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雍也篇》|| 变则通,通则达

《论语•雍也篇》|| 变则通,通则达

作者: 唐古拉的呼唤 | 来源:发表于2022-11-04 22:09 被阅读0次

6.24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译意:
孔子说:“如果齐国的政治改变一下,可以达到鲁国的水平;鲁国的政治改变一下,就可以达到合符大道的境界了。”


春秋时期,齐国是姜子牙的封地,在原有基础上实行了一些改革,农业经济发展很好,国力也比较强盛,是当时诸侯国中的强国。而鲁国经济发展缓慢,但鲁国注重礼节,强化内在的道德修养,周礼保存完好,上层建筑也比较完备。

孔子认为一个强国的理想状态就是国力强盛,有强大的外在,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而他说,齐国如果强化一个内在的修养,就能达到鲁国的境界了,而鲁国的外在不够强大,在政治国力下有点弱,就要在这方面做出努力做出改变,然后就能达到先王之道了。

虽然他没有明说齐鲁哪个不好,但真实意思还是在对周礼的无限崇尚之情上认识齐国应效仿鲁国。之前的文字中他尽管欣赏管仲的能力却仍是感叹管仲的格局太小,认为他一心发展经济,富国强兵,却失了根本,忽略了社会框架与上层建筑的建设。同时他也指出鲁国的改变的方向,认为“道”是治国安邦的最高原则。二者之间,以内在的建设为主,以外在的发展为辅,还是有主次之分的。

钱穆的《论语新解》评说,“齐有太公之余风,管仲兴霸业,其俗急功利,其民喜夸诈。鲁有周公伯禽之教,其民崇礼尚信,庶几仁厚近道。道,指王道。孔子对当时诸侯,独取齐、鲁两国,言其政俗有美恶,故为变有难易。当时齐强鲁弱,而孔子则谓齐变始能至鲁,鲁变易于至道。惜孔子终不得试,遂无人能变此两邦。”

孔子在诸侯列国中特指出齐鲁两国,也是有其特殊性的。一个内在比较突出一个外在比较强盛,如果都愿意改变愿意提升的话,前路还是更光明更远大的。可惜的是,一个人的力量改变不了历史的滔滔洪流,两个国家也没有机会尝试这种改变会不会达到孔子所期待的状况。

孔子在这里也指出了经济建设与文明建设齐头并进的重要性,只盲目地追求经济的发展,而忽略内在的文明建设,那么社会上必将形成以利益为中心,做什么事都以利益为上,没有约束与制约,长久的发展将受到限制与毁灭。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破坏生存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对于社会来说是得不偿失的一种破坏。

做为个人来说,如果本身的能力很强,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有改变外界环境的能力,同时又有很好的内在的道德修养,有很深的文化底蕴,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了吧,内外兼修,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是一个人所能达到的理想状态。

而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是要经历“变则通”的历程,事物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只有发生变化,才能持续不断地发展进步,更上一个台阶。

相关文章

  • 《论语•雍也篇》|| 变则通,通则达

    6.24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译意:孔子说:“如果齐国的政治改变一下,可以达到鲁国的水平;鲁国的政...

  • 2019-02-19

    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达 达则发 静则思 思则变 变则通 通则达

  • 变则通,通则达

    在闺女上初中时,她们的语文老师就推荐了这本书,当时也随手翻看了几页,心里还有疑问:这本不起眼的小书,居然是全...

  • 变则通,通则达

    近来我常思考同一个问题:怎样的人生才算是有意义的?是每天5小时的用来看剧、上网、聊天混日子?还是用同样的时间去掌握...

  • 变则通,通则达

    世界之大,宇宙之阔,万物尽在变化中循环、改变。一切都在变化中进化,一切都在变化中成长。因果循环,道法自然,大自然在...

  • 变则通,通则达

    我在严选上种草了一款可拉伸椅子,介绍是用3D打印工艺,环保材料无毒无害,可供1-16人使用,而且可以随身携带。看到...

  • 变则通 通则达

    心心念念的单元作业成绩出来了。 不考不知道,一考气不小。 这份试卷,名著阅读无论分值,无论卷面量,都明显的增大了比...

  • 变则通、通则达

    20230103 今天是备受冲击的一天。 今天上午,单位开始搬家,让我们直接去新址接应各自的物品。早饭后,先骑自行...

  • 论语智慧: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

    论语原文经典赏析: 1、子曰:“君子不器。”《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译文】君子不象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

  • 一生二

    穷则思,思则变,变则通,通则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雍也篇》|| 变则通,通则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ayt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