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老家探亲,无事可做,顺手拿起家里的一本书,是李清照的生平。
书里面印象深刻的是,李清照和赵明诚一生的心血——金石收藏,最后因为宋朝的战乱,金兵入侵,导致丢失在战火中。
一次,两次,三次……
最后所剩无几。
李清照也因为丈夫的去世,文物的丢失,离开家园,流离失所,弄得身心俱疲,两鬓斑白,心灰意冷。
所以说,人生其实有很多东西是身外之物。
如果你理解赵明诚对这些文物是多么挚爱,宁可当掉衣服也要买下文物。常常得到一件,就欢喜得飞马回家和细君也就是李清照一起研究,直到深夜,就能理解丢失这些该是多么痛心的经历。
中午吃饭的时候谈到这个。老父亲分享了一个新闻上的故事。
一个老先生准备去住养老院了,但是面对一屋子自己收集的文物,带去养老院不现实,送给别人怕人家不喜欢,又或者不珍惜。
十分为难。
很多东西真的是身外之物,带不走。
从住养老院开始,离死亡就近了。带的东西就少了。
今天给妈妈收拾家里的杂物。
她跟我说有一箱牛奶。还没开的,保质期只有6个月,过期了。
我一看,还真是。
原来盒装牛奶只有6个月的保质期。好短哦。
家里没有人喝。
送人也不现实。
食物是最容易坏的。
类似的情况很多。
比如,青菜放冰箱一周不吃就烂掉。
家里的米啊面的,几个月不吃,就容易生虫子了。
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新鲜的东西,不会维持很久,它会有一个期限。
给爸爸收拾书柜,发现最上面一层的大概是他学生时代的书。
什么资治通鉴、古文观止,而且都是古文版本竖式排列的。我家里买了全新的古文观止,附带了译文,加注了拼音。我自然不稀罕这一套。
再有一些书籍,明显带有那个年代的烙印,比如诗词欣赏的对象,很多是革命年代的诗词。
现在少有人去欣赏了。这种书可以拿来当废纸卖了。虽然整本书中确实也有几句很打动人。
不过,总的来说,知识也有一个保鲜期,知识会过时。
有人说红楼梦里黛玉死后,她那一屋子书是不是给贾兰继承了?
可能是,黛玉的年纪和贾兰相差不大。
如果隔得时间久了,书籍也不见得能传承。
电子产品的寿命更短,因为更新换代也很快。
家里居然还放着2000年左右的功放机, DVD机。
现在很多小孩子可能都不知道什么是DVD机。
这就好像台式电脑和软盘存储卡一样。
都应该进历史博物馆了。
每隔几年,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都很频繁。
老的产品能一直用的可能性确实很小。
那么钱呢?房子呢?
我妈说了一个案例。有一个老先生,去世之后,儿子们把老人家住的房子处理了。
只要了钱,家里的东西都不要。
买家很为难,在收拾旧物的时候,发现老人给孩子们拍的照片和相册。
这些回忆也和老人一起离开了。
房子也有孩子不能守的。有的被卖掉,有的就折腾没了。
现在我们看见的房子都是90年代后修建的。
但是古代的房子很多已经成为残垣断壁了,战争年代子孙也说不定流离失所了。
还有一个故事。有一个男士非常酷爱读书,家里有好几个柜子的书。
可惜太太和儿子都不爱读书。
男士突发疾病走后,这些书怎么处理?
被太太当成废纸卖掉了。
因为没有人读呀!
婆婆是很节俭的人。
年轻时候单位发的被单、被套、枕头套都不舍得用。
总想留给儿子儿媳。
好不容易儿子结婚了,
儿媳和儿子都看不上她的这些东西。
所以,人生短短几十年。很多东西真的是身外之物,带不走。
我们能够留给孩子的是什么呢?
好的品质,好的教育,难忘的人生体验。
我们能够给世人留下的是什么呢?
可能是我们讲过的课,写过的文章和书,开导过的人,提供过的服务,建设过的事业。
仅此而已。
所以,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每一天都每一天的欢喜。
钱,在活着的时候花了才是自己的。
衣服,在美的年龄穿着,才是最有价值的。
美食,在牙口胃口好的时候吃进肚子,才够味儿。
有一首歌唱:一朵花开的时间。
是的,花开有时。开到鼎盛就开始败了。
看电视剧最可怕的一句台词是:你已经没有时间了。
婚姻有没有保鲜期?
可能有。
生孩子结婚都有时间,过了就难了。
事业也一样。
所以要趁年轻,多努力。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
当时代这样日新月异的时候,
我们怎么能不让自己成为老古董?
我们怎么才能与时俱进呢?
这也是每个人需要面对的问题。
如果我们的知识认知不更新,
被时代抛弃也是迟早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