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前两年下定决心要坚持阅读写作后,日记陆陆续续也写了400多篇了,笔记也做了不少。本以为有这些存稿后,坚持简书日更应该没什么压力吧,可早上起来想要在简书更新一篇,翻了翻日记和笔记,竟然感觉没有什么值得分享的。
日记当时写的时候,是没想发表的,很多感觉不顺的地方就是硬着头皮写下去的,当时就是靠着反正是自己看看没关系的想法坚持下去的,但现在想要把它公开了去,就实在没有勇气呀!
而笔记呢,一回顾,大多摘要为主,即使有自己的心得也是很孱弱,发表出去有价值的部分都是别人的,真的很水,而且更主要的是起不到锻炼写作尤其是面向人群写作的效果。
本来还想着挣扎一番,先挑篇看的过眼的应付一下今天的日更吧,不过一想到这样形成途径依赖,选择在简书写作意义何在。无论如何,今天也写一点新鲜的自己话语。
以后不是确实有事耽误,至少每天现写一篇,写完一篇后,另外的一篇名额才可以留给旧文或笔记整理。不如此限制,就无法惩戒身体的懒惰,就无法刺激精神的怯弱。
讲到发表文章更需要勇气,今天找到的一篇笔记摘要挺有价值的,回顾一下,希望能鼓励我自己以及同我有一样困境的书友们。
以下摘自 和菜头 |《槽边往事》-1写作与审美
能够写一篇文章远远不够,甚至都不算是我的目的。我要求不单得写出来,更要发表出去。无论是贴到朋友圈,还是发到微博,甚至是自建一个微信公众号,都要把文章公开给世人看,这才是写作所能带来的真正的压力。写日记锁在抽屉里没有压力,有些人甚至乐此不疲。但是,当文章面对公众的时候,内心的感觉会完全不同。你会面临根本无人点击的压力,然后是有人批评的压力,最后是长期无人问津的压力。基本上,这是一个自我不断受到挫败,遭遇伤害的过程。
可能有三种结局。第一种是一段时间之后就放弃了,大多数人都如此,不必对此感到抱歉;第二种是写了一段时间之后渐入佳境,发现了自己在写作上的才华,并且获得了人们的认可;第三种是写了一段时间之后没有任何变化,但是自己已经把写作当成了一种乐趣,用于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想法,同时把写作作为一种帮助思考的方式,在写作的过程里完成了理清思路的工作。
对于后两种人来说,他们都获得来自写作最大的祝福——清晰而准确地感知到时间的效用。无论是看到文章转遍天下,还是翻阅过去生活的记录,都能让人感知时间是如何流动,又如何在自己身上发生效果的。人们经常说一句话:现在的人太浮躁。什么是浮躁?就是当一切都在追求效率的时候,人们就失去了对时间的正常感知,进入一种极为狂躁的状态。
如果你从零次点击开始写文章,写到一千次;或者从0字节开始,写到100篇文章,那么你会理解做成一件事情需要的是什么,知道需要多少时间流逝,事情才会前进一点点。你会清楚地知道,在任何一点点看得见看不见的个人成就下面,需要付出多少努力作为基础。于是,别人在多短的时间了做成了多大的事,赚到了多少的钱,和你全无任何关系。你有你的时间,你有你的节奏,彻底从群体性的疯狂心念乱流里退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