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篇之九《缮性》
《缮性》共分三章,主旨是修治本性。
庄子认为人的本性原本是淳朴简单的,就是因为世俗的学问,把人的本性搞得机巧复杂,世俗的思想,把人的本性变得油滑诡诈。当是时,世人丧己于物,失性于俗,都是蔽蒙(即心神蒙蔽)之民、倒置(即本末倒置)之民。庄子因此提出要缮性,以恬养知、以知养恬,知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智慧和恬静交相涵养,圆润和顺之理(道)就会从人的本性当中流露出来。
庄子在本篇痛斥德下衰,感慨世与道交相丧也,尔后提出深根宁极而待的存身之道,读后可以让人感受到他的悲愤和无可奈何。庄子先说心与心识知,而不足以定天下。人人都带着面具在玩弄心术、勾心斗角,搞得精疲力尽、遍体鳞伤,人心的不安定导致天下也无法安定。最让人无奈的,就是原本安定的人也被迫卷入这场争名逐利的斗争,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不拼尽全力去斗智斗勇,肯定死路一条。庄子接着说,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人人追时髦赶时尚,八卦着天南海北的各路消息,卖弄着街头巷尾听来的杂学异说,经常担心自己前进的脚步踩不到时代的脚后跟,外表看是现代感越来越强,可是内里的人的味道却越来越少。庄子无计可施,只能说要把自己“藏好”,要隐忍,深根宁极而待。
对于缮性,庄子教育世人,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者也。寄之,其来不可禦,其去不可止。故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富贵名望都是外来暂寄之物,来时无法抵御,去时难以阻止。所以不要为了富贵名望而恣纵心志,不要因为贫困潦倒而趋附世俗。
我想,这些道理人人都懂,之所以做不到或者很难做到,是因为在大环境里,我们习惯了只见有形的我而不见无形的我,习惯了往外看而忽略了往内看,错把想要当做需要。大环境当然有错,可是远远比不上自己错的厉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