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的一个谜语:哈佛大学的标志是三本书——两本朝上开着,一本朝下盖着。传递着什么内容呢?书本传播了知识,传播真理,但是书本也传播了谬误,因此,哈佛的师生都燕不唯书,不唯上。
其实哈佛精神追求的就是教授和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而我们现在的教学虽然一直在提倡改革,在课堂上要开放,但是真正落实的时候还是有很多灌输式的教学,是一种外部强加的被动式积累的学习过程。而批判性阅读是一种自我教育的过程。从批判性中吸收,是一种主动的吸收,是过滤后的吸收,吸收的是精髓。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质疑、批判,从而对知识进行重构,成为知识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批判性阅读必须是以独立思考为基础的,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创新意识,就没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因此,批判性阅读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第一块基石。
批判性思考既不是盲目地接受,又要以开放的胸襟去伪存真,然后悟出自己的思想。
在中国,我们的学生每天都在忙于做笔记,听写等,唯一不让学生忙于思考问题。这就是为什么越多悟却很少很少。
我们的应试何时能结束呢?钱老说我们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热衷于注、疏、解式的考生,严重忽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想到这,内心真的很迷茫、很迷茫,我还如何更好的教我的学生呢?有时候我做法,理念都跟着学校的要求反着做,跟其他学科老师的教育理念也是相悖的。所以现在导致的情况是我的学生很喜欢我,却非常讨厌、反感语文纯应试式的教学。
我们要建成新型的国家,就必须要从基础教育抓起,全面实行素质教育,而且必须得实行,做到,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