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ICO,力图以基于客观数据的方式对ICO项目的可投资性进行评估
在本文撰写之前,我们先以意识流的方式先行推出了两篇先导文,分别为:
漫谈ICO项目该如何客观评估,暨如何构建一个ICO评估模型 和 漫谈ICO项目该如何客观评估(2)--暨如何构建一个ICO评估模型。在这两篇文章中提到,我们要推出一个能尽可能客观评估一个ICO项目的可投资性的数学模型,不妨就将其命名为SMART-ICO。这里有两点需要强调:
1 我们的评估主体是ICO项目,而不仅仅只是其背后的区块链,因此需要将ICO的一些因素给纳入考量——这一点也是我们的数学模型和火币网的SMARTChain的主要不同。
2 我们评估的结果是该项目的可投资性,可投资性同时也部分包含可投机性,但可投机性主要来源于项目前景,但不恒等,这就意味着可能会出现部分项目虽然蕴含价值,但出于一些原因(如营销不到位导致价格涨幅空间小等),可投资性不会很大。
经过前述两篇文章的讨论,大炮认为要尽可能客观的评估一个ICO项目的可投资性,需要通过如下数个维度来对该项目进行综合考量(以下维度相对于之前给出的草稿作了一定修改):
- 战略定位(创新性和可行性);
- 应用前景;
- 当前进度;
- 团队(实力和信誉);
- 站台人与投资人(实力和信誉);
- 市场热度(媒体报道和潜在募集对象活跃度);
- ICO平台与代币交易平台;
- 营销模式与庄家控盘能力。
上述共有8个维度,前七个维度在评估中的重要性应当没有非议,第八点初步看起来有点不走正道,但当前ICO基本处于法外之地,部分庄家肆意炒作,甚至公开拉盘砸盘,价格操纵迹象明显。而我们建立这个模型的目的是为了对其可投资性(也包括投机性)做出一个打分,抛出法律和道德因素的考量,庄家对价格的操纵(尤其是拉升)对其投资价值有利。因此在这个ICO缺乏有效监管的特殊时期,为了能够客观评估其可投资性,第八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等监管到位,庄家或大户的行为收敛,ICO的可投资性基本回归其实际前景和价值后,该维度则需要去除。
对于每个维度,我们将其量化为5个等级,分别由最好到最差对应为A、B、C、D、E。我们这这里刻意的缩减了量化等级的个数,原因是因为我们认为当前的ICO市场盲目性较大,整体呈现非理性状态,大部分团队在对外披露自身ICO项目有关信息时的表述,要么较为模糊、要么较为夸张。过多的量化等级可能会放大由于团队浮夸、不诚信所带来的误差,因此我们选择了5档的梯度。
战略定位
ICO项目的首要定位是一个区块链项目,因此其区块链的定位应当是其整体的核心。我们从如下诸项来对该项目的战略定位进行考量,除满足第一项得三分外,其他每项满足得一分。
战略定位决定了目标在何方是否有独创的区块链核心技术创新? 【3分】
区块链核心技术的创新,指的是类似莱特币采用Scrypt算法来避免算力集中(虽然最终还是失败了)、点点币提出POS(Proof of Stake)股权证明机制来实现节能、Zcash使用零知识证明来实现支付的绝对匿名性、ETH提供了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脚本等。
从比特币诞生至今的近十年内,区块链不断的暴露出新的问题,每一个能针对区块链核心域已发现问题的所作出有效改进的新链,毫无疑问都具备对原有链的强大挑战力。
是否是独立的链? 【1分】
在智能合约被实现之前并不存在这个问题,但如今ETH使得发布一个新币种并不一定需要再创建一个链——比方说只需要在ETH中运行一个特定的智能合约就行。大名鼎鼎的DAO就是一个基于ETH的代币,Augur市场预测的代币REP也是如此。
虽说运行于ETH内的代币不代表其就缺失了一个优秀链所应当具备的特点,而且如果一味的鼓励独立的链而不考虑实际需求,这也是不理性的。但如同微信中的小程序应用一样,毕竟是寄人屋檐下,再好的小程序的价值也不可能超越微信这个母体。
是否非纯POS(Proof of Stake)股权证明机制? 【1分】
在POS发明之前,创始团队在创立相关链条后想要获得代币,也只能和其他人一样通过挖矿的方式公平竞争。POS诞生之初是为了避免POW的大量冗余计算——整体上看这是十分低效和不节能的,但很快大家就发现,这太利于圈钱了。只要创建一个基于POS的新币种,而全部数量的代币在创建之初就存在了,那归谁呢?显然归创始团队啊。其他人想要获得该代币,就得问创始团队购买,这个过程被美其名为转让,或者公开发行。
虽然说创始团队会以各类高尚的借口来解释这原始代币发售所获收益的用途,如用于项目运营、市场推广等,但在后续资金使用缺乏监管、透明度低的情况下,但无论如何洗白,这类基于纯POS共识机制的方式都有明显的耍流氓行径。更不必说创始团队都会以“对于创始团队在创立该项目过程中所做的突出贡献,发放一定量(一般在10%-30%之间)的的代币作为回报”,这话听起来都让人起鸡皮疙瘩。
是否抗量子攻击? 【1分】
量子计算的脚步越来越近,虽然当前还未实际应用,但谁都不希望原本号称无懈可击的区块链,在量子计算出现后被轻松击垮。当前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区块链中所用到的各类加密算法,在当前计算机算力水平下想要被有效的攻击,通常需要数百万甚至数亿万年。但在量子计算的算力面前,这个攻击所需时间会变得很短,可能是数天、或者数分钟。
考虑到当前的各类ICO项目基本都处于开发中阶段,其距离商业落地还需要时日。而当其应用最终落地时,量子计算或许也已经悄悄到来,所以一个区块链能否在设计之初就抗量子攻击,应当是评判其质量的有效指标。
是否紧跟着最新技术? 【1分】
如果一个ICO项目在技术上还停留在看齐比特币的时代,那么它应当是十分不靠谱的。
最终得分到评级的对应表为:
得分 | 本维度评级 |
---|---|
7 | A |
5-6 | B |
3-4 | C |
1-2 | D |
0 | E |
应用前景
任何没有实际应用前景的项目,都会在风口远去后摔碎在悬崖内,不管它之前通过什么营销手段炒到了多高的知名度,所谓“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能真正契合市场需求的才是真正有前景的很多人也会说,紧盯着应用太过显得不了解经济的运行机制,但凡有人炒,就能升值。这句话乍看一眼是没问题的,但纵观历史你不能不承认,没有什么缺乏实际应用价值的项目,能走得太长远(比如说乐视)。虽说短期内,由于炒作也能不断的吸引后来者接盘,但这作为投机因素,会在模型的第八个维度“营销模式与庄家控盘能力”中得到体现。
ICO项目的区块链可以被简单划分为平台型和垂直领域型,类似ETH、EOS、GXS、ANS(NEO)等对应的就是平台型的区块链。而类似1ST 、SC、域链、欧链等则是垂直领域的区块链。这不同类型的二者,我们从不同的点来对其进行考量。
对于平台型区块链的ICO项目,我们从如下诸点来对它的应用前景进行考量:
它所提供的平台相比于现有的平台,平台属性的区块链核心技术有突破吗? 【2分】
平台,又或者说生态,是很多团队最喜欢做的。愿景宏伟、市场庞大,又能成为入口,这里的想象空间极其可观。但平台同时也是最难做的,门槛也是最高的。比特币本身只是货币,但比特币最强有力的挑战者,ETH却成功的做成了一个平台。ETH相对于比特币最大的突破在于,ETH完善了内置脚本,使得其实现了图灵完备,从而具备强大的描述能力。但后续的模仿者,包括国内的量子链、公信宝在内的同样定位的平台型区块链,却乏善可陈,基本处于简单模仿的层次。
它所提供的平台相比于现有的,平台属性的工程领域有突破吗吗? 【1分】
技术突破除了区块链核心领域,也应当包含工程领域。以EOS为例,EOS自身的定位,是能支持异步通信、状态(state)与意图(intent)的隔离、数据依赖管理, 可实现支持百万交易每秒级别的并发区块链架构,最终的目标是构建一个企业级的区块链底层系统。这些使得EOS相对于ETH,是有明显的工程级别突破,而且这些突破都是有的放矢,朝着痛点而去,因此工程级别的突破也应被认为是平台级别区块链的重要考量之一。
它能无差别的对待所有可能接入的垂直领域应用吗? 【1分】
一个好的平台,不应当扮演裁判角色。它不应当试图去评判哪里接入应用是好的、哪类是坏的,而是应当为有意向接入的应用一视同仁的敞开入口。这一点上,目前各类平台型区块链都基本具备。
它具备包罗万象的能力吗? 【1分】
区块链平台的定位,应当具备包罗万象的能力。它本身不能去定位为直接解决某个垂直领域,而是应当为一切各类垂直领域提供区块链底层技术的支持。这一点上,目前各类平台型区块链都基本具备。
对于垂直领域型的ICO项目,我们从如下诸点来对它应用前景进行考量:
它真的能解决此领域内某些尚未解决的实际问题吗? 【1分】
有应用前景的前提是它能解决一些当前尚未解决的问题,而且该ICO项目所提供的的解决方案,必须比当前该问题的已有解决方案明显更优,否则该ICO项目就没有落地的根基。所谓勿在浮沙筑高台,如果需求的真实根基都不存在,那这个ICO项目恐怕太过空谈。
基于现有各方案,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在此领域内真的是最佳选择吗? 【1分】
不可否认,区块链确实能解决部分问题,但这类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是区块链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部分ICO项目中提及自身的应用场景时,指出可以用于社区发言、讨论和投票,可这类老旧的社区功能不是已经被中心化的社区运营商给很好的解决了吗?所以引入区块链的解决方案是不是显得太过多余和蹩脚?
它的引入是否并没有给此领域带来新的严峻问题? 【1分】
区块链虽然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带同样也会带来很多其他的问题。一个有关区块链弊端的经典例子是:如果将汽车在区块链中进行登记,汽车交易时,只要交易卖方利用私钥对交易进行签名,那么汽车所有权瞬间转移到买方名下,而买方的资金也同时专一到卖方处,整个过程中买卖方无需建立信任、也无需任何可信第三方的背书。
看似高效的过程中其实隐含了巨大的弊端:一旦发生纠纷——比方说买方收货后认为汽车存在瑕疵,由于交易不可逆,而且无中心方可以投诉,因此买方毫无维权途径,基本是只能认命(如果此时引入一个仲裁机构,那么等于退化到有中心化,区块链显然就没必要引入)。所以诸如此类看似契合的应用场景,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它在此领域的引入,是否会面临强大的阻力(这个领域欢迎它吗)? 【1分】
这一点对于货币形态的区块链应用尤为明显,至今为止,世界大部分国家对比特币(指的是仅仅以货币形态提现的比特币)都持敌视态度,原因就是因为比特币直接挑战了这些国家的法定货币,使得国家的金融管制、外汇管制等经济根基不稳固,因此比特币必将受到来自一些国家政权的压制(截止2017年依然如此,宣布拥抱区块链的国家很多,宣布拥抱比特币的国家非常至少)。
此领域引入它后的想象空间足够大吗? 【1分】
一个ICO项目是否靠谱,还的看它目标的应用场景是否具备足够大的市场——也即想象空间。近期有一些ICO项目的市场定位为域名交易这一个垂直领域,虽说域名虚拟物品交易市场不容易产生纠纷,而且买卖房通常也天各一方,很适合这类无需信任的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的引入。可域名大显身手是在PC时代的网页浏览,短的域名更容易让人牢记,而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期,请问还有多少人浏览网页是通过手动输入网址的形式?APP入口、二维码入口的崛起,域名的作用大大弱化,整个市场规模大不如前。
应用前景这个维度评判得分到评级的对应表为:
得分 | 本维度评级 |
---|---|
5 | A |
4 | B |
3 | C |
1-2 | D |
0 | E |
当前进度
如果说有什么维度是最直接体现团队靠谱程度的,那我们想应该是项目的进度。唯一遗憾的是,不少项目在进行ICO时基本无进度、或者说进度很少,少到只有一份PPT或者白皮书——这也是近期诸多ICO项目最让人诟病和质疑的地方。
进度说明一切所谓说再多,不如实际动手做。良好的进度除了能直接反应团队的执行力之外,还能直接反应项目的可行性。我们根据业内常规的项目历程,将一个ICO的项目划分为五个阶段:
PPT(白皮书)阶段
该阶段的显著特征是,项目尚未实际动工,通常仅有一份白皮书或者类似的PPT文档,白皮书中规划着预计将于什么时间节点,完成什么事情。
Demo阶段
该阶段的显著特征是,产品已经有了一个演示用的Demo,这个Demo还远不能用于生产,但可以用来展示一些基本的概念。
持续开发中或小规模测试阶段
Demo阶段过后,通常就走到持续开发中。开发过程中可能视情况会一次获多次进行内部测试,但此时用于测试的版本通常离白皮书中所规划的最终形态还有一定差距,甚至不排除某些核心功能都还未能完整提供。
公测或小规模商业化阶段
当项目已经基本实现白皮书中的规划,或者后续增加的新规划也基本实现完成。产品形态已经趋于完整,整个服务已经可以以公测的形式对外开放,或者已经公测完毕、正在逐步的接入部分需求,那么就进入了这个阶段。本阶段的到来,代表着项目不再是一纸空谈,它已经基本落地,正在等待商业的检验。
已有大规模营收或实际利润阶段
这个阶段自然是我们最期望看到的阶段,也即项目不但成功推出,而且产生了实际利润。虽然当前利润或许还不能让人满意,但至少说明它已经为市场所初步认可。这说明关于它是否可行的各类猜疑都已经被击碎,它的团队也展示出强大的执行力和良好的信用。这应当是一个ICO项目的最佳进度阶段,尽管至今好像也没有一个能达到此要求。
简述完上述进度后,进度和评级的对应关系呼之欲出:
进度 | 本维度评级 |
---|---|
已有大规模营收或实际利润阶段 | A |
公测或小规模商业化阶段 | B |
持续开发中或小规模测试阶段 | C |
Demo阶段 | D |
PPT(白皮书)阶段 | E |
团队(实力和信誉)
很多投资人在分享投资经验时经常会提到,“所谓投项目,其实是在投人、投团队”。再好的项目,一个不靠谱的团队也会让它成为空谈;而就算前景不算明朗的项目,到了一个靠谱且战斗力极强的团队手里,也经常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们纵观包括团购、跨境电商、打车、生活O2O、共享单车等近几年来的风口,每次创业浪潮中总是涌现出数十个、甚至数百个团队(比方说10年初的百团大战),每次能胜出的团队,通常都具备一些共性:有过知名公司或项目背景、有过持续创业经历、有良好的口碑和信誉、低调务实……
基于此,在团队实力这一块,我们依据是否主导过相关成功项目、项目的级别对团队进行划分,需要注意的是,后文的前三个等级强调的是主导了该项目、且该项目必须获得成功。如果说某个团队只是参与了某等级的项目、或者该项目并未成功,那么在评级中要相应评为低一个等级。
信誉是指相关团队或核心人物,是否有过不太光彩的过往历史。比如烤猫团队,由于发生跑路事件(至今也没太正式的答复)。又比如EOS的BM,由于在BTS时代试图增发,这是一个不光彩的历史。而部分ICO项目的创始人,则在行业内有过不良的职业生涯事件,如和原东家口水战,被批评不诚信等问题。
信誉这一块我们采取基于依据团队实力评级后的降级制,无信誉问题的不降级,有信誉问题的,最终该维度评级为在基于团队实力评级后的级别中下降一级(但如果原本实力评级就为E,那么如果信誉还有问题,下降后也只能为E)。
实力评级规则为:
世界级知名团队,主导过世界级别的相关成功项目
这级别的团队有BAT((Basic Attention Token,而不是国内的百度、腾讯和阿里)的团队,BAT由Javascript之父,Mozilla和Firefox浏览器联合创始人Brendan Eich所创立,Brendan Eich显然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级人物,无论是从其发明了Javascript,还是从其创办了Mozila和Firefox上来评判。
Brendan EichEOS的核心团队(主要是Daniel Larimer)也应划入该级别,不过考虑到BTS有过试图增发的劣迹,所以其在团队这一维度的评级,应当基于本级别下降一级。
国家级知名团队,主导过国家级别的相关成功项目
这个级别中典型的有ICOCoin,ICOCoin团队的核心人物是比特币中国的创始人杨科林。到如今,比特币中国是公认的国内最知名和靠谱的三大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之一,而且已经成为了世界上运行时间最久的交易平台(之前是门头沟,可惜门头沟不争气,倒闭了)。本来比特币中国可以被划入世界级别成功的项目,但其在17年的表现似乎没有那么的抢眼,基本上是错过了17年上半年的整个牛市,在交易量、用户数和热度上都有下滑的趋势,所以只能算作国家级别。
在行业内小有名气,主导过让人熟知的相关成功项目
比如说比原链,其创始人长铗同时是币圈著名咨询网站巴比特的创始人。
不知名,但主导或参与过相关成功项目
此项不举例,毕竟有“不知名”三字,直接举例,恐怕要惹来骂声。
不知名,亦无相关项目背景
此项不举例,毕竟有“不知名”三字,直接举例,恐怕要惹来骂声。
最后我们给出实力、信誉评级和最终得分评级的对应关系:
得分 | 本维度评级 |
---|---|
世界级知名团队,主导过世界级别的相关成功项目 | A |
国家级知名团队,主导过国家级别的相关成功项目 | B |
在行业内小有名气,主导过让人熟知的相关成功项目 | C |
不知名,但主导或参与过相关成功项目 | D |
不知名,亦无相关项目背景 | E |
站台人与投资人(实力和信誉)
通过投资人和站台人,可以侧面对项目的质量有一定认识。我们常说看一个人如何,就看他的朋友如何。同样,看一个项目如何,不妨看看什么样的人给他们站台,又有什么样的团队给他们投资。
大佬投资或者站台,间接证明了质量但投资人和站台人略有不同,投资人是实际出钱的,代表着他十分看好团队、看好项目的回报,以至于愿意以真金白银的方式来为自己的眼光背书。但站台人通常是出力(出脸)不出钱,付出的是信誉,相对于直接投钱的投资人而言,不是特别具有说服力。因此在对本维度进行考量时,我们主要考察项目的投资人,站台人则通过其他方式来对考量结果进行侧面补充。
不得不说的是,在当前这个充满不理性和浮躁的ICO大环境下,部分站台人在给项目站台时,已经看不到太多的责任心。ICO团队为了说服一些大佬给他们站台,一般会许以可观的报酬(以代币形式)。从近期发生的事情来看,我们发现一些确实颇有实力的大佬,似乎把站台当成了业余爱好,基本做到了不细看项目前景,不深查团队实力,逢台必站、有请必来。似乎觉得反正只要露个脸,不管发行价多少,都能赚一笔,所以对部分大佬而言,责任心好像就不太重要了,一起赚散户的钱成了首要关心点。我们认为,愿意请这类视站台为乐趣的站台人的团队,他们也或多或少没有以太高标准来约束自身和项目。
基于此,本项目的最终评判方式是,将投资人按照实力划分为5个档次,分别对应A到E的评级。然后在此基础上,我们考量项目的站台人是否有过不查而站(不细审查而站台)的现象,若没有,则最终评级保持不变,若有,则在依据投资人得来的评级上做降级处理。举个例子,若某项目依据投资人实力获得的评级为B,但其站台团队中出现了一些站台次数过于频繁的人,那么该项目在本维度的最终评级为B的下一级,也即C。
投资人被划分的5个档次和相应评级的对应关系为:
投资人档次 | 本维度评级 |
---|---|
领投过千亿美元级别公司的投资人 | A |
领投过百亿美元级别公司的投资人 | B |
领投过十亿美元级别公司的投资人 | C |
领投过知名创业公司的投资人 | D |
暂未有过知名投资经历的投资人 | E |
市场热度(媒体报道和潜在募集对象活跃度)
这一点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问题在于,缺乏有效基于客观数据的手段来对这一点做评估。
媒体报道媒体报道这一块,我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百度、谷歌)来做最近一个星期的检索,通过数量来得出大致评估。但潜在募集对象(散户)活跃度这一块确实不好评判,因为评判对象分布太广,没有有效的方式能统计他们的活跃度。虽说不少项目都会有官方群,但作为一个非官方的观察者,很难获取官方群的全部数据。而各类非官方的交流群又太多、也太乱,基本不可统计。
基于此,我们对市场热度这一维度的考量,仅仅基于媒体报道这一部分数据。强行去统计不可统计的散户活跃度,不但不能得到客观公正的数据,还很有可能会引入一些主观或者偶然性误差,得不偿失。
最后,我们基于相关搜索引擎(国内项目对应百度、国外项目对应谷歌)对项目名进行直接搜索,时间段取最近一个月,以最终搜索结果集中占据的有效页面数为考量对项目进行评级(以百度为例,还有一个百度指数更加直接,但百度指数收录关键字时有一定门槛,很多ICO项目尚到不了此门槛)。注意的是,有效页面数指的是该页面至少70%的结果是和给定项目相符(剩下的可能是同名干扰),如果相关项目的名称和其他无关的知名关键字类似,那么搜索时可能还要利用上排除干扰的高级搜索技巧(如搜EOS,可能会有很多结果是有关佳能EOS相机的,因此可通过搜“EOS -佳能”的方式来排除干扰)。
我们通过对近期的ICO项目进行预检索,得到了评判门槛的基准值,基于基准值的检索页面数和评级的对应关系为如下:
搜索近一个月内的结果所占据的有效页面数 | 本维度评级 |
---|---|
>=8 | A |
>=6 | B |
>=4 | C |
>=2 | D |
<=2 | E |
需要提及的是,某ICO项目的搜索结果热度还可能受区块链整体热度的影响,因此以上的参数,可能会随着时间而改变。当整个社会环境中区块链话题升温时,页面数参数自然需要整体提高,反之则需要整体降低。
ICO平台与代币交易平台
ICO平台自然指这个项目通过哪些渠道进行ICO(一级市场),国内常见的渠道有币投资、ICO365等,但不少项目也会通过新兴平台(指的是专门为这个ICO项目而生的平台)、或者干脆在自家的官网进行。后者指它发行的代币会经由哪些交易平台进行公开交易(二级市场),这个通常指的是各类数字货币交易所。
能上优质交易所的通常都是优质链在当前以及其后一段时间内,一个项目所经由的ICO平台和代币交易平台,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ICO的顺利程度和代币开盘价格。近几次看来,如果一个项目能在超过3家ICO平台进行ICO,那么基本预告着它会顺利完成众筹;而如果项目的代币如果能上线超过多家交易平台、又或者能上线一家较为知名的经典交易所,那它的开盘价格通常会强势走高。
对于本维度的考量,我们通过积分的方式来进行。项目所经由的ICO平台占两分,而上线的交易平台占3分。对于前者,只要项目能通过超过2家(不含)ICO平台进行众筹,那么就得两分,否则得一分;而对于后者,我们将交易平台划分为三个档次,然后根据所上线的交易平台对应的档次来进行打分。最终,两项分数相加,得出最后的评级。
ICO平台这一块,由于目前缺乏明显出众的知名平台,所以我们通过数量来打分,数量和得分的对应关系为:
项目所经由的ICO平台数多于2家(不含) 【2分】
这里提及的平台数,包含部分项目自身的官网。
项目所经由的ICO平台数少于或等于2家 【1分】
而项目代币所上线的交易平台这一块,由于代币交易所这一市场已经较为规范,我们已经能够依据口碑、门槛来对国内外各交易所进行等级划分,所以依据与此,我们将交易所划分为三个档次,每个档次对应一个打分。对于一个ICO项目,我们考察期上线的所有交易所,但只取这其中得分最高的交易所的所得分,即不考察数量,而是取最优的那家交易所的得分作为该ICO项目在这一块的得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个项目最终的公开交易仅仅只有自身官网的支持,那么其在这一项得0分。
世界一流交易所 【3分】
这类交易所的口碑良好、运营时间长,而且通常只上线那些已经久经考验、广为人们所接受的币种(如BTC、LTC、ETH等)。当然并不是说只要一个平台的门槛也同样的高,就可以划分入此等级。门槛是要和口碑、运营时间等多因素综合在一起考虑。属于此等级的交易所有Coinbase、Bitstamp和国内的火币网、比特币中国、币行(OKCoin)。
行业一流交易所 【2分】
这里交易所要么门槛低于上一等级(如上线了数十种数字货币)、要么运营时间或口碑不如上一等级。属于此等级的交易所有poloniex(P网)、中国比特币、云币、比特时代等。
行业一般交易所 【1分】
如果不在上面上个等级,那么该交易所就将划入此等级。此类交易所通常要么成立时间较短、还未经历足够多的考验,要么门槛极低,所上线的数字货币的质量常参差不齐,而且数量众多。国内属于此类别的交易所有聚币网、元宝网等。
除官网外无其他交易所支持交易 【0分】
如果一个ICO项目的代币不上线除了自身网站之外的任何交易所,那么该代币可以想象所面对的散户投资人会非常的少,而且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得0分。
将ICO平台项得分和代币上线交易所项得分累加,最终得分和本维度最终评级的对应关系表为:
累加得分 | 本维度评级 |
---|---|
5 | A |
4 | B |
3 | C |
2 | D |
1 | E |
营销模式与庄家控盘能力
营销模式,指的不是ICO项目背后的区块链应用的影响模式(这一点应当理解为已经分散的包含在前几个维度中),而是纯粹只ICO环节的营销模式,常规的比如饥饿营销、预热营销等。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本来说好15号开始ICO,结果却在10号提前开启锁定,然后搞出一个“开场前5天即抢完成预售”的大新闻,制造一种供远远不应求的假象(比如说ICOCoin就是这么干的)。
而庄家控盘能力,自然指的是ICO完成后的公开交易过程中,庄家是否对其价格拥有较大的可控盘能力。这个可以有多种体现方式,比如说如果盘面过大,或二级市场散户所持比例过多,那么显然不利于庄家控盘;又比如说如果项目搞出了一个惊天的ICO模式,该模式十分利于庄家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来操控价格,那么这模式下庄家要控盘简直不要太容易(我并未点名,请勿对号入座)。
由于此维度的考量没有客观的数据,更多的依据主观评判,而且营销模式和庄家控盘本身具备一定重合性(庄家控盘也包括对营销的精准掌控)。所以我们只能依据于自身经验和现有发生过的案例,对该维度进行一个主观评级。不过我们可以给出一些基准值,如EOS因为其持续多次的ICO,可以评级为A,而ICOCoin由于其成功的预售吊足了大家胃口,使得很大部分没能成功参与的人对其保持了持续关注,因此可以评级为B。
维度的有机柔和和权重
虽然我们的模型有8个维度,每个维度均从一定角度反映了该ICO项目的可投资性,但这8个维度所占的比重不应当完全一样。
当前ICO市场充满了较多的非理性因素,很大一部分散户参与者基本上做不到认真审视自己所投的项目,实际上他们也看不太懂(也就是不懂就投 ,而不是不懂不投),促使他们投资的主要动力是期望着自己能再中一个类似量子链等的,能在短期内提供数十倍回报的项目。在这种跟风投机大环境下,虽然部分前景较为一般的币种,由于成功的炒作,也能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这样的时期,部分重点能提现项目营销、炒作能力的维度应当占据更高权重。
而随着时间的推进,泡沫逐渐被挤破,部分确实前景堪忧、团队本身就没有踏实下来准备做应用落地、而是打算快速圈钱的项目渐渐被人们所看清面目,而一些良币也会在此过程中逐渐呈现,整个ICO市场逐步回归理性的良币驱逐劣币机制,在这样的时期,那些能体现项目的实际前景、团队真实实力的维度,就应当被重新赋予高权重。
一个数学模型自推出后,不可能一直不做变动。它应当要跟着市场变化而变化,当市场出现新动向时,它应该调节自身做出适应;而当基于它的评估,经常和市场实际表现发生偏差时,我们也应当对该模型进行认真审视,找出导致它和市场不一致的点,并作出修正。
因此,我们不妨先基于当下的现状,给出我们的SMART-ICO一个适用于当前非理性ICO市场的各维度权重表。
维度 | 权重 |
---|---|
战略定位 | 1 |
应用前景 | 2 |
当前进度 | 1 |
团队 | 1 |
站台人与投资人 | 1 |
市场热度 | 1 |
ICO平台与代币交易平台 | 1 |
营销模式与庄家控盘能力 | 2 |
在给出各维度对应的权重后,项目的最终评级可以通过以下算法来计算:
SMART-ICO评级计算公式为了方便数学计算,A到E的单维度评级可以映射为5到1的数字,计算完成后再由数字映射回A到E。
考虑到部分读者的数学功底,我们不妨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计算过程,我们假定某个ICO项目的最终各维度评级为:
维度 | 当前权重 | 本维度评级 |
---|---|---|
战略定位 | 1 | A |
应用前景 | 2 | B |
当前进度 | 1 | E |
团队 | 1 | C |
站台人与投资人 | 1 | B |
市场热度 | 1 | B |
ICO平台与代币交易平台 | 1 | A |
营销模式与庄家控盘能力 | 2 | A |
我们将评级的A、B、C、D、E分别用数字5、4、3、2、1来代替,并代入公式,但那么最终评级X为:
评级计算例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