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记之五
普济寺、紫竹林及南海 观音之印象
晓韵
2023.3.14
海风徐徐,春风和熙,又是一个艳阳天。早八点吃过早饭,我们一行四人遛达着前往普济寺、紫竹林、南海观音参观。
沿途看到和西北完全不一样的树,虬枝弯曲,有高有矮,造型独特。每颗树上都有小牌子,细看上面都有几句吉祥如意的祝福辞,后缀供养人×xx。几乎都是樟树,樟树自带香气,用樟树木做的箱子是过去书生们赶考时的行李。寓意有两个:一是书箱很宝贵,用香樟木的箱子盛放以示尊贵,二是香樟木自带香气,驱虫逐蝇,能很好地保护书生及书籍。后来,樟木箱大多盛放字画,以示尊祟,免遭虫蝇侵犯。现代人也盛放高级衣料如羊绒衫、纯毛料、丝绸等以免虫蚀。二月樟树的小芽儿已含苞,只待春风浩荡时盛放。间或还夹杂着红艳艳的茶花树,还有黄色的小花儿。有些小山坡上还有成块的油菜花,黄灿灿闪耀着。
还没看够,已经到了普济寺了。首先是普济寺前的樟树很古老,躯干很健硕。有几颗需几人合抱才能绕一圈,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普济寺是普陀山的第一寺,坐北朝南,寺前是由普陀山的山泉水积聚而成的池塘,上有三座桥通向大寺。右边的是俗人通道,中间是过去的皇帝及达官贵人通道,左边是僧人通道。春天来了,人们结伴踏青、敬香,祈求一年里五谷丰登,平安顺遂。寺里自是人头攒动,人人举香敬佛,口中念念有词。旅行的人在导游的带领下依佛教仪规集体诵经,祈求观音保佑。普济寺主要有十大殿,香火也很旺盛。
沿普济寺左侧道路步行半小时,就来到了紫竹林。
紫竹林在普陀山东南部的梅檀岭下。所谓紫竹林是因为山中岩石呈紫红色,剖视可见柏树叶、竹叶状花纹、因称紫竹石。后人也在此栽有紫竹。五 代后梁贞明二年。日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归国途中在此遇风受阻,在此建“不肯去观音院”于紫竹林中。“不肯去观音院”就是第一个观音院。观音院前有潮音洞,其实就是地质变迁形成的一条大裂缝,潮起潮落时有规律地发出声响,故名潮音洞。站在此处,看着风平浪静的东海,就理解了“观海听涛”的意境,更佩服最早在此学佛修行的人!他们既要耐得住寂寞潜心修炼,又要不辞辛劳筹建观音院。紫竹林旁还有光明池、观音眺,我们一一参观。抬头看对岸,隐约可见一座岛,询问当地人,告之那就是洛迦山岛。
出了紫竹林沿步道靠左前行,不一会儿就到了九十年代修建的露天观音寺。南海观音大佛屹立于普陀山南端龙湾山岗,是普陀山的标志性建筑,无论是宗教地位,还是文化价值,都堪称普陀山之最。南海观音铜像高33米,重70余吨,是海天佛国的象征。观音菩萨金身闪耀,脸如满月,慈眉秀目,左手托起法轮,右手施无畏印,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尽现大慈大悲之相,体现着“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情愫。
常常认为,佛教自传入中囯后,从中国传统价值观和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在社会和谐、怀慈济困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集中体现在:一是佛教思想与儒家的“中庸之道”思想相契合。二是佛教思想与道家“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精神相通。这也是佛教容易为中国人所接受、佛教理念得以普及的原因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