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学到了哪个知识点?
理解是未知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逻辑与人固有认识相统一的过程。
- 我原来是怎么想的?
我原来觉得理解这个词很抽象,看不到,摸不着,难以用语言形容。如果能够旅顺了,很舒服了,就觉得是理解了;如果感觉疙疙瘩瘩的,或者是一团乱麻,那就是不理解了。
- 我原来的想法怎么样?
我原来其实不知道理解的本质的。因为刘润公众号里谈到,看透事物本质的方法有下定义、类比和打比方。而我从来没有对理解下过定义,没有找到类比,也没有打过相关比方,有的只是上述那样粗略的描述。
- 我应该怎样想才对?(概念思维、逆向思维、打比方……)
理解是一个过程,不是平时老师问的结果(比如,“我这么说你理解不?”)。
其实在上述定义中,“未知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逻辑”可以看作是新知识(不是新事物本身,而是逻辑,是规律),而人固有认识就是脑中已有的旧知识。这样来看,理解的过程就是在学的新知识和旧知识相统一的过程(艾玛,我这是在下定义耶)。
这么来看,不理解其实就是新知识和旧知识不统一(哎呀,我这不是在用逆向思维么),尚有矛盾,尚有冲突,所以心里感觉疙疙瘩瘩的,或是一团乱麻样的(我解释了自己的感觉噢)。
为了抓住这个词的本质,我尝试打个比方。理解过程就像是调解员调解纠纷的过程,一方是新知识,一方是旧知识。
那这个“理解了”的结果,是如何实现的呢?也就是说,到底是双方谁妥协了呢?肯定是旧知识啊!因为新知识不可能妥协,因为它本质上是一条信息(之所以叫它知识仅仅是因为其比较有用而已),是个客观存在。而脑中的旧知识就不一样了,它可以改,虽然比较难。
这样,我也理解同化和顺应这两个词了。同化的意思就是新知识和脑中旧知识矛盾不大,旧知识稍微态度好点,二者就是好朋友了。顺应就不同了,就是二者矛盾特别大,旧知识得做重大改变,比如变性,然后与新知识结婚了。
- 我怎样才能用上它?
它能帮我解释我的感觉,包括理解的感觉和不理解的感觉; 能帮我解释我的感觉,包括理解的感觉和不理解的感觉;能帮我判断自己或他人是不是真的理解了;能帮我感知到保持头脑极度开放的重要性(就是让脑中旧知识更开放,更容易和新知识相统一);能让我在备课时就考虑学生脑中的旧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