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总是少数人掌握着多数的财富和资源。
马太效应,复利效应。
资源越多,资源就更加向它聚集。
但总有不少人是从0到1,从头拓荒。宛如火箭要离开地球,需要达到逃逸速度——11.2公里/秒,物体就可以摆脱地心引力,进入太空。
要达到这样的速度,需要集中力量到一个关键点上,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信息时代让这个节奏在变快,工业时代创富,需要穷尽一个人一生的心血,到传统互联网可能是十年,现在是三年,也许就可以出现一个巨无霸公司,比如滴滴,唯品会,拼多多,创造巨额的财富。
当然,当上光鲜亮丽,带来了更多错觉。至少从身边创业的朋友来看,非常艰难。不是他们不够优秀,大部分都聪明且努力;也不是他们不够坚持,起早贪黑,风里雨里,数年如一日。然而,结果就是市场可能完全不知有这个一个公司或者模式存在过,就好像他们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有人轰轰烈烈的成功,也有人轰轰烈烈的失败。但还有很多人,默默的,无声的从激情澎湃企图改变世界,到默默找一家大公司按部就班上班。
创业不是源起于一个点子。我们通常脑子里会闪过无数点子,其中大部分,是无法变成一个有效的商业计划。“创见”是对身边真实需求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见。
强调“身边”的真实需求。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不一定能够相互理解,更谈不上深刻理解。比如完全不玩游戏的人,是无法理解游戏的重度用户,对于虚拟世界的痴狂,自然而然,游戏这个领域,不好的人,是谈不上深刻理解,自然没有很深的洞见。
还有很多“身边”的需求,比如衣食住行。其实我们每天都在用,但真的仔细去想如何改善的人不多,大家多是逆来顺受,能用就行。智能手机出现之前,大家觉得功能机挺好的,诺基亚,摩托罗拉,可以滑盖,可以翻盖。滴滴出来之前,我们就在路边招手打的士,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没有外卖,就自己下楼买;没有摩拜之前,我们自己买个自行车,自己去充气,补轮胎,好像也没有多少人认真去想过,能不能改变它。
据说,乔布斯弥留之际,还想着怎么改善医院打点滴那个架子的工业设计。
深刻理解,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对世界好奇,怀疑与批判性思维。洞悉背后本质性的东西。我们都会说用户要的不是电钻,而是一个孔;用户不要说自己要汽车,他只会说自己要一批更快的马。
另外,洞见与预判趋势。这个几乎不太可能,路是模糊的,BAT一样是迷茫过来的,但方向不太偏,快速行动,在反馈中迭代,先生存后图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