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1162一1227年),蒙古族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是蒙古开国君主,名铁木真,姓学儿只斤,乞颜氏,蒙古人。
成吉思汗是蒙古族史上划时代的人物,被誉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征服者,作为蒙古汗国的开国君主,他不仅促进了蒙古民族的结合统一,提升了蒙古民族文明层次,使蒙古民族在兴起后的较短时间内登上了世界历史舞台。并且,他和他的子孙们驱驶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席卷世界几大文明圈,征服许多不同种族和数百个民族人众,强力改变了这些地区的政治、经济、宗教、语言、文化、民族的格局,改变了世界政治历史进程。成吉思汗崩世后,被蒙古族人当作祖先神来崇拜,被称为“先祖的亡灵”,甚至荣升到了“创始神”的品级,几与耶稣基督、穆罕默德、释迎牟尼等先知至圣相提并论。
生于汗王血统的贵族家庭,但幼年丧父,尝尽世间艰难
成吉思汗生长在具有汗王血统的贵族家庭,传说成吉思汗出生时“眼有火,面有光”、“右手握着碑石般一块血”。七天后,天空飞临吉祥的玄鸟鸣叫,叫声音似“成吉思、成吉思”。
然而由于幼年丧父,失去父爱庇护的铁木真,虽有其寡母尽力抚养,但在身处恶劣的自然条件中,不仅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无法得到满足,沦落到挖草根、吃野果的艰难程度。《蒙古秘史》记载其母亲“好生能事,拾着果子,撅着草根,将儿子每养活了。”他还被那些曾受过父亲恩惠的贵族亲友和家奴遗弃野外,又深受盗贼的抢掠、被猛兽围困之害,可谓饱尝“影子外无伴当,尾巴外无鞭子”的孤独、受人鄙视和无力无助的辛酸。渐渐长大,又被仇敌泰亦赤兀惕部落掳去,受尽折磨,逃回家后,靠着打捕土拨鼠,吃着野鼠硬是活了过来。然而完婚后不久,心爱的妻子也被蔑儿乞惕部落俘获掳走,自尊在屈辱中丧失殆尽。
绝地反击,通过凝聚人心、激励意志、奖励战功等办法,初步形成核心战斗力,并迅速发展壮大
成吉思汗的父亲死后,“树倒猴孙散”,部属纷纷离去,他在孤儿寡母的情况下开始建军,最初是靠接纳一批忠于他的那可儿(蒙古奴隶)聚集在自己的周围,初步形成雏形军队的核心力量。他励精图治,矢志奋发有为,誓与部属共存亡。1203年春合剌-合勒只惕-额列惕之战爆发,成吉思战败,兵卒失散,只剩四千六百人。成吉思汗与追随他的那可儿同饮班朱尼河(克鲁伦河下游附近)水发誓:"使我克定大业,当与诸人同甘苦,苟渝此言,有如河水"(《元史·札巴儿火者传》)。他不仅把掠夺的畜群、女人、孩子和百姓,赏给那可儿,而且将自己的马匹和衣服赠给战士。他还大胆创新,力排众议,破格提拔一批赤胆忠心屡立战功的那可儿,终于,那可儿这支核心力量成为成吉思汗征战中最信赖的核心战队。由于治军有方,注重激励,他的那可儿队伍迅速壮大,并造就了大量精兵强将。
仁者无敌,将手下一众将士视为己出,同赴生死,受到各界力量的一致拥护
成吉思汗的领军天赋,仁义公正魅力,对民族的忠诚,深深地吸引着蒙古各氏族人民,部落、人民不断归附于他,蒙古名将 阿儿剌·博尔术为他折服,愿生死追随,最后成为成吉思汗“四俊”开国元勋之首。怯薛被称为蒙古旋风的骑兵,在当时是组织严密、马匹精良的一流军队。成吉思汗为了鼓励怯薛战士的忠诚、勇敢、勤奋,多次赋予他们破格的特权。例如当他建立怯薛制度的时候,准许千户子弟的怯薛歹可率领从士十人服务,百户子弟的怯薛歹可领从士五人服务。可见,这是成吉思汗在千户制基础上利用激励机制迅速发展的、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亲信精锐骑兵。仅仅两年,1206年成吉思汗亲自控制的这支精锐的队伍就在原有“老宿卫”五百五十人的基础上,很快扩充到一万人的怯薛军。成吉思汗根据战争发展的需要,还建立了探马赤军。在和平招降激励政策下,畏兀儿人、哈剌鲁突厥人、阿里麻里人和其民族的驻地在没有抵抗的情况下归附成吉思汗。和平招降的还包括吉尔吉思、秃马惕等许多地区,甚至包括当时占有西域广大地区之西辽,其民众纷纷反戈。成吉思汗除对他的世敌塔塔儿部和蔑儿乞人作重罚对象外,蒙古高原几十个部落中绝大多数人都是降服而成了蒙古国属民的。在他招降与重用降者的激励机制下,反金起义的兵将也纷纷倒戈。
军纪严明,奖罚分明,实战化训练,一手缔造史上最强战队
成吉思汗治军尚严,治罪不分亲疏,“乃诸敌临帐不用命者,虽贵必诛”。如他征服花剌子模国时,他的爱婿脱忽察儿违犯军纪进行掠夺,成吉思汗当即罢免其职务,并降至一般士兵。他规定:“军队在作战时… …若他们不是全军整个儿退却,逃跑者一律处死;同样的,若有一个、二个人或更多的人被俘,而其余的伙伴没有去救他们,那末这些人也将处死。”如此严厉的军纪虽为后人所诟病,但在残酷的战争年代,极大地提升了蒙古军队的战斗执行力。
军训是成吉思汗打造铁军的重要手段,他要求训练要从实战化出发,像今天所说的“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就像实战一样要求,成吉思汗平时行军安营扎寨,总是以战斗阵容驻防。有时召集各军营部队考核军队训练,或从各部队选拔优秀士兵搞武艺比赛和摔跤,优胜者给予鼓励奖赏。
天才般的军事指挥才能,震烁古今的军事征战成就,但其身后,已见帝国余晖的阴影
目前世界上有几十个国家专设机构,研究成吉思汗兵法。其中日、美、英、俄等国更加重视,他们的研究成果十分显著。英国人利德尔·哈特写道:“公元十三世纪,对于西方战略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卓有成效的时代,其所以显出光辉,是因为蒙古人给欧洲的骑士们充当了教师,使他们在战略方面得到了有益的教训。”还说:“蒙古人所进行的各次战争,无论在作战的规模和艺术方面,在突然性和机动性方面,还是战略和战术上采取间接路线的行动方面,不仅不逊色于历史上的任何战争,甚至于还要超过这些战争。”万耀煌先生指出:“中国之兵学,至孙子而成理论上之大成;至元太祖成吉思汗,而呈实践上之巨观。此两人者,遥遥相距千祀,一则援笔以言,一则仗剑以行,卒己造成历史上中国军威震栋欧亚之伟业,发扬数千年中国兵学养精蓄锐之奇辉。”《罗马帝国之衰亡史》注解者伯力说:“蒙军布置之精密,战略之优良,为欧洲任何军队所不能及。”“蒙古远征军之所以成功,并非靠其优势兵力,而是靠其独特之战略。”
通过南进、西征,蒙古统治者及其追随者,不仅从被征服地聚敛了巨大财富,俘虏了妇女、儿童、工匠,在整体上改善了蒙古人的生活状况,并使蒙古地区成为当时世界上的政治、军事、商业、外交活动中心,打开了蒙古人的视野,使新兴不久的蒙古人一下子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使蒙古人的文明层次因接触各种先进的文明而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因此,蒙古人始终念念不忘成吉思汗时代的大一统国家,在传说中冠之于“五色四夷”之邦。
成吉思汗的成功,似乎无疑是符合自然和历史法则的。彼时,蒙古游牧民族必须携带自己的家庭和畜群,根据四季气候变化,在广大的草原上游动,逐水草为生。一旦在开阔的荒野中迷路或错过那些零星分散的水源或草地,他们将无法生存。十二世纪末的蒙古高原充满着剧烈冲突的社会呼唤着伟大人物的出现,一个有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屈的毅力,富有军事天才和组织能力,能够集结那颜阶级于自己的周围,无情地填平纵横于各个部落间的沟壑,从而建立起一个统一的那颜阶级国家的杰出人物--成吉思汗的诞生恰逢其时。他曾仰天长喊:“要让青草覆盖的地方都成为我的牧马之地”。
从成吉思汗的勃兴到清末,蒙古历史历经鼎盛跌至谷底,从此并无翻身。这种因历史而自豪,因现实而焦虑的窘境迫使蒙古人只能在反思和悔恨之中频频回眸怀念成吉思汗时的大一统时代,进而对英雄祖先成吉思汗的崇拜与日俱增。其中莫过于这一首最能表达这一情绪的《悔恨歌》,由元朝末代皇帝托欢帖木儿所作。歌中唱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