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读了一本日本作家宫下奈都写的小说《羊与钢的森林》,宫下奈都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写了一位调音师的成长过程,从在学校体育馆偶然听见第一声钢琴,就仿佛踏入了一片森林,到进入、探索这片森林,主人公“我”,也就是外村一直在成长,追寻自己内心。没有丝毫天赋的他,凭借的只是努力和坚持到底的决心。
实则,吸引我将这本书读下去,并想再读,想推荐给朋友读的原因,并非是一个小人物在实现梦想的旅途上,艰苦奋斗而从不言累的精神。真正打动我的,是本书中对于钢琴琴音的描写,钢琴的声音是美妙的,但如何将之诉诸于文字?感受力。主人公外村听到钢琴美妙的音色,眼前看到的景象、内心体会到的感受,让人有一种穿越了时空的奇妙感觉。那是一种穿透心扉,真真切切的奇妙感受。所以忍不住再回头翻看这些文字,并将之摘录下来,方便自己阅读,也方便跟朋友分享。
这个巨大的黑色乐器竟像头一次出现在我眼前似的。至少,我是第一次见识翅膀展开后露出的“内脏”部分。当然,还包括从中流淌出的音符掠过肌肤时那奇妙的触感。
“我闻到森林的气息。此时仿佛站在即将被夜幕笼寒的、一大片森林的入口处。我试图走进去,又不得不打消念头,日落之后的森林是危险的。小时候 ,大人们总是跟我讲那些侮辱森林、从此下落不明的孩子的故事。一到傍晚,就要离森林远一点,别以为时间尚早,太阳落山的速度远比想象的快。”这是外村第一次听到板鸟调音的切身感受。
应该是九月的初秋,确切地说,是九月上旬。夜晚迫在眉睫,一个晴朗而干燥的傍晚,大约六点左右。镇子里天还很亮,但山间的村落已是一片昏暗,森林将最后一缕阳光拒之门外。山上昼伏夜出的生物开始蠢蠢欲动。钢琴发出的声音如此静谧、温暖、富有深度。
这种感觉好像飞身跃入泳池,自以为会游泳,实际上只是爱原地扑腾。用力划水,却丝毫无法前进。每个与钢琴共度的夜晚,我拼命拨开水流,抬起头呼吸,偶尔用脚蹬踏泳池底部,奋力向前游去。
那是既明快又安静,既清澈又亲切的文体,那是在温暖平易之余,也能够承载冷峻深邃的文体,那是如梦境般美丽,又像现实般确定的文体。——原民喜
不能把缺乏天赋当作放弃努力的借口。经验、训练、努力、知识、灵活、耐心,乃至热情。天赋不够,那就用这些东西来代替。如果,有一天,实在到了无可替代的地步,再放弃也不迟。害怕是难免的。每个人都害怕面对缺乏天赋的残酷真相。
这本书读起来,就跟看小津的电影一样,给人一种细水流深、平淡深邃的感觉,让人温暖,让人心安,让人怀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