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周刊 陈胜祥)在祖国的大西南部,西出四川省会成都,翻过二郎山,遥望"蜀山之王"贡嘎山,就进入了川藏高原(又称康藏高原)。在川藏高原上,再也见不到百里平川了,只有数不清的绵延耸立的崇山峻岭。在这辽阔土地上,巨大的山脉山势陡峭、苍劲粗犷、高峰耸立、寒光流泻、云缠雾绕,构成超凡脱俗的世界奇观。终年积雪的高山,大多数在海拔六、七千米以上。身在川藏高原,就连脚下的地平线也遥遥高出海平面几千米。而发源于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结多乡,流经川藏高原的金沙江,千百年来穿行于川、藏、滇三省区之间,宛如川藏高原灵动的脉搏,是中国长江的上游,因江中沙土呈黄色得名,又名绳水、淹水、泸水,系川藏界河。
灾情突发 部际联动
2018年10月11日7时10分许,位于川藏高原的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与四川省甘孜州白玉县交界处发生山体滑坡,堵塞金沙江干流河道,造成金沙江断流并形成堰塞湖,长约5600米,高70多米,宽约200米。灾情发生后,各级各部门迅速响应。11日上午,白玉县和甘孜州先后成立了应急抢险指挥部。中午,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和省水利厅派出的工作组赶赴白玉县。下午3点,堰塞湖蓄水量已接近1亿立方米。四川省防指和西藏防指正式命名该堰塞湖为白格堰塞湖。下午4点30分,四川省防指启动Ⅳ级防汛应急响应。与此同时,金沙江沿线各县、水电站、水库,各级水务、国土、气象、测绘、消防等部门都第一时间响应,短短1天时间内,四川省、州、县三级及各职能部门的应急救援力量迅速集结起来。
image(金沙江白格堰塞湖)
根据灾情,应急管理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调度研判灾情,调派专家和抢险救援力量赶赴灾区。遵照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应急管理部连夜召开自然资源部、水利部、气象局、中国安能建设总公司等单位负责同志会议,建立由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黄明牵头的应急联动机制,派出由叶建春副部长带队的联合工作组前往现场,全力协助指导地方抢险救援,做好转移安置避险群众、排查周边地质灾害隐患、排除堰塞湖险情等工作。应急管理部主要负责人迅速展开调度,与四川省政府、森林消防局、西藏和四川消防总队、甘孜消防支队、昌都消防支队,以及徒步赶往现场的消防队员视频连线,了解最新险情灾情,就灾害研判、群众转移、抢险救援、工程排险等作出具体安排部署。
灾情发生后,西部战区第一时间组织召开专题研究会,分析研判相关态势,研究部署相关任务行动。司令员赵宗岐、政委吴社洲指示西部战区空军、战区陆军、西藏军区和四川省军区有关部队全力做好救援准备,确保一声令下就能火速奔赴一线抢险,尽最大限度减少群众损失。接到命令后,西藏军区在昌都江达县同普乡成立指挥所,西藏军区相关负责人带前方指挥组迅速抵达四川省白玉县,配合地方政府组织指挥部队展开救援行动。154名现役官兵和932名民兵力量,就地组织群众疏散、帐篷搭建和情况勘察;某工程防化旅派出工程作业分队53人,携带爆破等专业救援设备向一线驰援;某陆航旅出动6架直升机迅速转场至现场附近地域,随时做好人员、物资运送准备。同时,西部战区空军某团派出无人机赴一线实施空中勘察,跟踪掌握现场的变化情况。四川甘孜军分区932名民兵,在一线积极协助配合地方政府开展救援工作。陆军第955医院抽组救护车、野战手术车、X线诊断车等专业医疗设备70余台和必要防灾防疫救援药品,做好赴现场执行任务的准备。
11日上午8点,白玉县召开了第一次应急抢险会议。会上决定马上派出一支突击队赶到堰塞体同时核查人员伤亡情况,立即疏散危险区域的群众。会议结束后,由白玉县县长阿央邓珠和县委副书记胥东带队的11人突击队就出发了。在地图上,从白玉县城到堰塞体的直线距离只有20公里左右,但在崇山峻岭之中,想要顺利抵达极其艰难。乘车只能到达距离江边7.5公里左右的则巴村,剩下的路程则全是布满灌木丛的陡坡峭壁。队伍借用了当地村民的摩托车,继续冒险前进。上午10点过,突击队抵达生公村一个山坡上,看见了堰塞体。随后,突击队继续出发,下午5点过,突击队终于抵达了距离坝体约200米远的地方,并在这里用卫星电话向后方播报了信息后,便攀上了高约70米,宽约200米的堰塞体实地查勘,并再次向后方汇报了情况。现场勘察发现,堰塞体坝体平均约40米高、高度最高达到了约100米。“我们没敢在上面多待,一方面天快黑了,另一方面我们无法确定是否安全。”白玉县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局局长铁塔说。不久后,白玉县消防大队和县公安局的人员也抵达了现场。当晚,大家在附近找了个相对安全的地方,升起火堆,度过了第一夜。
在10月11日17时,西藏昌都、四川甘孜两地消防和森林消防队伍已派出120人15车,携带救援和通信装备赶赴灾区,同时组织693人90车集结待命,随时支援。水利部和四川省水利厅已派出专家赶赴现场,并在附近流域加强水文监测。四川省甘孜州、白玉县党委、政府已组织相关部门赴现场开展应急抢险工作,受影响的白玉、巴塘、得荣等县相关区域已组织群众撤离。截至12日14时,共造成西藏江达县、贡觉县、芒康县1万余人紧急转移安置,倒塌房屋10户70间;造成四川白玉县、巴塘县、得荣县1.1万余人紧急转移安置。
10月12日15时,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针对西藏自治区江达县与四川省白玉县交界处山体滑坡和金沙江堰塞湖灾害紧急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12日晚,由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叶建春带领的多部门联合工作组抵达四川白玉县开展工作;截至12日20时,西藏、四川2.1万余人紧急转移安置,消防救援力量490人69车已赶到灾害区域,消防救援尖刀队已携带卫星设备到达核心区,并传回清晰视频画面,供后方分析研判。此外,消防救援力量812人154车在周边区域集结待命,随时支援。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黄明在会商研判调度会上要求,要确保群众生命安全,要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全面做好群众转移安置工作,尤其是要排查流动人员、施工人员、非本地户籍人员,坚决避免群众滞留或返回危险区域导致伤亡。要加强水文、气象、地质监测,摸清情况,加强研判,科学严谨制定排险方案。要尽可能尽快搜集数据资料、调集人员设备,做好多种排险方案的实施准备。要强化统一指挥,设立前方临时党支部,加强现场统一管理和安全教育,依据前方实际需要安排力量和物资。
12日17时30分,一个令人欣喜的情况出现,江水从金沙江堰塞湖坝体较低处形成一条小溪溢出,溢出水流速度约为30立方/秒。到10月13日上午8点30分,白格堰塞湖自然泄流流量超过5000立方米/秒,已大于金沙江上游来水量,当晚10点左右,白格堰塞湖实现“出入库平衡”。10月14日下午2点,四川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结束10月11日16时30分启动的IV级和10月13日18时30分启动的III级防汛应急响应。金沙江堰塞体开始自然溢流,过流量逐渐加大,形成大过流通道;到10月13日9时左右,金沙江白格堰塞湖右岸拢口已完全冲开,江水以每秒5000立方米左右的流量奔流而下,堰前水位迅速下降,湖水水位下降20多米,溃坝隐患已消除;13日0时45分,堰塞湖上游水位开始回落,堰塞湖下游60公里处河道水位开始上涨,6时水位累计上涨16.30米;13日8时堰塞湖下游70公里处叶巴滩水文站水流涨势开始趋缓;截至13日10时,未接到人员伤亡和下游重大险情报告。
10月13日中午,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黄明主持召开第七次应急联动会商,研判认为,虽然金沙江堰塞湖坝体已经冲开下泄,堰塞湖水位大幅降低,对下游风险减轻,但原滑坡山体上已出现了50厘米宽、300米长的裂缝,再次发生滑坡的风险加大,并有可能再次阻断江面。要求,裂缝周边村庄群众和现场工作人员立即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10月13日,应急管理部从中央救灾物资成都储备库、拉萨储备库,向四川、西藏两省(区)交界处山体滑坡和金沙江堰塞湖灾区紧急组织调拨7000顶帐篷、3万件棉大衣、5万床棉被、5000张折叠床等中央救灾物资,用于支持两省(区)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和过渡期生活保障,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灾区社会稳定。至10月14日,金沙江堰塞湖水位基本恢复常态,上下游水情平稳,堰塞湖下泄洪峰已平稳到达云南境内,下游水电站已提前腾库防范应对。
灾情再发 科学决策
果然,2018年11月3日17时40分许,西藏昌都市江达县与四川省甘孜州白玉县交界处“10.11”山体滑坡点发生二次滑坡,导致金沙江断流,水位上升,再次形成堰塞湖。截止11月11日9时,堰塞湖水位累计上涨57.44米,蓄水量约为4.69亿立方米。按照当地干部的话说“这次垮得更凶”。凶到什么程度?随后监测分析数据给出了定量结果:堰塞体高96米,较上次足足高出30多米,水头较之前几乎翻倍,而坝高每增高1米,向下冲击的能量将大幅度增加,而且这意味着自然泄流的时间会极大拖后。如果要等待自然泄流,预计要到11月15日左右,但是12天的时间,堰塞湖蓄水量将达7.7亿立方米,是第一次堰塞湖蓄水量的2倍多,也大大超出10年前著名的唐家山堰塞湖蓄水量,无异于一颗高悬的“炸弹”。
上游湖水不断憋高,肉眼都看得出“噌噌”往上涨的劲头,快的时候前一刻水还在脚下,一炷香的工夫,就能没过膝盖。下游则直接威胁藏川滇的一串沿江城镇及金沙江中下游梯级水库安全。这样的能量如果不加束缚等待自然泄流,其溃坝流量将超万年一遇,摧毁几十层高的建筑物,就如同撕裂一张薄纸,由此带来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更是不可估量……。11月4日,前线应急处置组抵达新形成的白格堰塞湖。根据现场查勘和测算,以及水文情况,在现场的四川省水利厅总工程师梁军和甘孜州水务局长尹天飞等人意识到,这次人工干预已势在必行,继10月11日那一次后,金沙江上游第二战——白格的战役就此打响。
现场位于海拔近3000米的地区,要想进去须翻越崇山峻岭,从离得最近的村算起,也要翻过三道山梁,穿过层层叠叠的原始森林步行5小时才能到达。更要命的是20多天内连续大规模滑坡了两次的山体极不稳定,即便是再权威的专家,恐怕也难以断定附近的山头会不会再垮。什么手段,才能动静又小又有效抢险成功呢?11月4日上午,应急管理部主要负责人召集自然资源部、水利部、中国气象局、安能公司等部门和单位进行部际联合会商,部署应急抢险救援处置措施。应急管理部牵头的部际联合工作组已抵达四川,专家内部也迅速形成了统一意见,必须立即对堰塞体实施人工干预。11月6日,甘孜州委书记刘成鸣、州长肖友才同国家应急管理部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局长郭治武、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司长童光毅、四川省水利厅总工程师梁军等,在崎岖冰雪山路上驱车两小时,换乘摩托车沿悬崖陡壁行进半小时,再沿金沙江下游乱石嶙峋的干枯河道徒步近两小时,到达堰塞体坝顶,实地查勘现场情况,强调要加强预警监测,科学研判,提前做好沿线群众的应急疏散准备;全面加强地灾和水文监测预警,严防发生次生灾害;全力保障下游基础设施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决守牢“不出现人员伤亡”的底线。同时,应急管理部牵头组织四川、西藏两省区有关方面视频调度和专家会商,先后提出了炸药炸、水炮冲、机器挖等多个人工干预方案。11月5日和6日,国、省专家组先后多次前往堰塞体现场踏勘,现场研判会上,最终在6日上午锁定通过“机器挖掘”的人工干预方案。前线指挥部通过会商后,决定从绒盖乡则巴村打通一条通往金沙江边的道路,再沿干涸的河床向北抵达堰塞体的通道。“必须开辟一条大型机械能够通过的道路。”前线指挥部下了死命令,要求在11月9日之内必须打通到坝体的道路,将机械送上去。就在专家组紧急会商人工干预方案期间,从各地增援的大型机械就已经陆续抵达集结。11月5日下午3点左右,从下游叶巴滩水电站调来的水电五局的2台挖掘机最先抵达白玉县城,没做停留就立即向则巴村方向前进。负责护送这2台机械前往的白玉县当地人员,是县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局局长铁塔。下午3点半,运送挖掘机的拖车抵达了绒盖乡俄巴村,到达则巴村需要翻越则巴山,约24公里路程。但这24公里却走得异常艰难。因为村道路太窄,拖车到俄巴村就走不了。怎么办?大家当机立断,挖掘机自行前往。但履带式的挖掘机最高行进速度只有每小时3公里,而且高速行驶时间过长后,驱动轴承发烫极易损坏。铁塔立即安排了一辆皮卡车,来回运送凉水,每隔45分钟到1小时给挖掘机淋水降温。然而,6日凌晨,则巴山上突降暴雪,路面结冰湿滑,挖掘机行进困难。“你把一边骑到排水沟里,慢慢走。”铁塔冒着风雪一直在前方给挖掘机照明带路,一路上不知滑倒了多少次。11月6日凌晨5点40分,经过13个小时的艰难行驶,2台挖掘机成功抵达则巴村,立即开始打通到江边7.5公里生命通道的施工作业。根据抢险情况的需要,11月6日在前期部际联合工作组的基础上,应急管理部增派副部长郑国光带相关抢险专家前往滑坡现场,指导协助地方开展抢险救援和除险排险工作。
7日,又有7台挖掘机抵达则巴村。当天中午,道路开辟工作开始全面推进。人轮班机器不休息,经过半天一夜的的不间断施工,终于在8日早上8点过将通往江边的7.5公里通道打通。挖掘机继续沿着相对平坦的河床向上,开辟通往堰塞体坝顶的道路。8日下午2点28分,来自水电五局的挖机手赵明喜将第一台挖掘机成功开上坝顶,比预计时间提前了18个小时。
image(应急小分队通过江岸小道运送物资)
然而,截至11月6日晨,堰塞体下游仍然断流,上游水位仍在上涨,推算堰塞湖蓄水量为2.08亿立方米。部际联合工作组专家已经完成滑坡现场三维影像图,与上次滑坡时对比,现场地质条件已经发生较大变化。临时气象观测点已经前推至距滑坡现场400米处,与卫星遥感一起为现场抢险救援工作提供气象信息支持。滑坡现场已经实施交通管制,严格控制人车进入。下游已投用和在建水电站正依据水情变化,实施各种应对措施。现场指挥部正在抓紧完善人工干预方案,并积极开展实施行动准备,尽最大可能降低堰塞湖风险和损失。 11月10日8时,金沙江白格堰塞体泄流槽按原定方案提前完成挖掘任务,随后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加深、加宽,已累计开挖土石方约2.6万立方米。截至10日18时,金沙江白格堰塞湖水位累计上涨55.21米,推算堰塞湖蓄水量约为4.37亿立方米,堰塞体上共有18台挖掘机、52人进行挖掘作业,现场指挥部已经制定了人工干预方案、安全施工规定和人员撤离方案,严格控制现场施工人员数量,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image(堰塞湖坝体抢险现场)
为保障人工干预措施安全有效实施,自然资源部已在滑坡点安装了12套北斗监测设备、16个裂缝计和1台边坡雷达,实时监测现场地质变化。中国气象局综合现场临时观测点与卫星监测等手段,对现场及周边地区气温、雨雪、风力情况实施监测预报。
风险防范 全域动员
与此同时,堰塞体上下游的风险防范应对工作也持续进行。在四川、西藏两省(区)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上下游相关地区已经转移安置群众3.42万人,并对现场进行交通管制,严格限制外来人员车辆进入,扎实开展物资调配,为应急处置创造条件。水利部持续更新、细化淹没范围、泄洪演进模型,为现场应急处置和上下游人员转移提供参考。长江防总持续调度金沙江中游6座水库,累计已腾出库容10.55亿立方米。国家能源局已经向下游有关地方和企业发出通知,要求做好各项泄洪应对准备。
从挖掘机抵达坝顶那一刻开始,挖掘泄洪槽的工作就启动了。按照挖掘方案决定先从3010米挖掘到2955米。总共有12台挖掘机(甘孜11台,西藏1台)、4台装载机在坝上作业,几十名机械手换班不换机,24小时连轴转。11月10日上午,在累计开挖约2.4万立方米土石后,2955米高程导流槽基本贯通。此时水平面距离泄洪槽还有几米的距离。等待还是继续挖?再次会商研判后,前线指挥部决定继续挖掘到2952米。挖掘工作也存在诸多风险——挖掘过程中可能遇到导流槽边坡垮塌;堰塞体就像定时炸弹随时可能溃坝;另一侧,山体滑坡地质本来不稳定,还有再次塌方的风险。部际联合工作组为此制定了安全方案,加强监测预警,动用了无人机、北斗卫星、边坡雷达以及人工盯梢等等。有一次,山体发生小型滑坡,挖掘人员根据预警信息迅速撤离,安全之后又重新投入紧张的挖掘工作。在四川和西藏两省(区)、有关部门和军队等共同努力下,金沙江白格堰塞湖泄流槽工程已完工,金沙江白格堰塞湖人工泄流槽顶宽42米,底宽3米,最大开挖深度15米,总长度220米,累计修筑施工便道2.5公里,开挖和翻渣累计土石方工程量13.5万立方米。11日中午11时堰塞湖坝体上应急抢险人员开始撤离,第一批22人于11日13时到达波罗乡,第二批44人于16时从坝体撤离,其余监测人员和机械设备已转移至安全地带,16时前全部撤离。12日0时起,四川甘孜州、西藏昌都市受堰塞湖过流泄洪影响区域将实行交通管制,要求区域内人员车辆全部自行撤离,未经批准不能进入,直至堰塞湖应急响应解除。应急管理部要求,上下游受威胁区域提前做好各项应急防范处置措施,确保不因泄洪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上下游有关地区群众要密切关注当地政府公告,提前撤离危险区域,要密切关注当地交通提示和灾害预警信息,避开沿江、滑坡地带,确保人身安全。受堰塞湖泄洪影响的金沙江沿线企业要严格按照应急预案做好防范措施,科学应对泄流洪峰。目前,受堰塞湖影响的金沙江流域水文监测系统已经建成,将用于实时监测水位变化、洪峰位置和流量,及时通报有关地方和部门,更科学有效防范洪水风险。
12日凌晨4点,是预计的过流时点。在焦急的等待中,预想的过流效果并没达到。12日18时,在现场的甘孜州水务局长尹天飞查看后立即向指挥部报告,导流槽泄有3处漂浮物,如堵塞导流槽,将影响过流效果,建议采用人工清理的方式进行处理,“用绳子绑上大铁钩进行打捞清理”尹天飞局长建议。指挥部随即研究决定,确保安全前提下,做好派出先遣部队通过人工打捞的方式排除阻挡泄洪障碍的准备。此时泄洪槽已经形成,堰塞体的积水在不断上涨,水压在不断增大,水流速度在不断加快,在这种情况下去做人工干预,风险十分大。就在次日先遣部队集结完毕备战之时,泄洪槽终于达到了预计的水流量,漂浮物已被冲走,过流成功。12日18时,导流槽实测流量2.5立方米/秒;13日7时50分,过水断面实测流量63.1立方米/秒;14时,估算过流流量800立方米/秒,堰塞湖面开始下降;18时,泄流流量已达到3.1万立方米/秒。
12日4时,国家防总启动防汛三级应急响应,12日4时45分,堰塞湖水位到达泄流槽底坎;10时,堰塞湖水位高于泄流槽底坎0.67米;12日10时50分,金沙江白格堰塞湖通过人工开挖泄流槽开始过流。堰塞湖蓄水量约5.24亿立方米,上下游邻近水文站水位、流量最近1小时尚无明显变化。现场专家估算,湖水冲刷泄流槽形成较大缺口约需要20小时,届时将形成较大规模泄流。12日12时,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针对“11•3”金沙江山体滑坡堰塞湖灾害紧急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由救灾和物资保障司、国家减灾中心组成的工作组已抵达西藏昌都灾区,此前应急管理部牵头派出的联合工作组相关人员就地编入救灾工作组,一起指导协助地方政府做好人员避险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生活保障等工作。截至13日6时,堰塞湖灾害已造成三省(区)部分地区共67449人紧急转移安置。
险情解除 灾后重建
截至11月13日12时,人工干预泄流槽过水断面宽21.5米,平均水深4.50米,实测流量218立方米/秒,比1小时前增加96立方米/秒,符合预定的人工干预预期,金沙江上下游已贯通,断流问题已解决;11月13日17时过坝流量约2.6万立方米/秒,估算堰塞湖蓄水量已比最大时减少1.12亿立方米,堰塞湖上游险情开始逐步缓解;至14日7时,堰塞湖上游3公里处坝上站水位较最高水位下降50.38米,已接近正常水位。堰塞湖蓄水量约较最大蓄水量减少4.92亿立方米。11月17日,根据相关水文监测数据分析,白格堰塞湖溃坝洪水安全通过梨园水库,堰塞湖洪水影响基本结束。这意味着曾经警灯高悬的白格堰塞湖危机应急处置告捷,创造了人工干预处置大型堰塞湖的又一成功范例。
image(被洪峰冲垮的金沙江大桥正在抓紧修缮)
西藏昌都、四川甘孜是此次灾害重灾区,海拔高、气温低、山道崎岖且损毁严重,抗灾救灾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应急管理部工作组一行,努力克服高寒缺氧、道路危险等情况和困难,驱车6小时深入重灾区昌都市江达县波罗乡,后深夜紧急赶赴甘孜州白玉县,并行经刚刚抢通、路面仍严重受损的215国道前往巴塘县竹巴龙乡开展工作,赴云南救灾工作小组驱车15小时从白玉县赶到成都市,16日一早即赶赴云南省丽江市重灾区,到丽江市有关受灾点指导开展工作。
面对严重洪涝灾情,西藏、四川、云南三省(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超前部署、超前转移、超前保障,及时启动响应,多措并举做好抢险救援救灾各项工作,实现了人员零伤亡。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也得益于广大藏区群众的积极主动参与,抢险期间,在绒盖乡俄巴村通往抢险一线的道路边,村民们自发搭起帐篷,备好干粮茶点,免费送给往返奔忙的抢险人员。在从则巴村通往坝体的生命通道上,来自则巴和生公两村的上百名藏族村民自发成立了摩托铁骑队,从11月3日开始直至抢险结束,每天沿着崎岖的山路不间断往返运送抢险人员和物资。不少搭乘了摩托车的专家和抢险队员想要给车费,都被村民们推了回去。
image(受灾群众被妥善安置)
大灾过后当地政府正全面组织查灾核灾,着手准备恢复重建工作。应急管理部工作组在多个安置点走访时看到,安置点管理规范、物资充足,受灾群众衣、食、住、医均得到妥善保障,情绪较为稳定。在巴塘县,县委书记汪玉琼召开紧急会议,全县实行十天十夜的24小时应急值守,在洪峰过后,第一时间带领县委县政府领导沿着两米多高淤积泥沙的318国道徒步来回60多公里赶赴灾情最严重的竹巴笼乡组织清淤、查看灾情等抗灾工作,竹巴龙乡水磨沟村,受灾群众互帮互助清理淤泥,开展生产自救,心态乐观积极;在江达县波罗乡康扎西安置点,3个村561名临时安置的受灾群众生活保障全部由当地政府统包统管,棉帐篷内衣被、折叠床、取暖炉及蔬菜、肉类、饮用水、方便食品等物资齐全,虽有些紧凑,但也是一个临时温暖的家。一位藏族老人家拉着应急管理部工作组同志的手久久不愿松开,不停地用藏语说着感谢的话。白玉县金沙乡安置点还专门安排了流动电影放映车,每晚为群众放映电影。“我们不仅能战胜天灾,同时也有信心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丰富的民族文化把金沙乡建设得更好,因为我们是中国共产党人!”,自11月3号以来一直与灾民一起住在安置帐篷内的金沙乡80后年轻的书记杨宝、乡长王胜如是说。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积极努力下,受灾群众对当前生活保障总体满意,对党和政府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充满感激,也对洪灾过后重建家园充满了信心。应急抢险工作告一段落,但后续工作却没有结束。堰塞湖泄洪后奔涌而下的江水冲毁了下游多座桥梁,其中包括处于川藏318公里交通要道上的金沙江大桥,此前堰塞湖水位上涨和泄洪也导致白玉、得荣、巴塘等县多处房屋、农田被毁,牲畜被冲走。截至11月13日,仅甘孜州白玉、得荣、巴塘等县在第二次白格堰塞湖险情中就转移安置18849人,重返家园恢复重建成为了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金沙江在大灾之后渐趋平静,大国应急众志成城的精神已然在雪域高原影映成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