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思傅教授课件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则将毫无领悟啊。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于迷惑。
这两句话要分开来说,首先要说学习而不思考,你光学而不去思考,代表你本身没有真真正的理解,更不要谈应用了,那么这个时候你就不会有任何的领悟,考完试就忘记了,离开书本就想不起来了,这样学习真是浪费时间。所以孔子提到学习的时候强调,这是他的方法,学跟思并用,平常我们学习的时候,比较少这样的训练。在国外上学的孩子,每堂课结束的时候,老师都会要求学生用一分钟的时间把这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家念书的时候老实说,用一页A4纸把念书的心得写下来,一本书有时候一两百页,你只能写一页心得,说明什么,说明他要你思考。所以在西方所受的教育,他很强调,你要在念了书之后有自己的心得,有自己的想法,甚至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再说一遍。如果你现在年完书之后,只能背几句,在书上找几句,背一背,那个不算。要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出来之后,要让别人,听起来,不看书也知道你说的什么意思。那这个意思又不能离开书本本来所说的意思。
所以这种“学而不思则罔”,如果学跟思的配合,才能有主体的领悟。才能够有真正的学到东西。那么这是第一方面了,我们要练习,在学生时代,学了要想,想了之后要记得用自己的话再说一遍。用自己的话再说一遍之后,再说一遍之后,才能发现,将来看再书本,你也能够有自己的心得吗!
美国一位哲学家,怀特海(1861·1947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过程哲学”的创始人。)对教育很有研究,他讲了一句话很有意思:要等到课本都遗失了,笔记都烧光了,为了准备考试而记在心理面的各种细节,全部忘记,这个时候,你所学的,才是真的你的心得。
换句话说,你不要看课本,不要看笔记,不要去背那些细节,你到外面去跟人说,你最近看了《论语》,那么请问,你现在能不能简单说几句,你说,我记忆力不好,看的都忘记了,那就没有什么用了。
那反过来,你找一个小朋友,从小就背《三字经》,背《论语》琅琅上口,那你问小朋友,你知道什么叫“学而不思则罔”吗?他说我不知道,他只会背。我们也知道,教小孩子,启蒙教育是可以的,真的教育是不够的,可是你光会背,那等于是录音机,背了之后,什么意思你也不懂,学了也是白学,那将来也很容易忘记。这是第一段。学了之后一定要“思”,有了思考才有一定的主体性,一种反省,用自己的话再说一遍,才会有自己的心得。
思而不学则殆,“殆”在这个字,本来是讲有危险的意思,但是思而不学在这个地方谈不上危险什么的,所以在这边就要理解为,陷于迷惑。所以你光思考不学习,就会陷于迷惑。什么意思呢,这个时候学习,代表翻开书本,听老师讲课,那你如果只有思考,而不学习,你所思考的,只有身边发生的事情,比如每天只看看报纸,听别人说说的八卦消息,那都是身边发生的事情,你光是想这些事情,不太可能有一个完整的理解,都是东一句,西一句,各种片段的消息,很难构成一个完整的理解。
所以一般讲人的求知,分为三个阶段:
一、资讯:你得到许多信息,;二、知识:你获得专业的知识;三、智慧:你得到人生的智慧。
从资讯到知识到智慧,是三个不同的层次。一般讲资讯的话,讯息的话,你打开电脑,网页上多的是,所以,“思而不学则殆”的时候,在《论语.卫灵公》篇里有一段孔子个人的经验。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说,我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思考,没有什么用。因为你就是再聪明,你就是思考的话,别人的研究你都不看,别人的心得你都不看,你光是去思考,你不翻开书本,孔子认为没有用,怎么办呢?不如学也。那就不如去学习。
学习就像古代“五经”(诗书礼乐易),你如果真的翻开书本的话,就立刻发现到各种知识构成系统,《诗经》代表文学;《书经》代表历史;《礼经》代表礼仪规范;《乐经》代表艺术;《易经》代表哲学。所以,你如果把这五本经典都掌握的话,每一本都是我们古代祖先的智慧的结晶。你认真学的话,就可以把某一门专业知识彻底的了解,有系统的认识。这个时候,比起你一个人关起门来想有意义的多了,因为你一个人想,都有它时空的限制。只能想今天的事,最近发生的事,在你周围发生的事,那范围越来越小。
那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很重要的一段话,提醒我们学习的方法,跟你的思考要配合起来。要以自己的心得为重。
我们常常讲人生的发展,其实用三句话来讲,好学、深思、以及力行实践。你一方面要好学,一方面要深思,你只好学而不深思的话,就好像两脚书橱,到最后把图书馆的书,都念完了,别人问你什么你都知道,但是你没有主体的一种心得,你没法把他们融汇成为一个系统。那你光深思不好学也不行,你会陷于迷惑,想不清楚,为什么这一切都这么复杂,却有各道理,你光靠自己想想不出来,所有的学问呢,古人称之为天下之公器,是天下人都可以用的最好的一种方法或是工具。人人可用,绝没有说这本书,你念了我不能念,没那回事,任何书,人和人都可以念,就看你愿不愿意念了而已。
所以学跟思配合的话,最后就要坐在力行实践,因为你光是学跟思是没用的,你不去做,没用的。很多时候,书上写的东西,要你亲自做了以后,才知道他到底在写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写。没有做以前,都是看别人讲,到底怎么回事,所以我们常常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念书求学问就好像每一个人喝水一样,冷暖只有你自己知道。只是看别人说这个冷、这个暖是没有用的,你要自己去体会。才知道个中滋味。
所以在学习儒家的时候,像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它背后有很多道理,我们加以引申之后就可以知道的比较完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