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今日课程的反思
今日上了一段小古文,内容是项羽在垓下之刎前与乌江亭长的一番对话。乌江亭长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亦足王矣,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羽笑道:“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还说: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遂自刎而死。
(一)我先指导读:①先让学生自读,②点名读,以检测哪些字学生易读错或不会读;③然后我范读,在此过程中疏通字音,解释几个难懂的字义,如“王”,读第4声;籍,即项羽的字;“独不愧于心乎!”所表达的反问之意;④生再自读,落实字词,要读得准确;⑤指3名学生读(目的是让别的孩子听至少3遍,初步理解诗意),要求一遍比一遍高,如第一遍表扬读得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读准字音;第二遍便要求要读出节奏;第三遍则要求读出感情;⑥同桌对读(目的是让同桌互相纠错,也增强趣味性)⑦指3名同学读,一人读白,一人亭长,一人项羽(检查所读效果)⑧我读白,女生读乌江亭长语,男生读项羽语;⑨指一人读白,男女生角色互换再读(师再范读,让学生自我纠错,男女生分读是增强趣味性,又提高他们的注意力);⑩最后再齐读(让每一个孩子都张口读);
(二)再问:你认为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从他的话中,你读出了几层含义?乌江亭长是怎么劝他的?他的话里又有何含义?从本文你感受到项羽是个怎样的人?
这节课我认为好的地方在于:多遍地读,让学生在读中自悟其义,这是很智慧,也很有效的;问题的设计也简约而不简单,让生自然地揣摩段中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是思维训练;最后一问则是训练学生的品味鉴赏能力,有考核价值观的内涵。所以我觉这节课是成功的。但不足之处在于:少问了一句,若你是项羽,你会怎么选择?下一节课就对杜牧、王安石对项羽的评价进行对比,这样,下一节课又顺理成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