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先生

作者: 93bd497780ed | 来源:发表于2018-11-15 08:25 被阅读94次

       十几年前,曾给自己的小书房起了个名字——独思斋,顺理成章我就是独思斋主人了。即便是有点附庸风雅的味道吧,但是还是很喜欢这个名字的。连附庸都没有,何谈风雅。自己这样自我解释。之所以起这个名字,是想让自己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能静下来,用心思考,冷静感受。思考人与事,感受暖与凉。这个书斋名就这样陪着我走过了十几年的读书时光。

       因为工作的原因,在刚有书斋的那些年里,读的大多是一些专业的书,也就是大家所谓的游泳之书。因为是专业书,开始读的时候很枯燥,很吃力,从读到摘录,写反思,再拿到工作上运用,慢慢的,读书开始轻松了。有了时间和精力,开始读自己喜欢的国学类书籍,同理刚读时也很难。尤其是一些难懂的文言句子,要一点点的拆开了读,揉碎了读。慢慢的读这类书也开始轻松了。在过去的那些年里,最下功夫读的书莫过于《资治通鉴》了。学文学史的时候知道这是一部帝王教科书,是堪与《史记》媲美的历史书,开始读就被吸引了。因为我感到这是一本很好的让人修养身心的书,教人为人处世的书,同样也是一部极好的文学书。从开始借朋友家的书读,感到爱不释手之后,自己痛下决心花了半年的绩效工资买回了毛泽东阅评版的《资治通鉴》开始细致入微地读,更准确的应该说是抄。为了保持抄出来的书大小一致,自己甚至去印刷厂专门印制了稿纸。一边抄一边批注,一边写书评,鏦鏦书中获得无尽的营养。今年开始用小楷把书抄在宣纸上,还是为了寻求抄出来的书是一样的,一次性买了5000张状元宣纸。仔细算算,一天抄1000字,也要用十年的时间。权当是学习和修炼的一场马拉松吧。

       再往后,随着培训机会的增多,接触爱读书的人多起来,书友之间互相交流,开始读书友们推荐的书。慢慢的感受到这种读书的好处所在:所读的、吸收的不至于过于单调,毕竟一个人的思想不可能超越一群人的思想。通过书友的推荐,看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书,比如《少有人走的路》《为何越爱越孤独》等,也看了一些科幻小说,比如《三体》等,读文化类的书,比如《南渡北归》《梦里犹知身是客》等,也读世界获奖小说,儿童小说等。这些看似对自己无用的书,恰恰让自己的个性开始圆润并丰富起来。这就是学无用之学吧。细想在独思斋读书的经历,不外乎三个方面:专业的书,为用而读;接触到的杂书,为涵养自己而读;喜欢的书,为做学问而读。

       时位移人,随着时光的流转,最近这些年好像对书、文、墨等字眼情有独钟了。开始看自己喜欢的书,看朋友推荐的书,看书里曾经提到的书,渐渐的开始喜欢上了买书。出差什么都可以不买,书一定要买;电商促销,书是必买的。每年衣服等可以不买,书还是要买。就这样,家里的书柜由一套,变成两套、三套、四套。无奈房子太小,只好开始拆除衣柜给书柜腾个地儿。买的书有一半可能都没顾上看,但是进家看到这些书,心里就特别惬意。偶尔也会遗憾:人家那些大家动不动藏书就是以万计,可是我的藏书连万的一半还不到,就越发的激起自己买书的欲望了!尤其是参加了一个《魏晋风华》的书茶生活会之后,就更坚定了自己不买衣服也要买书的意志:身无长物,与节俭无关。本身自己就是一个喜欢简单的人,这下就更给自己找到强大的后盾了。:三十岁之前的长相是爹娘给的,三十岁之后的长相是自己修的。自己告诉自己,在原来长的不好的情况下,通过看书修炼自己吧。就这样,每年不停地买书,还像模像样的给自己的书贴上标签。这样一是便于知道自己离万卷藏书还有多远,二是避免书的丢失。所以一般情况下,我的书是不外借的。同样,我也不借别人的书。只要我看的书一定买。甚至已经看过的电子书也要买回纸质版的留存。这些年,买流行影视剧的原著,《芈月传》《甄嬛传》《人民的名义》《芳华》等的原著都出现在我的书柜里;买自己喜欢的作家的书,比如金庸老先生的全套武侠小说,鲁迅先生、曾国藩、王阳明等人的全套作品;对于自己特别花功夫研读的《资治通鉴》更是不吝啬,到现在我已经买了四个版本了:2003年纯白话版,2008年毛泽东阅评版,2013年的文白对照版,到今年的胡三省注释版,每一套都爱不释手。为了更好的做比较阅读,自己还买下了全套的《二十四史》。看着书柜上的这些精美的套装书,竟然有朋友认为我的书柜上是一些空的做摆设的书盒。这时候,我内心的窃喜与骄傲就不言而喻了。随着年龄的增加,也许是返老还童了,或许让自己的心更年轻,或许是为了自己的“书香门第”的梦,开始大量买儿童小说,体验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一些精美的绘本、彩印图书为自己的看似沉闷的书架增加了不少生机。

       看的书慢慢增多,年龄慢慢增大,阅历也慢慢丰富,感触也越来越多,就有了想表达的愿望。但是生怕自己的储备捉襟见肘,一直不敢动笔。今年在一个书友的带动下,开始写一些小文章。不为什么,只为自己心中的那个爱好。写的文章发到朋友圈里,得到喜欢,自己很喜欢,因为我找到了知音,所谓以文会友吧,通过文章认识一些并不认识的朋友,也阅读他们的思想;得不到喜欢,自己也很喜欢,那是自己思想的倾述,对生活的认知,对自己工作的反思。若干年后,当我老了的时候,我可以清楚地看到我走过的路。闲时也会做做梦,一个可有可无的写书的梦。只有动力,没有压力,过着自己喜欢的惬意的写文章码字的日子。

        买书,读书,抄书,也想写书。突然感觉自己的书房该改个名字了:四书先生,我很喜欢。

相关文章

  • 四书先生

    十几年前,曾给自己的小书房起了个名字——独思斋,顺理成章我就是独思斋主人了。即便是有点附庸风雅的味道吧,但是...

  • 读经典练正楷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南怀瑾先生《原本大学微言》说《大学》是四书的第一本,《中庸》...

  • 论说文的写法——《讲理》阅读辙痕

    《讲理》这篇文章是王鼎钧先生写的作文“四书”中的其中一本。(王鼎钧四书:《作文七巧》《作文十九问》《文学种子》)这...

  • 读书笔记|有方法,好实践

    《讲理》这篇文章是王鼎钧先生写的作文“四书”中的其中一本。(王鼎钧四书:《作文七巧》《作文十九问》《文学种子》)这...

  • 品类和品方

    品类 品方 今开年以来,以日日不断之功学习传习录,因所学内容,涉及四书,遂又每日学一篇华杉先生注集 四书 大学 中...

  • 清末教八股的私塾先生赢得了人们尊重,为什么?

    民国53、清末教八股的私塾先生赢得了人们尊重,为什么? “我认为四书五经有用,只要我活着,我就会讲四书五经!”一位...

  • 四书五经之《礼记》上

    《礼记》简介|四书五经之礼 导读:中国传统文化系列之四书五经 什么是四书五经 四书之《大学》 四书之《中庸》 四书...

  • 关于蔡元培2019-05-12

    关于蔡元培 或说:“蔡元培先生是一个五四的旗手,废止读四书五经。当时的社会要废除四书五经,它是有它时代的必然性,不...

  • 【读书】开始读钱穆《庄子纂笺》

    2017年5月27日,《庄子》共读活动开始。我选注本是钱穆先生《庄子纂笺》。钱先生此书体例效朱子《四书集注》,前言...

  • 2017-10-14 - 草稿 - 草稿

    关键词:四书,五经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古代学堂最初学习背诵的便是四书。四书之名始于宋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四书先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bod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