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在叨叨写作训练营的第15天,交第二次大作业的日子,此次的作业题目是分析10篇好文章的写作逻辑,并写下分析感悟。
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拒绝的。那是因为,一直以来,自己并不是一个分析型的选手。
身为理科生的我,理综是一塌糊涂的;
作为金融民工的我,财务分析也是拿不上台面的;
面对人生重大决定的我,从来靠的都是直觉,而不是“分析”。
但是,既然报名了此次的训练营,直觉中也是带着对自己的挑战的,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下来。
打印了叨叨的数篇文章,复听了部分课程,今天对这些文章一通分析之后,竟然畅快淋漓。
1.你到底想表达什么?
“逻辑就是把话说明白:有主题、有重点、有顺序、有主次”——叨叨如是说。
写文章,最重要的是要有鲜明的主题,不论是写情感、写干货,都要牢牢抓住主题,与论证主题无关的文字,删之。
训练营的第一次大作业,写了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在看完圆太太的点评后幡然醒悟,洋洋洒洒2000字并没有写出妈妈主要的性格特点,让读者看完以后对文中的母亲依然印象模糊。
所以,唯一且鲜明的主题是写文章的第一法宝,层层追问往往可以帮你理清思绪。
2.如何做到情感线层层递进?
叨叨在课堂上说,在情感线的基础上,要层层递进。经过几篇文章的分析后发现,叨叨把层层递进运用得精彩至极。
她的层层递进不是如我们的文章般生硬、没有灵魂,不是简单的由一及二、由二及三,而是鲜活、有生命力的。
《原来,我们都有机会过不一样的生活》:保守的房东说,自己缺少推手——小镇摄影师有推手,却还是保守的——白羊座闺蜜,被推出去了;
《你喜欢现在的你吗?——写在31岁生日这一天》:清零——自省——好奇——勇敢——焦虑——去拼;
《嫁给爱情这5年,每一年都像热恋》:我和树先生的相识与相恋——我们的相处方式——爱情保鲜的终极方法——在爱情里,潜移默化的改变成就了更好的自己——独立思考,简单生活
看似简单的情感线递进中穿插着鲜活灵动的小故事,叨叨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来论证一个个小论点,又通过一个个小论点之间的关联性,层层递进并且环环相扣,多层次、多角度的对文章主题进行论证。
论证、递进、再论证,是论证每篇文章主题的主线。
此刻的你,是否发现了描写情感线的奥义了呢?
3.叨叨是怎样突出重点、吸引读者的?
要写出一篇抓住读者胃口的文章,平淡是万万不可取的。
叨叨通过情感线的反差与跌宕,抓住了读者的心。
《你喜欢现在的你吗?——写在31岁生日这一天》——“焦虑篇”,叨叨提出焦虑几乎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固定伴侣,随之用二狗的事例来对这个观点进行加强论证,最后以“二狗是个傻子,如果你还焦虑,证明你不是二狗”作为故事的结尾。
这段文字出现在“焦虑”这一部分,相信此时的读者读到焦虑部分会不自觉的内观自己,想起自己生活的种种焦虑;然而在本是较为严肃的节奏下,突然大反转的诙谐与幽默与上文形成了反差,让读者印象深刻的同时,又让读者意识到焦虑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更不是自己的心理问题,焦虑只是一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每个人都会有的情绪,只要行动,就能逃出怪圈。
不仅如此,背景铺垫与后文故事的反差、故事本身情节的反差、多个故事之间的反差在叨叨的文章中随处可见。
如果还是不知道如何抓住读者的心,那,请照着练!
4.你与读者保持同频了吗?
分析了几篇叨姐的文章后发现了一个现象,在多篇文章中,叨叨在完成阶段性总结或整篇文章的总结后,通常会加上一段反问或假设。
你呢?
你喜欢现在的你吗?
如果你也想裸辞…
如果你也想做自由职业…
如果你也迷茫但并不想辞职…
我离让自己满意和开心,还要做哪些努力和改变?
你此刻是否清晰知道…
多问问自己:我到底是怎么想的?哪些事情真的让我开心?哪些事情只是让我看起来很好?
思考后发现,不正是这样的反问、假设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吗?不正是这短短的几句话与读者产生了互动、保持了与读者的同频共振吗?
如果你也想通过文字与读者产生共鸣,这个方法,你值得拥有。
逻辑,这个最熟悉的陌生人,我将在叨叨的带领下,慢慢的与你共舞。
几个小时的分析,过程中曾一度让我激动不已,每一个tips的发现都仿佛挖到了宝藏,惊喜的同时,又忍不住向叨姐致敬!
时间仓促&水平有限,本文还是粗糙不已,欢迎助教团狠虐。
网友评论
分析文章视野可以放宽呢,不用绑定分析叨叨的文,看得更多才能体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