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时间都去哪了》火遍大江南北,也掀起了一波感慨大潮……(小七姐姐此时陷入回忆……)
很久以前喜欢一首牛奶咖啡的《没时间》,歌曲前面的独白说出了很多人的各种没时间,没时间吃早餐,没有时间交朋友,没有时间谈恋爱,没时间旅行,没时间睡午觉,没有时间生孩子,没时间回家看姥姥……这就是我们原汁原味的生活,没时间。
好,我们的45度忧伤先告一段落,今天小七姐姐不是带领大家祭奠的,是要带领大家把你的旧时间挖出来,解剖分析一下,它们究竟去哪了?
在我解剖分析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个人,一本书。
柳比歇夫。
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毕业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一生发布了70余部学术著作,从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到昆虫学等。业余时间研究地蚤的分类,还写过不少科学回忆录。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500多印张。500印张,等于12500张打字稿。
通过时间统计法,柳比歇夫能准确地估算出完成一项任务所需的时间,从而合理安排工作计划。
【俄】格拉宁写的《奇特的一生》,详细介绍了柳比歇夫平实而又传奇的一生。
他的一生为什么奇特?
他创立了“时间统计法”并用一生中的每一天去践行这个方法,最终这个方法促使他的一生创作了更多作品,完成了更多一生所求的东西。他的一生有没有延长我不能断定,但他一生中的有效时间,一定是加倍了。
究竟是什么神奇的方法?它很简单。
记录做每件事的时间开销日记,
格式:日期+事件+花费时间,每天记录5~7行。
统计下,每天有效工作时间,每月总结,每年总结。
这个简单的方法真的有效吗?
请回看一下柳比歇夫一生输出的成果。
这个“时间统计法”最为深远的意义,并不是它本身,是它对后来的很多人的影响。他改变了人们对时间的考量模式。很多人践行了这种方法,正在一步一步靠近自己的顶峰。李笑来、秋叶、战隼、邹鑫、吴刚、张兆杰……他们正在践行这个方法,也正在创造人生中的更多可能。
小七姐姐读书后第一时间也试用了此方法,我的时间统计第一天,如下图:
你只有去经历了,你才会懂,这个方法究竟是影响了什么,改变了什么。
接下来,是小七姐姐分享的重点啦~(敲黑板~~当当当~~)
小七姐姐自我剖析一下,“时间统计法”影响了我什么?
1.提升了自我剖析、自我判断能力
把你一天的工作事务或家庭事务列出来,逐条完成,统计时间。这样一天下来,你会对每件事的完成时间、完成能力有个自我判断。可以给明天的计划做参考,可以清楚地告诉自己,我有这么多时间我可以完成什么,我的任务是超量还是未满。
做这样的分析,比做忏悔需要更大的精神力量。在上帝面前坦白,总要比在凡人面前坦白容易些。把自己的弱点、恶习、空虚等统统暴露在众人面前和自己面前,是需要勇气的。
——彼得·德拉克
2.转换了事务的启动思维模式
很多人的拖延症,根本上说,其实是对某件事心理上的害怕、担忧和抗拒。
通常拖延症患者的心理是:
我能做好吗?
我遇到阻力时该怎么办?
我现在还不能做,我觉得资源不够,时间不对。
我做了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又该挨批了。
……
如此顾虑重重,大把大把的时间就是这样焦虑焦虑、纠结纠结就没了。
用了“时间统计法”之后,思维模式是:
我刚完成了XX事,好有成就感。
我现在手里有30分钟,我可以完成这件容易事;如果我下午有1小时,我可以完成那件中难事。
思维模式从“我这个没做呢,那个还没完成呢,时间不够了……”转化成“我这个事完成了,我还可以做那件事。”,消极思维转化成积极思维。轻松破了“启动难”这最艰苦的一步,后面的执行和坚持就顺风顺水了。
“时间统计法”其实是自己给自己的每件小事,按照我们的能力,有计划的安排时间,不给多余时间,自我成就感催促自己去做,没有时间顾虑太多。这样我们就握住了更多的时间。
3.做好时间统计和管理,可以调节精力压力。
当你手上有1、2、3、4件事需要你做的时候,如果不进行时间安排,每做完一件事,第一反应是我还有2、3、4没做呢,赶紧做赶紧做……急匆匆的做完所有的事,会觉得“我太累了,我得休息了,我干的工作太多了。”
整个过程的心态,是焦虑的。心理上也会有接下来的时间应该休息、消磨的心理暗示,那么接下来就会去这样做,打游戏、刷朋友圈、看花边新闻、聊微信……时间就是这样又流走了一部分。小伙伴们,小七姐姐分析的有道理吗?
做好时间管理的老司机们,是这样做的:
首先对一天的事务列清单、分类:
A.工作|学习事务
B.社交事务
C.兴趣爱好事务
人的精力就像手机里的电量,早上满格100%,做完第一件事剩80%,做完第二件事剩50%……直到为很少的几%,甚至为0,累懵到床上。
当专注的做完耗能高的事务时,很累很疲倦,老司机会挑清单中的B、C类事务先做,调整自己的精力状态。比如回信、聊天、画画、浇花……当做这些事务时,其实用到的另一块大脑区域,就可以调整人的疲劳感,身心都会比较放松。状态调整好了再进行下一件A类事务,这样一天下来,自己的事务清单会完成的更多。你的有效时间就这样增多了。
4.引导你靠近更有意义的人生方向
当你有了很强烈的时间观念以后,就会对每天做的各类事务有一个重要性判定:最重要、次重要、不重要。当你有了时间紧迫感以后,会慢慢舍弃不重要的事务,加重重要事务在一天中的占比。这样就一点一点靠近梦想了。
小七姐姐是做了时间规划以后,戒了刷朋友圈的刷癌,放弃了无意义的群聊,减少了看电视剧时间。那么释放出来的时间,我给了读书。
学习成长型的人分为两类:
一类是自我驱动学习成长;
一类是被“自我驱动型”带动学习成长。
“时间统计法”会让你逐渐成为那个自我驱动的人。
没有谁的一生是可以被复制的,也不需要复制。找对一种方法,会让我们更快速地攀登属于自己的山峰。
每天改变一点点,每天坚持一点点,一定会更靠近未来更好的那个你。
要做的事情很简单。
1.早起第一件事,写下一天事务清单。
2.每完成一件事,做一下记录。格式:日期+事务+花费时间。
3.数据统计,每天、每周、每月、每年。
在数据分析中,也许你会惊喜的发现:
我每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里,有5小时有效时间~
我照顾孩子一天,有效时间有6个小时~
我的一天似乎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忙那么累~
我如果想学什么想做什么,明天可以利用一下“下脚料时间”来试着做做看~
每天睡前这样想想,是不是又充实又有意义、有开心、又明确了方向?
(PS:柳比歇夫工作强度最高的1963年,平均每天有效时间5小时29分。他坚持每天统计,他这一年的有效时长是2006小时30分钟。)
如果你觉得小七姐姐说的有道理,请努力过好自己的一生~~
最后用格拉宁的一句话做结:
时间不会不够用,时间不管多少,总够用来做一件事。
——[俄]格拉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