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读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
成甲老师曾经在“得到”APP上说书,一周一本。同时,他有自己的公司,业务繁忙,还要写书,要更新公众号。
一周读完一本书,理解并讲出来,内容质量还要有保证,要通过“得到”的严格审核。这原本就已经不容易,而且成甲老师还同时兼顾很多其他事情。
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成甲老师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二八原理,一个是寻找论据。
01
二八原理,就是把80%的时间,花在20%的重要问题上。
那么,一本书20%的重要问题是什么?我们要去哪里找到它们呢?
首先,拿到一本书的时候,不要急着开始翻阅,先浏览下目录。
要关注的点有两个,一个是书本的结构,一个是重要的关键词。
梳理书本结构的时候,可以使用黄金思维圈,也就是why为什么,what是什么,how怎么做。
对于大部分工具类书籍来说,这三个问题都是适用的。
像成甲老师的这本书,就可以用黄金思维圈来进行梳理。——为什么要学习临界知识?临界知识到底是什么?我们如何学习和应用临界知识?
结构梳理清楚了,就像对照着地图找路,就不会迷失方向了。
然后是重要的关键词。
如何判断词语重不重要呢?很简单,一个判断依据是出现次数多,一个判断依据是不熟悉。
以《好好学习》为例,你会看到,每个章节的简介里,都有同一个词语出现——临界知识。毫无疑问,临界知识就是这本书里一个重要的关键词。
你可以不了解某个章节讲什么,但你一定要搞清楚临界知识是什么。因为它是串起全书的核心。
然后,是一些不熟悉的词语。像元认知,像心里表征,只要是你不熟悉的词语,都可以作为重点去了解。
因为,成长最快的时候,往往并不是在你把懂的东西学得更懂,而是你把不会的知识学会。
把书本结构梳理清楚,把重要的关键词弄懂,其他的内容,是否读完,也就不重要了。
因为,一本书有价值的部分,并不会很多。
02
那么,什么是寻找依据呢?
成甲老师阅读的时候,会先从目录找到核心的观点,然后去书本寻找依据,看作者是如何证明这个观点的。
这样的好处是,你的逻辑会非常清楚,你很明确自己要找的东西是什么,效率也会很高。
而且,这样有利于自己以客观的眼光,去对待书本。
因为,寻找依据的时候就会发现,有的书本论证过程层层相扣,条理清晰。有的书本,只是简单地抛出观点,却无法将你说服。
寻找依据,也就不会受限于本书。你可以在其他书本里找到支撑这个观点的证据,也有可能找到反对的意见。
这样做下来,对于这个观点的理解是很深刻,很全面的。
这也是为什么成甲老师的说书,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以书本核心观点为基点,去做发散,所有的内容便会以这些观点为根去成长。而不局限于本书的知识,从各种渠道去寻找支撑的依据,便让这些观点有了更多均衡的养分。
因此,每本书的种子,都可以迅速成长为一棵大树——一篇精彩的讲书稿,也就不足为奇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