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高平之战实况:
看着眼前的后周军阵,不过万人,北汉主刘崇有点后悔向契丹借兵。他对诸将说:“我只用汉军,就可以破敌,何必一定要用契丹?!今日不只要击败周军,也要让契丹人对我心服。”
契丹统帅杨衮策马向前,观望后周军阵容后,返身对北汉主说:“这是劲敌啊!可不能轻敌冒进!” 可此时的刘崇自信十足,他激动地说:“两军胜败之势已见,时不可失,杨公不必再言,试看我如何破敌?!” 杨衮听后默然不悦,退回自己阵中。
此时,刮得正紧的东北风,忽然转成了南风,因畏惧数量远远多过己方,士气有些低落的后周将士,陡然兴奋起来,以为有神灵相助。因为古代短兵相接,顺风出击自然要比逆风作战更为有利。
而北汉军阵中的兵将,均感到了迎面来风的冲击。风向的转变,令北汉枢密学士王得中感到不祥,劝阻刘崇:“风向突变,吉凶未卜,或有不利,我军不宜出击。”刘崇此时已信心爆棚,破口大骂:“老措大,不要坏我士气!”契丹大将杨衮也预感到不妙,再次来到中军,向刘崇进言,劝他小心为上。刘崇骑于马上,很不礼貌地向杨衮摆摆手:“机不可失,请公勿言!” 又道:不用辽兵参战,单靠手下汉军就可破敌,让杨衮率领本部兵马,退到远处观战。杨衮闻言,愤然而去,拉着队伍,退上了一个高处。
刘崇下令,命张元徽率左军首先进攻。张元徽催动万余人马,直扑后周右军。两军刚刚相遇,还未交手,后周大将樊爱能、何徽便撒腿就跑,三千人的队伍立时溃散,近千人扔下武器,脱下盔甲,跪倒于阵前,投降北汉。后周右翼立时不复存在,而中军和御林军拱卫的指挥部右侧,完全暴露。
此时,后周军左翼李重进部勒兵不动,仍在等待战机。当面的契丹兵也顿兵不前,并不加入战团。处于指挥部的周世宗柴荣,毫无惧色,冒着北汉射来的箭簇,调动身边亲卫,向右侧冲击。内殿直马仁瑀、殿前右番行首马全乂带领数百骑兵,直入敌阵,暂时压制住北汉军的气焰。
负责中军的大将张永德,于此危急时刻,仍在等待柴荣的命令。麾下的宿卫将赵匡胤急向其建议道:“敌兵士气骄横,但力战可以破敌!您手下有众多能左手射箭的士兵,请领兵登高,射箭出击为左翼,我领兵为右翼攻击。国家安危存亡,在此一举!”
毕竟张永德乃征战多年的宿将,马上看出赵匡胤的建议,或许是此战转败为胜的关键。所以没有考虑面子问题,立刻按照下属的建议,行动起来。他从中军调出四千兵士,与赵匡胤各率两千人,分左右两路逆势出击,扑向了张元徽,这等于机动补位,堵住了樊爱能右翼溃散的空当。
张永德的两千箭手分成数个横列,次第顺风放箭,循环不断,连绵不绝。在躺倒的北汉兵尸体横阻中,张元徽感到战场攻势已经不那么流畅了。如此,后周军阵虽然没有了右翼,但总算稳住了中军和御林军的阵脚。
赵匡胤激励部下道:“养兵千日,用于一时。今主上危急,正是我辈效命立功之时!”说罢,身先士卒,策马杀入敌阵,麾下士兵拼死向前,无不以一当百。很快,形势发生逆转,北汉军队开始心生怯意,向北稍退。在南风扫掠中,草叶齐飞、血雨迸溅。后周兵在赵匡胤率领下,追逐着渐渐退却的北汉左军,一直冲向敌人的中军。而李重进和白重赞的后周军左翼,此时也突然杀出,呐喊着直扑按兵不动的北汉军右翼,契丹所部。
看到已然补位成功的右翼与冲杀而出的左翼,后周世宗柴荣亲率中军,直扑北汉中军阵列。刘崇心中大慌,急调张元徽到中军御敌。只是这一昏招,犯下两个致命错误:左翼尚在胶着,却突然失去主将;而张元徽也因战场的临时换位,心绪不宁。
果然,正在督战的张元徽听令后,无暇顾及已经转强为弱的左翼,匆忙赶去中军护驾。慌张之中,张元徽马失前蹄,后周兵不容分说,一拥而上,刀戈并刺,一代名将就此凋零。
眼看自己的第一号战将阵亡,北汉军士气瞬间垮塌,数万兵将一哄而散,被杀、逃跑、投降,比比皆是。看到战局不利,仍在一旁冷眼观战的杨衮,眼见后周将士如此强悍敢战,不禁心生惧意,再加上怨恨刘崇刚才所说的大话,也就不顾狼狈逃窜的刘崇,带着契丹骑兵,迅速脱离战场,退至代州(今属山西)。
而带着几千逃兵南奔的樊爱能、何徽,一路上张弓搭箭,刀剑出鞘,劫掠辎重。柴荣派遣近臣及亲军去追樊爱能等人,慌乱的溃兵,无人愿意奉诏。有些派出的近臣甚至还被逃兵所杀。逃兵们一路狂呼:“契丹兵大至,官军败了,其他的将士都已投降!”
逃跑途中,与刘词率领的后军相遇。樊爱能等劝说刘词,不要再去送死,刘词不听,加快行军速度,于黄昏时,追上了后周前军。
当时北汉主手中尚有万余兵马,与后周隔着山涧列阵对垒。但刘词到了后,战场形势完全倒向后周——刘词指挥生力军,与诸军合兵,跨涧与北汉兵再战。
北汉兵大败,尸体遍布山谷,丢弃的御用之物和辎重、器械、杂畜不可胜计,刘崇带着个把亲信,急惶惶北逃。
当晚,柴荣在高平野外宿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