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致我的读者——我的创作概要

致我的读者——我的创作概要

作者: 作家亦农 | 来源:发表于2018-04-27 15:09 被阅读0次

    一位南方读者来信,不相信《七零后·私人史》《美人蹄》《石佛镇》,均出自是同一个作者之手。一本书让他如获至宝,另外两本让他忍不住想骂街。问是不是作者重名?或有人故意盗用我的名字出书?只好如实交待,对不住您了,这三本书确系一人所为。

    一个人写了文章,即使水平再差,也总会有几个读者。我业余写作十多年,职业写作又十多年,出版了五六十部书,虽从未大红大紫,雄霸畅销书榜首,但日积月累,也还有不少铁粉拥趸。城市乡村,天南地北,甚至海外英伦,文字行程之远,远超我的足迹,甚或我的想象。

    大千世界,茫茫书海,有人能花片刻时光读你的文字,就是一种缘分。故,凡是我的读,我都会抱以感恩之心。就像相声演员常说的,听众是其衣食父母,读者则是我的父母衣食,尤其是对像我这样完全靠写作为生的人。

    不同读者,读书心态天壤之别。有抱以文学审美愉悦的阅读,有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阅读,当然不泛寻新猎奇寻求刺激者。人一过百,形形色色。我从不讳言自己不是文学家,没那么崇高的文学理想,也不太想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去救赎全地球人。

    我只是一位职业作者,写作是我的一门手艺。把我的所有作品码在一起,就是间杂货铺。做为铺子的主人,我不能不考虑不同顾客的不同需求。因市场不同,而创作不同的种类类型作品。

    那位南方的朋友,可能是一位有文学素养,或对文学创作抱有兴趣的人。所以其对文学味浓的《七零后·私人史》偏爱又加,而对通俗小说《美人蹄》《石佛镇》嗤之以鼻。就像有人喜在高雅处听歌品茗,有人喜欢街边摊前光膀子喝啤酒撸串。“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各不相同。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罢了。我不怪他。

    近年来,无论网上,还是报刊纸媒,捧我者有之,骂我者亦不泛其人。世界是个大染缸,我不觉得奇怪。赞我者,不喜;责我者,不忧。然,身为作者,尤其像我这样杂货铺式的,即有名茶信阳毛尖,又有玫瑰菊花,即有茅台五粮液,也有二锅头老村长。因种类较多,有必要专门著文,就我近年创作出版的习作,做一简单目录索引。希望能方便读者快捷搜寻所需,而不致产生误会,即耽误时间,又浪费精力。

    1纯文学

    如果你是一位文学爱好者,欲享受文学带来的审美愉悦,建议读《因为有爱》《七零后·私人史》或《在鸟巢边跑步》吧。

    曾有段时间,参加聚会,我常带着新出版的书,送给初识的朋友交流。在我出版的作品中,我乐意相送的是小小说集《因为有爱》《礼品的自述》《水木年万》,还有为儿童青少年出版的散文集《我生命中的那场冬雪》《空中有朵雨做的云》等。

    《因为有爱》《礼品的自述》《水木年万》,乃我20余年小小说作品的选集。最早出版的是《因为有爱》,后来重新编订,查漏补缺,加入近年新作,形成《礼品的自述》《水木年万》等。

    阅读这些书,基本能了解我的文学素养和水准。比如语言、故事情节构思,人物设定等。小小说每篇一千五百字左右,从创作构思到最后成稿,皆一改再改,少则七八遍,多则十遍数十遍,甚至难以计数。小小说是我花费心血最多,也是我比较喜欢,以为能代表个人创作水平,至少是前二十几年的创作准吧。事实也给了我不错的回馈。这些小小说集一版再版,天南海北的读者朋友热情反馈,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和继续写下去的勇气。

    思想随笔集《在鸟巢边跑步》,之所以用这个书名,一是地点的确就在鸟巢附近;二是其中很多短章是我在奥林匹克公园五公里长健步跑道上长跑所得;三,彼时奥运会,鸟巢名闻世界,也想沾一点光。

    那些年,我居住亚运村,每天早上到鸟巢、奥林匹克公园跑步。《在鸟巢边跑步》是出版社编辑选定的书名,我私下更喜欢用《在鸟巢边跑步边思索》。最初部分发于新浪微博,还算受网友喜爱,转发点赞者众。后来加工编撰成书。微博我至今还在时断时续地写,希望有机会,再出版《在鸟巢边跑步边思索》的修订加厚版。

    《七零后·私人史》是一部散文与小小说的混血儿。一直想写一部自传,迟迟不知如何提笔。此前,断续写过一些关于儿时或年轻时的文章,零散而无序。至到有一天,想到把这些东西按时间顺序加以整理,重叠的删去,雷同的修定,自童年而中学、大学,再至参加工作,到北京生活。它并不是严格的成长叙事,而是跳跃、闪烁和生活片断。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因为有了诸多小小说篇什的加入。这些小小说题材涉猎广泛,多是芸芸众生的人生缩影,与我的成长阶段相映成趣……如此构成,不再是我一个人的私人史,更是一代人(七零后)的成长史。有媒体因此称我为七零后代言人,实不敢当。我也不太喜欢这个炒作概念。

    2悬疑、惊悚小说

    如果只是休闲娱乐,想看惊险刺激,脑洞大开的惊艳故事,对于文字语言趣美与否,并不过多奢望,建议看《石佛镇》《蛇咒》《雪咒》《鼠咒》《血纸人》《为诅咒的狗》。以上这些长篇,大都可以归类为悬疑惊悚小说,或者恐怖小说(因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个概念不便再公开提及)。语言上不太讲究,主要用力于故事情节。在一些文学交流会上,我坦承写这些通俗文学久了,是很毁语言感的。这话恐怕只有从事文字工作的朋友能懂吧。

    我的这种类型小说,主要创作于2006年至2012年。最初开始职业写作,码字为生。一是自己想写,二是期望得到更多读者认可,赢得广泛的市场回报,获取效益。毕竟,生存是为人的第一需要。于是,就什么流行写什么了。

    2000年左右,我曾在北京西单一家小门脸书店,接连购买数本美国恐怖小说大王斯蒂芬·金的作品,比如《闪灵》《缅因鬼镇》《致命游戏》等。看得津津有味,自己也试着写些片断。后来因工作繁忙,不得不中途停笔。直到2006年辞职,面临写什么题材和写什么内容的问题。

    当时,了解到恐怖小说比较受大众喜欢,虽然受众有限,但这类读者比较稳固。又翻检自己从前的手记,重校招发现了《石佛镇》的草稿,在电脑上整理出来,计约十一万字,便接着创作,直至完成。2008年《石佛镇》由新星出版社出版,这是我的第一部长篇恐怖小说。也是我用原始素材,加之无所顾忌的想象,信马由缰写出的作品。它好像存在于我脑海多年,骨子里那股怨咒之气,通过这部作品一并发泄出来。我生长于中原,身上自带中原基因。而这部恐怖小说也因此带有中原本土特色。后有媒体称之为“中国本土最恐怖小说”,据说被个别文化公司拿去,让写手参考学习。

    延续这种状态,又创作出版了《血纸人》、《为诅咒的狗》等惊悚小说。《血纸人》更注重情节构思的写作技巧。《为诅咒的狗》反映的是现实,但又略带悬幻色彩。写的时候,有黔驴技穷之感。可能接连写长篇恐怖小说,有点江郎才尽吧。

    一个人一个时期,想写什么题材或内容,好象冥冥中早有安排的。过了这个时期,就没了这股劲儿。即使想写,也免为其难。后来,加之有关方面禁出版恐怖小说,便极少再创作这类题材。

    悬恐这种类型的通俗小说,着重故事情节曲折多变,着重恐怖氛围的营造。对文字语言,则较少关注和要求。因此,如果想通过《石佛镇》《血纸人》《为诅咒的狗》《蛇咒》《雪咒》《鼠咒》《北京夜故事》等等这些作品,来享受畅读文学之美,恐怕要让你失望了。

    《寂静的金海岸》是一部向恐怖大王斯蒂芬·金致敬的长篇惊悚小说。它受启发于斯蒂芬·金《致命游戏》。不同的是,《致命游戏》是夫妻娱戏之后的恐怖遭遇,而《寂静的金海岸》则是同窗私情与十年后的极端复仇。一个以美国生活为背景,一个以中国生态为背景。而且结局,过于诡异,甚至有些变态。至于《石佛镇》,则是书名受启发于斯蒂芬·金的《缅因鬼镇》,仅此而已。

    由着性子,信马由缰地写小说,这种写作方法,在长篇小说《我的另类生活》、《伏牛轶事》上体现更为明显。《我的另类生活》,是我写恐怖小说疲倦之后的习作。听凭大脑的自由思想,脑海里出现什么情节画面,就写什么情节画面。所以,格外另类、怪诞、恣肆。甚至有些人物和情节,风马牛不相及。但毕竟是自己的创作,还是保留下来。又因为涉及敏感内容,几家出版社的编辑虽颇称道,但都不敢出,只能以电子书的形式在网上发布。

    3青春、情感与职场小说

    如果对恐怖小说这种类型不很感冒,可以看看我的职场小说,情感小说,或者青春小说,比如《北京记者》《美人蹄》《职场笔记》等。严格来讲,我的这类大范围属于情感小说的作品,都写得很不中规中矩。相对于传奇与悬幻,情感小说是我所不擅长的。因此,可能有些不伦不类。想在其中读到虐心虐恋,恐怕又要让您失望了。

    在恐怖小说之后或之中,我曾尝试创作一些其它类型作品。比如比较另类、题材比较敏感的《美人蹄》。都市、职场、情感、恋足,各种元素融为一体。由社会出版社出版后,颇受争议。

    写《北京记者》是因为我本身做过近十年的记者,对这个行当还算熟悉。书中那些故事,也大都是我耳闻目睹,信手捻来,遂以成篇。而《美人蹄》则是听了一位朋友的故事,后来又做些民间收集,加工而成。因为事涉敏感主题,一度坎坷。好在,现在都过去了。

    《伏牛轶事》不是恐怖小说,而是传奇,略带奇幻色彩。在我的创作理念中,仅仅依托现实生活的创作,会过于平淡,而注入幻想,甚至魔幻、悬幻,可能更吸引读者,也更提升我想表达的主题。

    写作《伏牛轶事》时,我还在单位上班。因为工作不快乐,所以业余随以信笔写作为乐,《伏牛轶事》就这样淋淋拉拉写下来,期初自己也不知道要写成什么样,只是觉得那种个性化的语言、信马由缰的故事塑造,感觉很爽,自以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文学语言风格。后来,中间停断很久。既然写了,为嘛不写完呢?于是,捡起来继续写,虽然故事写完了,人物也有结局,但后三分之一,总感觉有些与前面在风格与叙事上有所脱节。有时候我还想,这是不是一部恢宏的长篇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前传哩?谁知道!

    《浴室别恋》又名《初恋一夏》,算是青春小说吧。我在伏牛山一家兵工厂生活整整三年。那段时间也是我读高中时期。一边要学习,迎接高考,一边是青春萌动,荷尔蒙爆发。同时,也是我对纯文学初步学习和最为痴迷的时期。

    因为有生活基础,前半部分个性化的语言,以及充分的细节描写,是我最得意的。因为那样的环境,的确是我所生活过的。情感经历的真与假,且不讨论。我想,每一个经历过青春期的男女,都该有一些不切实际的,甚至疯狂的幻想。只不过有的人付诸了行动,有的人只是动一动心思。小说的后三分之一,情节转换有些突兀,是我急于结束这部小说的创作之故。

    《亦农职场笔记》,我经历近二十年的职场生活,无论是在国企工厂,还是在报刊媒体,也算见识了千奇百怪各色人类。有生活有阅历,且自己身不由己浸润其中。而今,虽离开职场十余年,但时时回眸,还能总结一些不疼不痒的经验,传授给仍在职场劈波斩浪的读者朋友,希望有所帮助。

    4儿童文学

    如果你喜欢儿童小说,建议看《桐桐的点点狗》《功夫女生》《怪兽星球》《龙迹》《未来拯救》《仙家奇兵传》《神探狗嘟嘟》《女生日记》(1——5)《两代童年》,以及奇幻动物小说《哈儿的世界》系列。

    2010之后,我的创作重点转移到儿童文学上。原因,我就不说了。关于儿童文学的写作,我期望能有所创新,不人云亦云。所以一开始就有意回避别人的路子,无论从内容还是写法上,都试图突破。

    希望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金牌三人组系列《仙家奇兵传》《网络大营救》《兵马俑密码》《一号追杀令》《神探狗嘟嘟》,是一次集中尝试,悬疑、探秘、励志。除了《神探狗嘟嘟》是一部比较写实的现实动物小说之外,其余四部都带有浓重的幻想色彩,《仙家奇兵传》有一定神话色彩,《网络大营救》属于科幻小说,《兵马俑密码》《一号追杀令》则带有穿越性质,一个穿越到了秦朝,一个穿越到了汉朝。

    儿童文学的语言,少个性化,多标准语言,更讲究童言童真童趣。我比较反对作家用儿化语写儿童作品,但文中的小主人公的行动,言语则是一定要有儿童思维的。没有了纯真的童趣,儿童文学作品的成色会削减很多。

    幻想小说《未来拯救》创作完成于2013年,2014年获大连出版社首届大白鲸世界幻想文学奖。2015年获科幻星云奖。

    从读者反映看,《神探狗嘟嘟》受欢迎程度更高些。通常作家并不知道自己哪本书会更受喜爱,《神探狗嘟嘟》属于金牌三人组系列之一,算一气呵成之作。因为自己家里养小狗,对这种动物比较熟悉,素材积累丰富,故事写起来顺手,中间几乎没有任何困顿纠结。没想到这样一部轻松完成的动物小说,竟受到那么多大、小读者朋友追捧。而我本人比较偏爱的《仙家奇兵传》《网络大营救》,则较少反响。真是琢磨不透的人类市场啊!

    反映校院现实生活的作品是《女生日记》,至今已完成了1——5部,即《女生有秘密》《学霸养成记》《影子爸爸》《怪兽年大战圣诞老人》《和老师一起说相声》。其后,还在陆续写作中。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些系列儿童小说中,部分内容与《好爸爸教出好作文——作家爸爸的作文经》中的内容雷同。没错儿,这些作品的原始素材,即取材于我女儿小学的部分真实日记。同时,作为一个职业写作的爸爸,平时会更注重收集女儿的言行,她无意中讲述的校院班级生活,都被我悄悄收集,成为这些儿童校院生活小说的另一个重要的素材途径。

    如果不想看儿童小说,那就看有关儿童成长的纪实类散文、随笔,或者作文辅导书吧。比如《两代童年》《与女儿书》《好爸爸教出好作文——作家爸爸的作文经》或《作家爸爸100计——教你轻松写作文》(小学版)。

    《两代童年》,是以我和女儿的不同童年做对比而写。我儿时在中原乡下,女儿自小在北京;我喝红薯稀饭,女儿喝奶粉牛奶;我的玩具是泥巴枪,女儿的玩具是芭比娃娃……

    《与女儿书》是本没有完成的书。这本书我从她牙牙学语开始,写到现在。当然,会粗略地依女儿不同的年龄阶段,分期分批出版。这本书先是陆续在网上刊发,大约天下父母心,颇受欢迎。现在,女儿十七岁,正在为读高三做准备。父女一生,我还会一直一直写下去。把做父亲的关爱,对生活的理解感悟,全部融汇其中。父亲对女儿的话,没有丝毫矫揉做作,虚情假意,这将是一部最真诚的书。希望对全世界的女儿们,都有所受益。

    《好爸爸教出好作文——作家爸爸的作文经》,主要是由女儿读小学阶段我对她的辅导,总结而成。因为浅显明白,具体指导性和实践性,深受年轻的爸爸妈妈和他们的孩子喜爱。

    让我意外的是,有些初学写作者也颇喜爱。虽说是在辅导我读小学的女儿,其实也是这些年我在创作上的一次次小结,只不过用通俗易懂,格外浅显的语言讲出来。所以,说它是对初学写作者的答疑解惑,也可以。

    即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推出的《作家爸爸100计——教你轻松写作文》(小学版),是在《好爸爸教出好作文》这部书的基础上,经过重新精选、修订而成。更精练,更有针对性。

    5人物传记,纪实或报告文学

    如果你喜欢现实主义作品,可以看我的人物传记,纪实或报告文学、新闻作品集。

    做记者时,一度写过不少短小的质量人物传记,算是打下过一定的纪实基础。后来机缘巧合,或经朋友推荐介绍,写过一些历史或现实人物传记,纪实或报告文学。比较有影响的如《一代书圣王羲之》(或《王羲之大传》),《医圣张仲景传》《记者火眼》《库布其沙梦》《沙漠著绿》等等。

    《一代书圣王羲之》(或《王羲之大传》),最初是受社会出版社编辑之邀而作,因时间紧迫,从收集素材到成稿,仅仅用一个月时间。书出版后,我又陆续收集更详细的素材,进行补充。希望更全面、权威,以期有机会重新修订出版。

    《医圣张仲景传》源起于当年中国作家协会搞的一个征集百部历史人物传记工程。因张仲景是我老家南阳人,少年时即耳闻目染过他的民间传说,所以便报了张仲景的选题,也初步通过,并给我来了电话和电邮通知。但不知为何后来却不了了之。因为已经收集素材,并实地做过采访。因此,即使得不到官方支持,依然继续创作下去。

    需要说明,《王羲之大传》《医对张仲景》这两部书因为要出纸质书,且许多素材比较珍贵,所以在网上只能看到大纲或简单内容。

    《记者火眼》是我近十年记者生涯中创作的部分暗访调查文章,及个别中国当代代表性质量人物传记。那些文字大都经过反复推敲,相信对初入记者行当、年轻的朋友会有所启迪。

    《库布其沙梦》创作完成于2014年,主要写王文彪先生坚持28年治理库布其沙漠的故事。这部书出版后,在北京召开记者读者见面会,希望出版社的田俊萍老师亲临现场。她在回太原的列车上一口气读了这部书,颇受感动和启发,遂产生一个念头——出版一套专为青少年创作、反映当代中国精神的中国故事丛书。邀我就库布其治沙故事,重新创作了《沙漠著绿》。因为读者对象不同,这部书主要面向青少年,所以我又重新实地采访,推倒重来。其间与田老师就写作内容、写作方法和写作语言等,进行过无数次磨合商榷,历时一年才最终定稿。

    这套“中国精神·我们的故事”丛书于2016年年底出版,包括叶嘉莹、王文彪等在内全国八位当代各业界的代表性人物,每人一册,共八册,旋即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7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图书书目。

    6

    小说归根到底,是要写人物的。因为主要从事长篇小说写作,我更关注各色人物的成长命运,所以在平常更注意收集现实或历史,尤其是近代历史人物的小传。一个人的一生可能会很长,六七十年百十年,但如果用文字表述,也许仅一句话一段话。至于碌碌无名人物,甚至不会留下只言片语。我希望通过更多的人物生平,来丰富、扎实自己的文学创作。

    我会收集历史的、现实的人物小传,短则千字,长则三五千字,万余字,记录其一生,做为小说创作的原始素材。如果有机会获得一手资料,或者更丰富的素材,我会考虑写成长篇人物传记。并不是要专为某个人竖牌立传,而是期望通过其一生道路,为更多读者带来真实的人生感悟。

    因为职业写作,我更多精力投在小说创作上,报告文学或纪实文学只是随遇而作。近几年有文化公司朋友找到我,希望写某某的传记,大多被我婉拒。现实虽然素材众多,但有主旨立意的不多,也并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拿钱买得到的。我要写的任何东西,至少要对得起我的读者。读者是我的衣食父母,我知道糊弄他们的后果。

    尽管我只是个杂货铺主人,但我的底线,是尽己所能,保证自己产品的质量。诸事不可做而做,必做不好。万事不可勉强。

    曾有记者朋友问我,在这五六十部作品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部作品?

    我不会照本宣科地说:自己最好的作品,永远是下一部。

    不加思索脱口而出的东西,往往是自己比较看重的。我不止一次问自己,然而至今,也没有得到一个唯一的答案。

    自己的孩子,无论美丑,都是自己的孩子。

    无论哪一部作品,都饱含着我的心血,我爱它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致我的读者——我的创作概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bnb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