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扯

作者: caa678cb544c | 来源:发表于2018-05-01 15:21 被阅读68次

        我第一次意识到“爱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在我阅读二战史的时候。苏军进攻柏林,德国人民奋起抵抗,这种抵抗行为是在抵抗和保护什么呢?显然是在抵抗苏军的入侵,但它在保护什么却使我发生了疑问。如果说是在保护德国,当时能代表德国的是他们的政府(这种观点与现代社会是相适应的。即在现在国际社会中往往是以政府的概念取代国家的概念来分析问题),也就是希特勒的纳粹党组成的政府(在这里,我们不对希特勒在历史上的地位做讨论,仅采取最普遍的观点,即希特勒的法西斯统治是对人类有害的),那保护一个这样的政府无疑也是有害的。但是另一方面,这种行为也可以理解为爱国行为,即保护的是德国,这个德国是抽象的,没有实指的,可以理解为德国人民,德国文化,德意志民族……总之,是一个无法用任何形式的政府来完全指代的国家。那这种行为,又无疑是正确的。因为你无法去教育给任何一国的国民“爱国是错误的”这种观点,这是明显反动的言论,并且会造成国家的混乱。到此,问题就出现了。那就是德国人抵抗外来苏军的行为,这是无从辩驳的事实,但却因为观察角度的不同而立刻有了好坏之分,乍看起来,这似乎会延伸出“爱国是否一定正确”或者“爱国是否会有好坏之分”的问题,这是错误的。我们必须明白造成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这原因就是我们在谈到爱国时实际上并没有搞清爱国的国究竟指的是什么。而如果这个问题有较为确切的答案,那关于爱国是对是错的讨论将是没有意义的。下面,我将就这个问题谈一谈我个人的浅显观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会说我爱什么什么,而这个所爱之物总是有一定的指向,但每个人的指向又会有所不同。例如,如果有人说我爱吃,那这个吃一定不会是抽象的,可以是单纯的吃东西,也可以是享受食物的美感。再者,如我爱学习,这个学习也一定不是抽象的,可以是指学习某种东西过程中的享受,可以是学习某种东西之后的充实感。总之,这两个例子虽然不甚恰当,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上说明了我在此段开始提出的观点。但是,现在谈到爱国,这其中的国究竟指向什么就不能是因人而异了。因为在面对外族入侵,很好的一个口号便是“保家卫国”,和平时期,为了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政府也会教育人民要“爱国”,这样,对于爱国的国的认识就必须是统一的、不容置疑的,不然,每个人都照着自己理解的爱国去付诸实践,就必然导致人民行为的混乱,甚至出现分裂国家的情况(日军在侵华战争其间曾多次用民族国家理论分裂我国少数民族同胞就是例证)。以上是我的个人理解,但实际情况却是,大多数情况下,人民是不需要思考“国家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因为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一种主流的导向(这个导向可以是政府提供的,也可以是社会上最精英的那部分人提供的),直接使人民知道何谓爱国,什么行为是爱国行为,这是简便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在古代(这里的古代是指秦至晚清),那时候虽然也有爱国这种说法,但这个词从来都是和“忠君”放在一起的,即“忠君爱国”,效忠皇帝就是爱国,彻底使人民不需要思考。外族来犯,奋起抵抗,放在现在的眼光,或者套用第一段的观点,既是爱国行为,又是在维护皇帝的统治,有对错之分吗?既然忠君爱国是统一的,那么矛盾便也不存在了,对错之分也就不存在了。所以,“义和团运动”后来的口号是“扶清灭洋”,在他们眼里爱国就是扶清,他们并不能像后来的革命家以及进步人士一样认识到,在那个时代,爱国实际上已经和忠君矛盾了,当然也就无法理解,推翻皇帝,才是爱国了。另外,值得说明的是,在这里必须将近代国家与封建王朝,或者说的具体一点,就是将辛亥革命建立起的民国与中国以往朝代更替作以本质上的区分。那么,又不得不提近代民族国家观念。民族国家观念,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近代国家的建立,几乎都是以此为原则的,包括现在的中国。那么,必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是会造成世界上现在的民族数与国家数相等,但现实情况却是民族数远远高于国家数。为了解释清楚这个问题,就以我们所熟知的中国为例。如果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那形成中国的民族是什么呢?其实答案,在我们的国歌里已经有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中华民族。我们知道,现在官方界定中国是56个民族,其中并没有“中华民族”,那该怎样理解中华民族的概念呢?问题的答案就在民族国家中的民族这个词的理解上。即,这里说的民族并不实指任何一个民族,而是指“国族”。一个国家的人,无论他们经过是生物学家还是人类学家的严格论述之后被认定为不同民族,这种认定都是学术意义上的,迈出学术圈,为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必然要寻出另一种说法来使这个国家的人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时刻感到自己与本国人民有某种联系而必然要团结一心,实际上,这种联系也并非空穴来风,是真实存在的。例如清朝,版图之内所有人民皆可称“大清子民”,现在,具有中国国籍的人,无论是哪族人,皆可称“中国公民”,这是一种由于长期生活在同一个国家的统治下而产生的。而到了近代,在致力于推翻清朝的革命人中,有极端的民族主义者,认为汉族以外皆为夷狄,当时的很多有识之士都看到了这种思想的危险,即秉持着这种想法,一旦清朝被推翻,只认可汉族人为中国人,那么究竟哪些土地为汉人的?完全不管其他民族,也势必造成中国版图的四分五裂,民族之间的混战。不过,幸运的是,在种种关于民族问题的讨论中,梁启超的“大民族主义”占了上风,成为主导了国人的思想。所谓大民族主义,即认为中国版图内所有民族,虽然有着名称上的差别,但实质上为统一民族,即“中华民族”,这也就是我们一直到现在还在说的中华民族。是由梁启超第一次提出来的。这种观点,也一直指导着国人的思想。抗战时期,日军曾想以民族国家理论来诱使汉族之外的民族独立,但那时候中华民族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并且经报纸以及各种媒体的传播,人民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接收了这个观点。直到现在,中国官方认定的56个民族,无论哪个民族,总是无法否认自己是中华民族这一基本事实的。而之前说到封建王朝与现代国家的区别。事实上,封建王朝时期,是没有国家的观念的,这里,有一句十分具有代表性的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们所具有的是天下观,而非现在的国家观。在天下观里,天子为无上的统治者,天下万物皆归天子调度,天子的统治范围是无疆界的,国际之间并无平等关系,中国是“天朝上国”,其余国家皆为中国的籓属,而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忠君即是爱国这一行为准则,也深深扎进了国人的心里。关于疆界的问题,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天下观与现在国家观的区别。例如中国,现在中国的国境线是确定的,跨出这条线就是出国,毋庸置疑。但在封建王朝却不是这样,这种界限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疆域的确定是来源于经验习惯,大家都心知肚明哪里是我的,哪里是你的,却并不会划分出绝对的界限来区分哪里是你的,哪里是我的。而中国人由天下观向国家观的转变,也即始于晚清。例如,湖南巡抚赵尔巽说到,“彼知‘忠君爱国’之本,何以我们学生动将上二字抛去,专讲爱国?甚至有排政府、排满之谈”。另外,从这句话也可看出,那时候的思想界已经将忠君和爱国分开了。而到了清朝灭亡,及至民国,整个国家的中心都围绕在抵抗外来侵略者与救国上,这时候,由于有外来侵略者的对照(特别是针对日本侵略者)以及没了皇帝,这时候民族认同的问题也基本上解决了,爱国的行为一定程度上可以等同于抵抗外来侵略者与寻求救中国的办法。这是较为容易理解的,这里不做赘述。以上基本上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普通人民关于爱国问题的认识情况。

        但是,此篇文章到此为止,在第一段提出的问题实际上是仍然没有解决的,而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认为是与“现在我们应当秉持着什么样的爱国理念”的问题的答案相一致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国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是一个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而现在,更为广泛的观点是,我们讲到的国家,是由土地、人口、政府和主权构成的统一体。政府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必须认识到的是,国家包含着政府,政府却不能包含也不能完全代表国家,前面之所以会说政府的概念取代国家的概念,是只有采取这种形式,才能对一个国家无论是从其本身还是从整个国际社会进行分析和评价都能得到较为客观的答案,因为整体性的国家概念是抽象的。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正确的理解政府和国家的关系呢?按照卢梭的观点,国家是社会成员形成契约的结果。所有的社会成员,因为数量的庞大,为了维护整体及个人的利益,就定立契约,将本属于全体人民的权力让度一部分出去,这部分就交给了政府,也即,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这种观点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与中国古代的“忠君爱国”思想做比较,便可发现,一旦接受了卢梭的观点,就可彻底的从封建的忠君思想中解脱出来了,因为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它的合法性也就必然看其是否代表着人民的利益,一旦偏离了这条轨道,政府就立刻失去了合法性。同样的,在古代,弑君、篡位都是被视为大逆不道的,但是如果我们用现代的观点去看,我们可以把这种行为理解为政府的更换,而对这两种行为对错的评判标准就变为了“该政府是否能代表人民的利益”(虽然我们知道封建王朝的政府代表的是统治者的利益,但我仅以此作为例子来显示卢梭的思想与中国古代思想的巨大差异),而之前的“大逆不道”的定论,也就不复存在了。所以,到此,问题就变得明朗起来了。政府不能代表国家,它的合法性的唯一评判标准是其是否代表人民的利益,不合法的政府,人民可以推翻它,一国人民的抵抗外来侵略者的行为,是在维护该国家,并非该政府。也就是说,政府是可以更换的,国家却不会灭亡和消失。为了对这一问题有更直观的认识,以及对当下中国社会所提倡的爱国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理解。下面以我国为例,厘清党、国家、和政府的关系。现在如果我们说爱国,这其中的国是指由土地、人口、政府和主权所构成的以中华民族为国族的统一的民族国家。我国的根本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就在制度上决定了我国的政府是代表人民的利益的,也即我国政府合法性是毋庸置疑的。我国的党是中国共产党,在现有的体制下,即党对国家和一切政府机关的绝对领导,因为我党是代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利益的,所以,这也是十分合理合法的。那么,现在所提倡的爱国,无论是理解为爱国家,爱政府,还是爱党,都是毫无问题的了,因为其都是代表人民的的利益,是完全合法的。那么,我们说爱国是必要的素质,也就是毫无问题的了。但纳粹德国和蒋介石政府则不同,这两个政府代表的不是人民的利益,也自然就是可以推翻的。以上的观点,是从中国的制度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方面来阐释,至于实际情况,则留待时间来回答。另外,我得出的较为目前自己较为认可的想法。就是,能合法代表一个国家的政府,该政府必然是代表该国人民利益的,人民也应当拥护。而一个反动的政府,是随时可以推翻的,不必拥护。这是出于对该国整体利益的考虑。爱国行为是正确的,因为是在维护国家的利益。

注:经过了这些论述,如果让我回答第一段中的德国人究竟在保护什么。我会说,他们是在保护德国,保卫德国这个民族,这种行为是正确的,因为只有一个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才能合法地代表德国,而纳粹政府,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相关文章

  • 胡扯加“胡扯”

    我经常似是而非地读小说,导致我观《沉默的大多数》分不清属于那种文体,不过我可以确定,它不是我理解的小说。姑且我给它...

  • 胡扯

    行星与恒星配合 成就了四季与黑白交错 引力撕扯桥梁 泥土侵蚀公路 时间带走地缓慢而有力 是否所有能叫出名字的东西 ...

  • 胡扯

    早晨起来,发生或发现了几件事: 一,千辛万苦逮到的老鼠居然不小心跑了! 被关起来饿了几天的老鼠看上去已奄奄一息,动...

  • 胡扯

    我第一次意识到“爱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在我阅读二战史的时候。苏军进攻柏林,德国人民奋起抵抗,这种抵...

  • 胡扯

    如果在南康的夜市街我没有碰到你就不会请你花一块钱坐六路公交车去二中校门口的沙县小吃坐下来请你吃一碗现在已...

  • 胡扯

    周一,儿子的假期,越来越窝心的小伙伴让我休息一天,在家陪陪儿子搞搞卫生。 美美睡到自然醒后,同时知道自己感冒了,热...

  • 胡扯

    我怕自己丢了脸面 所以 胡扯了乱七八糟的事情 我怕自己上不了台面 所以 胡扯了许许多多的理由 我怕自己受尽别人的嘲...

  • 胡扯

    今天浏览公号的时候看到携程亲子园事件的新闻,想到,其他有时候我们这些亲人,是不是做过更过分的事呢? 反正我是做过的...

  • 胡扯

    高中的时候喜欢一个女孩,喜欢了好多年,表白了两次,但她一直不喜欢我,直到有一天听朋友说她是因为我没有房子才...

  • 胡扯

    我是觉得自己写不完一篇文章的,但是人总有一股执拗劲,得试试自己的限度。 写的字多半也是废话,这种字不经过大脑,没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胡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boxrftx.html