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是一件我们靠自己用点心,就可以不断进步的事儿,把话说好,收获最大的,当然也是我们自己。”
当年,综艺节目《康熙来了》最火之日,正是我发奋学习之时,从未观看过,但蔡康永的大名早已如雷贯耳。
直到去年,无聊时看了几期《奇葩说》,便被蔡康永的说话方式所吸引,娓娓道来,有理有据,不温不火。也是源于此,我好奇的购置一本关于他的书《说话之道2》,书中内容简单明了,阅读中带着轻松的快感,我摘取部分内容与大家共勉。
1.对镜说话
我一直认为自己不会说话,即便某句话说错了,也不以为意,并请对方甚至心里认为对方不会放在心上。因为我不是坏人,只是个不会说话的人。
当然,也会遇到比我更不会说话的人,往往直戳我心,让人喘不过气来,我却满心的抱怨,不会说话的人如此伤害别人。
看到这本书的第一个内容,我略有一种痛定思痛的感觉,原来自己一直奉行双重标准,对己宽容,对他严格。人还是要对自己说话负起责任来,这样才能与他人好好相处,人生才会更好。
其实好好说话是可以练习的,这个练习再简单不过,就如同你要上台参加演讲一样,对着镜子观察自己说话的语气、态度、神情,或者录下你所说的话,放给自己听,体会听者的感受。
当然,如果你可以寻求密友对你说话的反馈意见,也许更真实,或者角度会不同。
总之,说话是可以练习的,就如同女生护肤一样,需要不断的保养,才会更加美丽。
2.话多就是失效
单位每周开例会时都头痛无比,会议时间冗长,还解决不了实质问题,领导说自己是个话唠,作为员工表示无奈,会议结束后,我们已然不记得会议的重点内容。
老妈的唠叨也是这样,我们向来受不了老妈凡事儿都叮咛N遍的做法,原因就是话多,重复,失效。
如果领导或者老妈的话想要掷地有声,建议定下一个最高等级的约定。
真正严重的事情,领导要简明扼要的用邮件等白纸黑字的证据交代清楚,邮件可标识最高级图标,并确认员工收到;老妈可以写下字条放在孩子的书桌台上,表示这样的形式出现的叮咛严重程度最高,但次数不要多,一个季度不要超过一次。
这就像电影里狄仁杰拿着先皇御赐的铁锏去规劝武则天这种事,千万只能偶一为之,多做无效。
3.当嫌弃别人的时候,往往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个小例子。
有位爷爷发现奶奶最近越来越少跟自己聊天,他心理嘀咕担心奶奶年纪大了,耳朵聋了。爷爷于是决定测试一下奶奶的听力,他用钥匙打开门,用力关上,看见奶奶再厨房煮饭的背影,爷爷心中一凉,认为果然奶奶连自己关门声都听不见了,连打招呼都不打一声。
爷爷大喊,我回来了
奶奶没有回应他。
爷爷走到客厅,有更大声喊,我回来了。
结果奶奶还是没有回应。
爷爷着急,快步走到厨房,对着奶奶的耳朵大喊,你聋了吗?
奶奶转过脸来,对着爷爷大吼,聋的是你,从你开门进来,我已经大声回应你三次啦
在说话之时,所有我们嫌弃别人,觉得别人表现的很差的部分,往往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当我们大呼小叫,对方听不明白,我们最好冷静下来,好好想想。
4.有没有教养与诚不诚实根本是两码事
有人会这样为自己的不当说话开脱,我说话直,你别介意。能这样表达出来的,还算是好的。
有啥说啥,在某种程度上算作诚实的一种体现,但是语言是一门艺术,有啥说啥有时候会给人带来困扰。
比如跟朋友一起买衣服,A会说这个衣服不符合你的肤色,不建议购买它。而B说,这衣服是给高挑白皙的人穿的,而你又黑又矮又丑,不合适。同样都是诚实的表达意见,但后者却足以中伤他人。
咱别把修养和诚实拉到对立面去,这两者的维度不同,就像你不会用不诚实去斥责诸葛亮。
如果你真的在乎诚实,学会语言的技巧之外,把重点转移到自我的身上,对自己诚实才最重要。
5.有道理的问题,真的问出来,不一定恰当
同理,有道理的话,真的说出来,也不一定恰当。
我想起了闺蜜多年前的一次相亲。他们见面坐定之后,男生咳咳了两下说,我先阐述一下我的人生观、价值观,我的家庭背景和收入等等。闺蜜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全然傻眼。
虽然男女伴侣需要了解双方的三观是否相同,但是第一次见面,便这样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着实给本来可以浪漫一些的相亲,变成了真正的相亲,更像机器人的数据匹配过程。
6.寻找双方意见的最大公约数
每个人都有既定的立场,但通常也仍留有被引导的空间,如果多练习,渐渐就比较能把对方一步一步引导到双方可以达成共识的地方。
工作中最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与同事小茹,我们的工作立场不同,我需要站在公司的角度帮助公司把控风险,她是客户服务的角色,虽然身为公司员工但却更多替客户说话。所以我们在工作中,经常出现各种分歧,相处的很累。
后来我主动找她说话,表明我们的立场不同。我们彼此并非针对某人或某事,只是分别在承担相应的工作职责,源于我们背后所代表的利益主体不一样。在我们更理解对方的立场之后,最终找出双赢的解决办法,而不是像之前那样各执己见。
我当时的工作角色要面对很多像小茹一样的客服人员,这个办法每试必爽。
7.二十岁开始,不要轻易被表象牵着走
认真严肃的人,有时很轻松;板着面孔的人,有时很散漫;用朴实方法说话的,常常是在说重要的事情;用华丽字眼的人,常常说的很空洞的事。
二十岁开始,不要再轻易被表象牵着走。固执的相信肤浅的表象,遇到任何事情都用一种逻辑,或者以为大家都这样说,就一定有道理,以上种种,都是使人语言乏味的根本原因,语言中充斥着未经思虑的见解,与其花力气去固守那些使你和别人一样的事儿,不如花力气去寻找那些使你不一样的事儿。
8.懂得如何说谢谢,才懂得如何拿捏人情的轻重
这是人情的真谛,人情不是黄金珠宝,死死的锁在保险箱里是不会产生所谓人情的,有来有往,才叫人情。
昔日上海的江湖大人物杜月笙说过类似这样的话,不要怕欠人家人情,只要懂得还就好了。
要练习致谢,下次不要只是说句谢谢就以为够了。只要顺口多加一句,我真要谢谢陈医生,如果不是他花了六小时替我开刀,我这条命早就没了。
借由说出口的话,训练自己感激的习惯,也训练自己拿捏人情的轻重,你说出口什么样的话,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9.吵架时,别攻击对方的立足点
不要否定对方存在的根本立场,不要攻击对方的人生立足点。比方说,小孩摔倒了,丈夫如果很生气,可以责备妻子怎么这么粗心,但不要说,你这个妈妈怎么当的。
我跟老公刚结婚时,经常犯这样的错误,他做菜只会放盐,不会放葱花、蒜瓣之类,味道可想而知,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
我当时都是这样责备他,你怎么这么笨?这点常识都没有吗?老公每每对我这样的评价,愤怒不已。
后来,我不断的反思自己,也阅读一些书籍,慢慢改掉了这种人身攻击的说话方式。
人们都常犯错,可以责备错误,但是不要否定人们存在的根本立场。
10.把话说好,要靠自己练习,美好成果也由自己享受
我们必须把说话归到自己的责任范围,没有别人能替我们把话说好,而把话说好,收获最大的,当然也是我们自己。
我们往往喜欢把责任推卸给别人,小孩不爱上学,怪老师教育不好,瘦不下来怪炸鸡太好吃……但还是有一些事儿,我们必须交给自己。
比方说,说话这件事儿。
当然还有,你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