探究其家庭和父母背景后,就会明白父母家教失败也是造成这对兄弟无法和谐相处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比起爱情和友情,兄弟姐妹情是刻在骨髓里挥之不去的印记,它是我们生命里的山河岁月,有今生可能没有来世,善待当下的兄弟姐妹情,就是善待我们的血缘,生命才更有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