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儿,是真的小孩儿吗?一定不是的,她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主见,自己的行为,很多时候,并不是你想怎么指挥就指挥的。
一、不想吃饭
今天的孩子,早上喝奶粉,中午吃了两口面条,晚上的汤还是不怎么喝。
想想今天在路上吃的东西:糖、饼干、面包、火腿、酸奶。
怪不得今天不想吃正饭,还是我给的加餐太多,造成的结果就是吃饭时不吃饭。
二、不想走路
鸡冠洞对于胖胖的我来说,还是小菜一碟的行走。
可是,我这个闺女一步也不走,爬阶梯得抱着,进洞中又是爬上爬下,真是一点都不咋地。
硬生生让我从头抱到尾,甚至到了出洞后,还依然是抱着。
孩子始终只有一个坚持:我就是不下地。
针对这两点,我下午躺在床上就在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对于孩子不吃饭的问题,还是我给准备的代替饭的零食太多。
总是怕孩子吃不饱,或是错过饭点太饿,所以准备的总是很多。
这样不是带来良性循环,而是恶性循环,零食可能就代替了吃饭。
这个问题在我,需要注意了。
对于孩子不下地,一直让抱的问题,我是这样想的:
首先,孩子一进洞就不下地,是不是因为洞里太黑,太湿,所以孩子对新的环境有些不适应,所以造成孩子不愿意下地自己走路。
其次,由于我们进洞已经是将近十二点,这正是吃中午饭的时间,我们却都没吃饭,而进洞什么东西都没带,大人都开始有些饿了,更何况是孩子呢!
所以一出洞,赶紧给孩子买瓶奶,孩子一口气把一大瓶奶将近个赞,而且喝完奶后,就开始自己下地玩。
最后,对于孩子始终闹着不下地,我未曾吼孩子一句,我都怀疑自己的耐心了。
总是怕自己坚持不住吼孩子,从进洞到出洞,硬是坚持下来了。
这不禁让我想起我是如何对待我的学生的。
那天,学生问我:“老师,您对我们说话总是这么和颜悦色,我们有些不适应,您还是多批评批评我们吧!”
难道孩子们没有做的过分的时候吗?一定有。
怎么办?学会忍住不发脾气,了解事情原委,和风化细雨的公平处理就可以了,何必生气呢?
你一生气,一吼,学生对你也是讨厌透了,自己也是气的不行。
所以,无论对于我的孩子,还是我的学生,我学会了换种方式爱她们。
在学生的教育心理学管理中提到“爱”,爱学生谁都可以爱,如果只是爱学生就可以当老师,那天下人都可以当老师。
更多的是应该有方法,有策略,有引导的爱。
小孩儿,在我们的眼中真的不能当小孩儿来看,我们需要蹲下身子,和她们平等的交流,或是同理心的建立,或是公平的评价,这样,小孩儿才不至于不明不白的受委屈。
很多事情的结果实际上是我们大人造成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