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书文,只此一篇,我懂得太少,既敏感又无把握。只是看了就应该梳理出来,以后也好回忆。
公方彬作为国防大学的教授,文字功底扎实,但是官腔太重,不如此估计也无法出版。讲座比书有趣,内容也相似,他的书读一本基本就都囊括进去了。总的来看《大思想》这本书,站位很高,愿景很大,看上去写的很深,但脱离了基础,不接地气,想说又不敢说。读起来缺少科学家的严谨,含糊其辞的地方很多,阅读需要基础。
自序一
作者展现了对思想领域的忧虑。急切的希望中国能出一位或几位大的思想家,这基本也代表了书中第一章“新政治观”前半部分的观点,那就是我们在精神和价值观上受外来影响太多,自身的思想领域匮乏,不足以抵抗强大的西方文化输出。书中也分别讨论了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认为儒家思想束缚了思想家的诞生。我们短暂的改革开放还不足以形成新的土壤。“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起来的市场经济,虽极大的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权利意识,但担当精神尚未确立起来,两个错位导致了很多矛盾的产生。”
自序三
中国梦与美国梦。文中有一些和我想法相似的地方。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在有钱了的同时,精神上并没有产生相匹配的发展,旧有的思想远远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大量的人在迷茫,用作者的话说,有一种“大国小民”的心态。本身,精神文化就不可能像经济那样几何式增长,其次,体制和人性的惰性,也让思想发展滞后太多。
在这种思想极不稳定的阶段,有能力的人都希望能提出一条可行的路,作者也是其中之一。不过他这种寄希望于大思想家的伟人思想我不认同,其他不和理念又说服不了我的地方不再置评。
绪论
中国道路。西方的物质建设和文化建设已经持续了几百年,即使不增加生活也不受影响,我们显然不行。(作者写时欧盟还没有难民潮问题)作者极为相信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的理论主导着西方的市场与政府。
我们今天的很多矛盾和冲突,看似一夜间冒出来,实际上早已存在,只是弱小情况下无力维护权益而暂时被掩盖而已。(通用)
美国前驻华大使鸿博培说过“中国人要想当老大,就要学美国人脸皮厚”
新政治观的确立与党的执政能力
作者在这一点上,说了很多有趣的话,比如既要限制权力,又要提高领导者的权力;既批评什么事都讲政治的现状,又强调政治先行作用极端重要。
我们的传统,一向都是托古改制,精通政治游戏规则的高手打着前人的旗号,推行自己的政策。虽然说起来,讲的都是马克思思想,社会主义。但差别已经在潜移默化中走出了无数条道路,像中国这样体量的国家,一点区别就会天差地远。所以为了改变那些幕后的既得利益者,必须重新明确政治观,即作者所谓重新诠释和界定政治成为当前最重大命题。作者认为,与其让背后的利益集团偷偷聚拢着权力,不如把权力集中到明面上来,赋予最高决策者更大权力。
“西方国家虽然是三权分立,但总统组阁后在行政领域却有充分的决策权。中国最高领导人没有组阁权,其本人与领导集体同步产生,这就意味着领导班子架构源自上一任领导人和领导集体的意志。”
核心价值观
传统中最重视道德教育的中国,如今社会却普遍存在道德缺失感,作者也十分在意如何突破当前的困境,他的办法是重塑文化自信,实现精神上的大国崛起。就好像,美国无需争辩,就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眼光从来都是着眼全球。只有韩日才会拼命的证明自己的历史有多久远,才会用不要脸的手段去争取“辉煌的胜利”。而天然的大国,只在意堂堂正正,干干净净。没有人敢质疑我们的文化底蕴,我们自己也不该质疑自己。
作者主要论证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核心价值观,不考虑名字,内核其实是很质朴的真理,但就是因为太过正确,反而没什么实际用处,大而不细。
全球化时代的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在全球化的今天,爱国主义需要与世界精神脉动同频共振。
不把爱国主义拖入民族主义的泥潭。
保持基本原则的同时针对现实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完善自我。
这一章我认为作者谈得有些早,说的当然是对的,做起来难度有些大。作者自己也认为我们的精神文化建设还亟待加强,文化自信并不扎实。海纳百川不是不对,但必须尊重客观现实,现在谈论脱离民族主义的爱国主义,我们还包容不了。比较容易处理的,像加拿大、美国、欧洲国家,我们实际上已经做的很好,对普通人来说,移民海外和学成归国都是可以理解的选择,并不影响爱国凝聚力。但比较难以处理的国家,近些年矛盾反而在持续激化,一味强调协调也有违现实。
精神建构
大国兴衰,文明创造是标志,保持竞争力是关键,科技、文化和制度创新是动力。
我们的传统文化重视社会、人文而不重视自然、科技,强调集体、共性,而抹杀个性、创造。
P.S:我如果生在古代,一定是个老学究。
社会的公平度决定社会稳定性
真正的大国,输得起,用肮脏手段拼命证明自己的人,他们输不起
政事堂
政事堂顾子明,很早就看过,之前不喜欢他的政论,但也忘了为什么不喜欢了。后来又重新关注开始看他的经济类文章,看出些好的东西来,增长了不少眼界,证明以前是我不识明玉。
挑些主要的来说,全球化的今天,任何经济体的形势发展,都不是单纯的独一原因。经济是政治的延续,在大的政治背景下,企业的成长与转型又有着各种的博弈。最后呈现的都是博弈后的成果。比如万达的混改,马云和马化腾都占了便宜,王健林虎威虽倒,但利用二马相争同在董事会,反而为自己争取到了相当的话语权。
目前的经济局势,除了国家支柱企业,银行、基建等。互联网巨头成了领军人物,几家巨头形成垄断局面,BAT变成AT,形成两大阵营隐隐对抗之势,在各个领域都形成对峙,互联网创业风头已过,不要说新小创业者,中等规模的巨头也全部站队,无一例外。在策略上,因为电商的天花板渐近,加上国家大方针,马云和刘强东都开始布局农村,做大蛋糕。最大的对峙发生在线下零售业,阿里和腾讯以不同方式控股大型超市,抢占市场,形成线上线下的立体垄断,逐渐成长为超大规模的综合经济体。百度?除了等着人工智能咸鱼翻身,早就没他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