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翻看老新闻时,看到了一句话。
“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这是我对研究生的要求。培养其财富意识是我的工作内容之一,当然前提是合理合法致富。自己富了意味着创造了很多GDP、税收、就业岗位,社会贡献大,也帮助了低收入者,并避免自己、家属及亲属成为社会负担。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
这是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在六年前发的百余字微博。想必在六年前,这样的话一定会引起轩然大波,毕竟在我们眼里,教育是无法和钱打上等于号的。
于是乎,我继续查找了有关新闻,发现有知名电视主持人将董藩比做“黑帮老大和江湖人士”,有专栏作家把“合法致富”从董藩言论中摘除,说董藩鼓吹“谁掠夺得多,谁就是胜利者”。称之为“中国教育彻底失败的又一个注脚而已。所谓‘导师’不过就是收钱发证的地头蛇。”
如此多的负面评价?在我看来,董藩教授和学生们大大方方地谈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中国传统教育中从来没有将掌握知识和学问与追求物质财富对立起来,自古即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说。而被部分人批判的孔子也从来没有耻于言利,而是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到了当代,教育领域每次谈到追求金钱,几乎都会引起大大小小的风波。我认为这才是当代教育最大的失败之一:虚伪。虚伪的道德、理想教育,一到了社会,丰满的理想就被现实的骨感击得粉碎。
一个美国常青藤大学教授对毕业生如是说:“今后的五年之内,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可以获得六位数的年薪。但是如果这就是你们想要的,你们就是浪费了大学对你们的教育!”美国教授的这番话的确折射出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西方国家,大学毕业生创办社会企业,做义工,企业追求社会责任,都是常态。但美国是一个阶级以及固化了的社会,能读常青藤大学的学生岂是平庸之辈?在美国,再努力也很难有出路,和中国完全相反,中国学生明明有能力出人头地。然而?
今天的中国现实却是,很多大学毕业生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一屋不扫又何以扫天下?每年有上百万大学生毕业即失业,连自己的生计都保不了,谈什么兼济天下?这便是当代教育最大的失败之二:眼高手低,身无长物却心忧天下。仅凭一番热情而没有什么真本事,就能造福人类和社会吗?空读满腹经纶,连做人最基本的常识都没有,还可以出头吗?教育一直拒绝谈钱,但有谁会觉得钱没有用吗?如果有,那他要么就是穷人,要么就是真正的土豪,不懂得珍惜。
董藩教授的“四千万”论,尽管和他一贯的语不惊人死不休一样令人刺目,但它却是对国人自立意识缺乏和财商能力缺乏的当头棒喝!我们的教育,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甚至研究生教育,教育出了多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想独立自主谋幸福而是一门心思想着躺在某个安乐窝里的人。因此,在我们无法改变环境的情况下要善于改变自己,同时老师的教育方式也需与时俱进,这样或许能改善目前的情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